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 waiguan (SJ5)
【标准定位】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取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穴位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1]
【特异性】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应用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腧穴(三级学科)
外关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开窍醒脑。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大便秘结,肠痈霍乱。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4、艾灸内关穴,有开窍醒脑之功,治疗偏瘫和心脑血管病。
配阳池、中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配太阳、率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后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落枕。
配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主治耳目、颈项及肩部病证。
《甲乙经》:耳炖炖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大成》: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
1落枕 取健侧外关穴,亦可取双侧。进针后行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后留针,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有良好疗效。
2急性腰扭伤 取患侧外关透三阳络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行强刺激手法2~3次,并嘱患者作前俯后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转,深呼吸等动作,有良好疗效。
3踝关节扭伤 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由轻到重),疼痛即可减轻。
4近视眼 外关配光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有效。
5镇痛作用 据报道选家兔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阈,电针一侧外关及合谷,以弱刺激、强刺激两种,针刺20分钟后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而弱刺激易被纳络酮所对抗,但强刺激不被纳络酮对抗,而且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环-磷酸腺苷都显著升高,与弱刺激组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