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

庭训格言

品牌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 (清)康熙、校注陈生玺、贾乃谦
出版时间 2011-6-1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定价 16.00元
类型 人文社科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内容简介

《庭训格言》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笔述。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

目录

一、以诚敬接物待人,不务虚名

二、看书?为书所愚,始善

三、养生和治理天下之道皆在圣贤经书之中

四、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五、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无不爱

六、我从来不委过于人

七、心虚则学进,盈则学退

八、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勇猛精进之心

九、孝道不在衣食之奉养,在得父母之欢心为真孝

十、知止者富,知足不辱,可以长久

十一、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十二、三藩之乱时持心坚定,外示以暇豫

十三、大雨雷霆之际,决毋立于大树下

十四、大凡贵人皆能久坐

十五、一念之微为善为恶,畔然分明

...........

编辑推荐

《庭训格言》: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文摘

是古人所说“只要能心静,就会身自凉”。并且夏天不贪风凉,对于身体也大有益处。大概夏天阴寒埋藏在身内,倘若只贪一时风凉的称心,反而把暑热封闭在皮下,那时不会感到它的危害,以后或许因而成病。往往看到有人秋深多有肠胃不调的,都是由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导致的。
训教说:“凡人养生之道,没有超出圣人所留经籍的。所以我只让你们熟读五经、四书,性情理智之学确实都在其中。凡存心涵养品性、安身立命的道理,没有不具备的。看这些书不胜过去学各种杂学吗?
训教说:《书经》是虞、夏、商、周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书集传·序》说:“二帝三王之治本源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源于心,能够了解其心,则道与治就可得而言说了。”大概道德义理之心,乃为人意念之心的主宰,而修心养性的方法,乃为治的本源。精粹纯一、不偏不倚是尧、舜、禹相继传授的心法。建立法度使天下之人,各得其中,是商汤、周武相授的心法。德啊,仁啊,敬与诚啊,说来虽各有不同,可是其理是同样的,都是阐明这心的微妙的,帝王人家必定要讲论研读,所以我训教你们都要诵读学习。虽然《书经》讲的是政事,可是上至天道,下至地理,中兼人事,没有不完备于其中间的,实在是所谓贯通于天、地、人三才,横亘于万古的啊!说讲天象,有《虞书》制定历法、阐明天时的变化可以证验;说到地理,《尚书·禹贡》讲山川田赋可以证验;讲说为君之道,那典、谟、训、诰这些含义精微、深远的言词都说得很详细;说的为臣之道,则君臣之间言语讨论,臣下直言进谏告诫君王陈说的忠诚,清明可见;说到治理方法,那箕子《洪范》的九种大法说得非常明白了;说到修养德行、建立功业,那六府三事、礼乐兵农分明可数。如此,帝王之家一定要讲论研读,就是仕宦人家有志于侍奉君王、治理百姓的人,也一定要研读讲论。

媒体推荐

是编以圣人之笔记圣人之言,传述既得精微;又以圣人亲闻于圣人,授受尤为亲切。垂诸万世,固当与典谟训诰共昭法守矣。
——《四库全书提要·庭训格言》
(是编)治内治外,养性养身,射御方药,诸家百氏之论说,莫不随时不训。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语语垂为模范。
——雍正《御制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序》

作者简介

编者:(清代)康熙 注译:陈生玺 贾乃谦

序言

《庭训格言》,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笔述。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康熙为人勤苦好学,多才多艺,他虽出身于满洲皇室,但由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很服膺汉人文化,于四书、五经、《史》、《汉》、《通鉴》、诸子百家无不阅读,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佟氏(佟图赖女)系汉军旗人(即早期人满洲的汉人),所以康熙皇帝是在汉人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儒家化的皇帝。他尊崇孔孟,学宗程朱。他认为做人的首要任务是读书和修养自身。关于读书,他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他说人生在今天,要想知道千古以前的事,只有读书,读书可以使人“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由此他认为记载书籍的文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