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来源:(江苏野生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33:309
英文植物志:8:135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10)20-50厘米,光滑无毛或稀有单毛。茎直立,单一成分枝,下部常带紫色,具棱。基生叶多数,具柄;叶片羽状深裂或大头羽裂,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5-10厘米,宽1-3厘米,裂片3-7对,边缘不规则浅裂或呈深波状,顶端裂片较大,基部耳状抱茎,有时有缘毛;茎生叶向上渐小,近无柄,叶片羽状深裂或具齿,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果期伸长,花小,多数,黄色成淡黄色,具纤细花梗,长3-5毫米;萼片长椭圆形,长1.2-2毫米,宽约0.5毫米;花瓣长倒卵形至楔形,等于或稍短于萼片;雄蕊6,近等长,花丝线状。短角果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3-8毫米,宽1-3毫米,果瓣肿胀。种子每室2行,多数,褐色,细小,近卵形而扁,一端微凹,表面具细网纹;子叶缘倚胚根。花期4-7月,果期6-8月。[1]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贵州、云甫。生于潮湿环境或近水处、溪岸、路旁、田边、山坡草地及草场。北半球温暖地区皆有分布。[1]
海拔:nearsealevelto4000
本种是广布种,随环境和地区不同在叶形和果实大小幅度上变化较大,如辽宁、吉林及新疆的部分植株果实很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