1903年以后,重建的藻鉴堂内部装修成欧陆风情,宫灯全部采用西洋式的玻璃吊灯,家具也全是西洋风格,并配备西洋厨师,慈禧也曾在此宴请过外国使节夫人。其主要建筑有三处,一曰藻鉴堂,二曰烟云舒卷殿,三曰春风啜茗台。不用观赏,光听名字就已够令人神往了。在整个湖区的布局上,藻鉴堂和治镜阁、蓬莱岛三座岛被寓为海上三座仙山,是颐和园前湖水景的点睛之笔。
“藻鉴堂”的含义,藻是文采,鉴本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即文采鉴人。古时选拔人才称为“藻鉴”,这里曾是殿试后的阅卷处,乾隆皇帝以“藻鉴堂”命名,是寓意人才难得。夏天时,藻鉴堂的周围全是荷塘,荷香四溢,沁人心脾。 冬天时,藻鉴堂的周围全是冰与枯萎的荷叶,它们在寒风里随意书写着文章,也是别样风情。
彭真任北京市委书记时就占用藻鉴堂这一小岛。上世纪50年代,颐和园基本上只开放东部和北部,西部非常荒凉,没有游人观光。
后来藻鉴堂曾经是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处。一些画家,如关良、钱松岩、宋文治、黎雄才、亚明、陆俨少等在藻鉴堂作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