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耳

耵耳

中文名 耵耳
相关西医疾病 耵聍栓塞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耳科疾病
其他名称 耳垢、耳屎
目录导航

疾病名称

耵耳

概述

《内经》中已有“耵耳”的记载,《灵枢?厥病篇》云:“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而“耵耳”一名则首见于《仁斋直指方论?耳论》谓:“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革卯成核塞耳,则令暴聋,谓之耵耳。”

病因病机

一般情况下,耵聍可随进食、说话等活动,自行排出,若因风热湿邪外犯耳窍,与耵聍搏结,集结成块,阻塞外耳道,以致耳窍不通而为病。亦有因耳道狭窄,畸形、瘢痕、肿物、异物或因年老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等影响耵聍排出,而致耵聍堆积,阻塞耳道而为病。

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耵耳反复发作史,或游泳、洗浴耳窍进水等病史;

2.临床症状 视耵聍大小及阻塞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有胀闷闭塞感、耳痛及听力减退;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长期压迫耳道,可致外耳道红肿、疼痛、糜烂等。

3.局部检查 外耳道可见黄褐色或棕黑色块状物堵塞,质地不等,或松软如泥,或坚硬如石,多与外耳道壁紧贴,不易活动(彩图5)。

4.其他 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辨证论治

辨治思路:本病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1.器械取出法 对可活动的、部位浅、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可用膝状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较大而坚硬,难以取出者,先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入耳内,每日3~5次,浸泡之,2~3日待其软化后,再行取出。也可用无刺激的香油或白酒或其他植物油浸泡耵聍。

2.外耳道冲洗法 耵聍坚硬无法用器械取出者,可先将耵聍软化,然后一次或分次冲洗干净。

3.吸引法 如遇不能用冲洗法取耵聍的患者,可在软化耵聍后,用吸引器慢慢将耵聍吸出。

4.其他 若耵聍较大,压迫外耳道,或污水入耳而引起外耳道红肿疼痛、糜烂等症者,可参考“耳疮”进行辨证治疗。

预防与调护

(1)发现有耵聍堵塞耳道后,必须到医院由专科医生处理,不要自己盲目挖耳,以免将耵聍推向深部或损伤外耳道及鼓膜。若为少许耵聍,大多可自行排除,不必作特殊处理。

(2)有鼓膜穿孔或脓耳病史者,忌用冲洗法。

(3)取耵聍时应耐心细致,以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

(4)戒除挖耳习惯,避免炎症长期刺激耳道,以免导致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障碍。

预后及转归

预后良好,但易反复发生。若处理耵聍损伤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耳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