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

冰与火

对白语言 汉语
出品时间 1999年
中文名称 《冰与火》
幅面 彩色
类型 剧情
目录导航

剧情介绍

速滑运动员邓羚为了祖国的荣誉,以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毅力超越自身极限,克服严重伤痛,奋力拼搏,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4]

基本说明

电影《冰与火》电影《冰与火》片名:冰与火

上映:1999年

色彩:彩色遮幅

片长:2567米

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主创人员

导演:胡雪杨

编剧:康丽雯

摄影:黄保华 朱东茸

美术:朱明建

录音:宋芹

作曲:苏隽杰

剪辑:邓英 唐伟文 周振英

编辑:宋继高

化妆:李丁

服装:汤向前

道具:韩伟祥 郑绪谋

照明:刘国华

置景:刘学生

烟火:耿津浦

拟音:苏东生

导演助理:赵新

副导演:海达 秦晔

副摄影:李如证 柴俊华

副美术:黄健

冰上技术指导:许艳琴

音频编辑:高秀娟

指挥:娄有辙

制片主任:胡雪杨 陈梁

出品人:朱永德

监制:卓伍

策划:贺子壮

鸣谢:国家体委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球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洗印加工:上海电影技术厂

主要演员

陈曦 .... 邓羚

杨柳 .... 于小白

雷鑫 .... 李娟

关成雪.... 吴小楠

张春晖.... 向征难

赵金萍.... 徐芬

蒋昌义 .... 周涛

吴倩 .... 韩雪

尹铁光 .... 黄领队

曲蕊 .... 孙祥芹

LYNX(美) .... 雷维丝

卡吉娅(俄) .... 布莱尔

影片评论

电影《冰与火》电影《冰与火》影片展现了以邓羚为代表的中国几代速滑教练员、运动员发扬自我牺牲、努力拼搏、克服伤痛,超越极限,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体现了运动员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

影片采用了非戏剧化的散点写实手法,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场景以及人物朴素的语言和行为细腻地刻画了教练员、运动员面对伤痛、压力和挫折时的真实心理反应,人物命运扣人心弦。影片叙事流畅,制作精良,特别在摄影技术手段的运用上有所突破,充分地表现出速滑运动本身的节奏和美感,有强烈的冲击力;音响效果丰满,特别是音乐在烘托气氛、贯穿情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多场国内外比赛的场面气氛热烈,真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朴实、到位,实属难得。

参展奖项

1)参加上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

2)“华表奖”最佳影片评委会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幕后花絮

速滑名将上银幕

《冰与火》以我国速滑运动员叶乔波为原型拍摄,表现了速滑运动员邓羚以顽强的意志和超常的毅力超越自身的极限,克服严重伤痛,奋力拼搏,终于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影片中既有漂亮的冰上场面,拼搏的激情;同时也展示出体育运动无穷的魅力和激烈的竞争。影片中的邓羚面对困难不退缩,超越了一个又一个障碍,连破世界纪录,五星红旗不断升起,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导演胡雪杨在选择演员时煞费心机。经过深思熟虑,胡雪杨决定主要演员全部启用运动员。因为他认为,让不会演戏的运动员学表演比不会滑冰的演员学滑冰要容易得多。最后,他挑选的都是具有10年以上冰龄的运动员。

非职业演员演绎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日19:40将首播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冰与火》。影片播完后,影片女主角陈曦、导演胡雪扬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记者陈建奇,将在《边说边看》节目中,为观众讲述滑冰运动员的悲壮人生。

《冰与火》讲述了我国滑冰运动员为争夺世界冠军而奋力拼搏的故事,也披露了冰上运动的残酷性:滑冰运动员五六岁就上冰,艰苦训练十几年,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陆续被淘汰掉,最后能夺取世界冠军的,只有很少几个人。

《冰与火》的主要角色几乎全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该片在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展)中引起轰动,证明导演胡雪扬选择职业滑冰运动员出演此片是对的。而让已有10年冰龄的长春姑娘陈曦担任女主角,则是在影片开拍的最后一刻决定的。

陈曦在八一队训练时,每天也就上午滑两个小时,下午滑两个小时。拍电影可不一样,早晨开始,要连续滑10个小时,弄得后来她实在滑不动了。熟悉她的教练对导演说:但凡她还滑得动,她是绝不会要求休息的。

在拍摄向征难抱着受伤的邓羚登上领奖台一场戏时,年仅19岁、从未被男人抱过的陈曦,却以自己真实动人的表演把男演员和导演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陈曦说:“我演的就是我自己。就那一瞬间,我想起自己8岁就上冰,训练比赛整10年,留下一身伤痛,却始终与冠军无缘。我有一种刺骨的痛苦!”

陈曦虽然没有像叶乔波那样最终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她却在结束自己运动生涯以后,为我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了一块特殊的“金牌”———陈曦以在《冰与火》中的出色表演,一举夺得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新人奖![2]

导演给自我打分

“在技术上我给自己打80分。”电影《冰与火》的导演胡雪杨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得很苛刻。 国庆五十周年的献礼片《冰与火》,讲述了一个我国短道滑冰运动员力排万难、为国争光的故事。胡雪杨说“事实上我在影片中最想表达的就是片中人物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去做,我怎么知道我做不成呢?我不去比,我怎么知道我就会输呢?”

“和以往的体育片不同,这部片子我力求拍得单纯,什么儿女情长等等都退居其次,只用正面的职业训练和比赛场面来说明一切。有人说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像比赛实况的录像。”为造出这样大场面效果,胡雪杨找了两大卡车的俄罗斯人作看台观众,不知细心的观众可找得出破绽?

影片拍出来了,市场究竟在哪里胡雪杨提到前不久部分中学师生观摩过影片之后,有的学生坦率地说“不好看”。“什么才算是‘好看’?我认为一部片子看完了,观众走出影院,会由衷地自问:我是否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那么这部片子就是‘好看’的。像有些人那样,看过影片说一声‘哦,好看’,然后就去搓麻将,什么也不记得了,那算什么?”

导演介绍

胡雪杨(别名胡人),上海人。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

胡雪杨胡雪杨在校期间执导故事短片《童年往事》,获1990年美国奥斯卡电影学院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胡雪杨自出校门,就被划入第六代导演的行列,成为青年导演中较有名气的一个。

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胡雪杨自出校门,就被划入第六代导演的行列,成为青年导演中较有名气的一个。

1990年在校期间执导的故事短片《童年往事》获美国奥斯卡电影学院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1年,胡雪杨执导了第一部影片《留守女士》,以独特的眼光关注一个独特的群体。影片采用了纪实的手法,带有生活流的特点。夜景较多,场面多为暗色调,影片人物、场景较少,场面调度比较精巧,避免人物动作上的重复。展示了都市和都市人的面貌。在较慢的节奏中揭示人物内心。该片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以及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大奖、首届美国圣克格里塔国际电影节获优秀导演制作奖。

1994年,胡雪杨拍摄了另一部影片《湮没的青春》,由他自导自演。影片的背景是在大都市,探讨了一些金钱,人性以及爱情。影片情节简单,重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仍然带有生活流的影子。胡雪杨在片中表演也较自然,应用了在校学习的成果。显示了他的才华。该片获第十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荣誉奖。1996年,胡雪杨拍摄影片《罪恶》。

春晚表演

在2013年的央视春晚上,只有唯一一个杂技节目,那就是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演员张权、赵丽表演的《冰与火》。在现场蓝色火球的LED背景下,他们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的惊险动作。用脖子和肩膀倒立在搭档的肩膀上;仅靠搭档双手支撑,身体倾向90度……赵丽告诉记者,这些动作是经过上万次的训练最终练成的。

哈文导演曾经说过,杂技类节目想上春晚,它一定是最高水平的,而今年的杂技也就《冰与火》一个。被选中并成功登上春晚,他们非常自信,但也是接受了极大的挑战。

在赵丽看来,这个节目中最难的动作是搭档张权躺在地上用双手把她放下去又举起来,和最后一个动作,双人叠落的单手支撑,这些动作在国内目前只有他们能够完成,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节目非常有自信,我们有自己技术难度上的优势。”

但是《冰与火》是专门为春晚打造的节目,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接到邀请已经近一月份了,所以重新编排,调整动作,韩真导演(春晚导演组成员之一),周莉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费了很大的心思,我们也吃了很多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