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

妄想

外文名 Delusion 
名称 妄想
目录导航

释义

  词目:妄想

  拼音:wàng xiǎng

基本解释

  1. [entertain an extravagant hope]∶狂妄地打算;梦想他处于怀旧的妄想中

  2. [vain hope;wishful thinking]∶不能实现的打算

  3. [vain]∶不能实现的非分之想他的希望只不过是妄想

  近义词:休想       妄图

  反义词:期待       期望

详细解释

  1. 佛教语。谓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浄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唐 权德与《送文畅上人东游》诗:“宗通知不染,妄想自堪哀。”

  《丁宝福佛学大词典》【妄想】 

  (术语)不当于实曰妄,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注维摩三:‘生曰: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三本曰:‘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同五末曰:‘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心取相,目之为想。’楞严经一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伽经四曰:‘妄想自缠,如蚕作茧。’观无量寿经曰:‘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菩提心论曰:‘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止观七曰:‘诸法皆妄想和合故有。’

  《陈义孝佛学常用词汇》 【妄想】虚妄的思想。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妄想(梵vikalpa,藏rnam-par-rtog-pa)】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又称妄想分别。旧译《华严经》卷五〈如来光明觉品〉云(大正9·424c):一切诸世间,皆从妄想生;是诸妄想法,其性未曾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大正9·393b)︰‘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妄想”是指虚妄分别。《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云: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乘义章》卷三云(大正44·523b):‘言妄想者,所谓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辨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故经说言︰虚妄分别名字及相,名妄想也。’ 此谓凡夫虚妄分别诸法之相,施以名字,更依名字取差别诸相,故称为妄想。 妄想之种别甚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举出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想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等十二种。《菩萨地持经》卷二〈真实义品〉举出自性妄想、差别妄想、摄受积聚妄想、我妄想、我所妄想、念妄想、不念妄想、俱相违妄想等八种。《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举出坚固、虚明五种妄想,并谓有妄念、妄执等同义语。如《大乘起信论》云(大正32·576a)︰‘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成唯识论》卷八云(大正31·45c)︰‘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皆为其例。 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所举的十二种妄想。系依妄想分别之自体差别相所作的分类。其异译本《入楞伽经》卷四、《大乘入楞伽经》卷三则称此为十二分别,所列名称亦略异。兹依《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二(下)所释,略述此十二妄想如次︰ (1)言说妄想︰指计着种种音声词句而妄以为有性。 (2)所说事妄想︰指大凡所说之事,其自性之极致惟圣智能知。凡夫不解,往往仅依其事相而生言说妄想。 (3)相妄想︰指随事起见,如渴鹿望炎阳而生水想;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而不知其性本融,对于一切法妄计名相。 (4)利妄想︰指世间之财宝本是幻物,但凡夫不知而起贪着。 (5)自性妄想︰指执持诸法,起自性之见,执而以为是,其余皆非。 (6)因妄想︰指于因缘生之法起有无等之见,妄想分别而成生死之因。 (7)见妄想︰指外道计着梦见的有无一异俱不俱。 (8)成妄想︰指于假名实法之上计我、我所而起言说,成决定论。 (9)生妄想︰谓计一切法若有若无,皆从缘起而生分别。 (10)不生妄想︰谓一切法皆先有体,不假因缘而生。 (11)相续妄想︰谓于一切诸法,执此与彼,递相系属,计着分别,无有断绝。 (12)缚不缚妄想︰谓于一切法,以情生着故,则成系缚,若离妄想,则无系缚;凡夫不了,于此无缚解中而生计着。 参考资料:《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佛性论》卷二;《注维摩诘经》卷三;《大乘义章》卷五(末)。

  2. 胡思乱想。

  唐白居易《饮后夜醒》诗:“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这也是你妄想了,侍妾闻知,岂不可笑!” 丰子恺 《》:“但我立刻感觉这种假想的可笑,就停止妄想。”

  3. 不切实际的或非分的想法。

  宋陆游《山园草木四绝句》之一:“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宋 陆游 《老马》诗:“可怜杜陵翁,妄想追风骠。”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思维内容障碍

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特征

  (1)患者专心注意,坚信不移;

  (2)判断与推理有明显错误,经验与教育均无法纠正;

  (3)内容与现实相违,但与个人利害有密切关系;

  (4)与文化背景无关,这一特征足以与迷信、偏见相区别。

  妄想的最大特征是妄想内容的核心完全涉及自我,如“我伟大”、“他人要加害于我”、“我是有罪的”、“那件事情会毁掉我的”等。如内容的核心不涉及自我,就算是一些没有依据的且荒谬离奇的想法,在精神病学的评价标准上,也可以不被视为妄想。

分类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1)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具有突然性,找不到心理上的原因,而且没有心理学上的解释。原发性妄想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另外还包括妄想知觉和妄想心境。(2)继发性妄想是继发于其他心理过程的障碍,因而能找到心理学上的解释。

  妄想的内容有多种多样,有被害、关系、物理影响、夸大、罪恶、嫉妒、钟情、疑病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与器质性精神病。其中,认为自已受到外力操纵,被电脑、原子能、激光控制的被控制感(delusion of being controled)和觉得自己正在想的内容已为周围一切人所洞悉的被洞悉感(feeling of being revealed),以精神分裂症最多见。妄想的内容常由病人的经历、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随时代发展而有变动。如果说几十年之前,妄想有较多的神鬼、催眠术之类的内容,那么,当今,由于科学的发展,妄想有较多的电脑、激光的内容也就毫不奇怪了。通常按照妄想主要内容归类,可以分为:

  (1) 夸大妄想

  1)发明妄想,对个人科研才能的夸大;

  2)财富妄想,对自己经济地位的夸大;

  3)血统妄想,出自名门后裔,对出身夸大;

  4)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别人钟情,被异性追求。

  (2) 自责妄想

  1)贫困妄想,对自己经济条件的低估;

  2)罪恶妄想,即自责妄想,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贬低;

  3)疑病妄想,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贬低;

  4)虚无或否定妄想,对自己存在的否定。

  (3) 被害妄想

  1)被害或迫害妄想,认为被迫害;

  2)关系妄想,它是产生其妄想的先驱,但多具被害性质;

  3)跟踪妄想,怀疑别人跟踪;

  4)妒嫉妄想,怀疑配偶与别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

  5)控制妄想或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怀疑被别人或仪器所控制;

  6)附体或着魔妄想,体内来了精灵生物,指挥他的言行;

  7)变兽妄想、化变妄想,身体经历生态的变化,变成了虫、兽、龙,或其他非生物性的东西;

  8)损失妄想,财富受得了损失;

  9)诉讼妄想,坚信受委屈、打击而反复诉讼。

  (4) 特殊妄想

  1)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未经有声语言表达,就已经被周围的人悉知。

  2)影响他人的体验。患者觉得自己一摇头,文娱室内的病人都鸦雀无声;自己一点头,他们都谈笑如常。

  3)妄想性洞悉感。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患者都有一种预见感、洞悉感,早知即将如此的感觉。

  4)思维插入。坚信他人在介入自己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插入一些污秽的思想。

  5)思维被剥夺。坚信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移走了。

注意

  某些妄想是继发于幻觉之后的,如在幻听、幻视等的诱因下所导致的继发性妄想,这类妄想与原发性妄想在病理上是有所不同的,在此与原发妄想需要区别。

产生原因

  妄想形成的确切原理尚不明了。有人分为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两类。原发性者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不能以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背景解释,具有象征意义的病态信念。此时病人既无知觉障碍,亦无智能理解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病等器质性病变。如一位精神分裂症女病人无端断定另一个女病人是她已故丈夫的化身。她说:“虽然他的外貌是女的,但是他的灵魂是男的,他的鼻子和我丈夫的一模一样。”还有一位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天从外地乘火车回上海,一下火车突然发觉车站上有一种异样的紧张气氛,有些人注视着他,另一些人都对着他报之以微笑。接着他发生了被迫害妄想。继发性者是指妄想继发于其他病理心理过程。如幻觉可引起解释性妄想,情感高涨时由于自我评价过高可继发夸大妄想;抑郁情绪由于自身感觉不良、自卑自责可引起疑病妄想、罪恶妄想;偏执性人格者由于生活挫折易产生偏执性妄想;老年性痴呆者,早期由于记忆、智能减退易于出现贫穷妄想、被窃妄想。有时,两个或几个共同生活的.情感密切的人发生同样内容的妄想,其中一个是原发的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其他人受暗示或情感影响也对其妄想内容信以为真,称为“感应性妄想”,即所谓“两联性”或“三联性”精神病。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治疗妄想症主要依靠药物但对不同类型的妄想症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抗精神病药是其中一类首选药物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可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包括出现精神病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忧郁药物。

  2. 心理治疗:首先需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透过给予病人支持来改变某些行为此外病人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在压力情境下常会影响妄想强度针对个案情形教导适当的适应技巧或者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减少个案对压力的不当反应如果病人同意应鼓励其家人一同参与治疗计划对治疗进度有帮助。

  3. 团体治疗:配合上述治疗进行

  有些病人可即时好转但有些则较难治理甚至可持续终生如若不予适当治疗大部份病人仍可维持相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但也有病人不能自我照顾情况严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