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塘老街图册(3)斜塘”地名最早出现在南宋苏州郡守郑霖写于淳祐九年(1249 年)的《重修昆山塘记略》一文中。郑霖的文章中详尽地记述了淳熙六年(1179 年)发运使魏峻疏浚娄江、治理沙湖的过程,文中记疏浚前的航道时说:“从新洋江出吴淞江、斜塘以至葑门”,其中提及“斜塘”的地理位置与今无异。元末明初诗人高启隐居吴淞青丘(原属吴县甪直,今在胜浦境内)期间,曾写过一首诗,题为《舟归江上过斜塘》,诗云:“漫漫春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驻扁舟问酒家。”从高启的经历来看,这首诗应写于1360 年—1370 年间,距今已有600 多年了。因此可知,“斜塘”这一地名可追溯的历史应该是很长的。“斜塘”之名与其地理位置有关。斜塘地处吴郡东侧,吴郡往东有两条水路必经斜塘。一条是北路:出娄门,沿娄江往东经沙湖、唯亭、昆山至太仓浏河入长江,素为漕运要道。另一条是南路:出葑门,过金鸡湖,沿斜塘河东行,过塘浦入鲇鱼口(吴淞江与斜塘河交汇处的俗称),进吴淞江,往东可到甪直、周庄,再往东可进入上海辖地,直至经吴淞口抵达江、海。甪直、周庄古为长洲县境内名镇,亦归吴郡所辖,郡属之间的联系在当时的联系主要靠水路。南北两条水路,正常天气航行没有问题,遇到恶劣天气,基本断航。北路出娄门十多里,即有沙湖,航道原不安全,加上恶劣天气,更使人望而却步,直到公元1496 年沙湖塘堤筑成,此段航道才得以改善。南路航道一出黄石桥,就入金鸡湖,金鸡湖南部,东西二湖面航道较长,南北茫茫一片,水势浩荡,一有风浪,其险恶比之北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1889 年金鸡湖长堤筑成,此段航道才成为安全通道。
因此在古代,吴郡古城往东,水路最理想的选择,是在沙湖、金鸡湖之间寻找一条能避险恶风浪的安全通道。这一条航道自然被人们选择到了:出娄门,沿娄江东行五六里,朝南折入今斜塘境内的河道万人塘,沿万人塘河航行至北塘村,再出姚墓江,往东到吴淞江。从娄江到吴淞江航行路线形如“之字形”,在斜塘境内基本上是由西北朝东南沿塘斜行的路线。而北塘村处于航线的中点,因此现在的北塘村在古代一直被人们名之为“斜塘”。久而久之,这条斜行水道两岸的地区被人们笼统的称为斜塘。高启常常往返于吴郡与青丘之间。从其诗作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航行路线,他的娄江诗咏、他的“春寒欲与归心急”的咏斜塘诗、他隐居甫里的诗文,都能表明他常在娄江—斜塘—甫里(今甪直)之间往返,也说明在古代,这条沿塘斜行的航道是人们乐于选择的“乡间小道”。明末清初的尤侗也往返于此,曾作诗记述,诗题为《避地斜塘》。
这些都说明,从南宋到明朝直至清初,斜塘这一地名一直在使用。但是每逢天气正常,取道金鸡湖往东沿塘直行到塘埔进吴淞江的南路水道也较繁忙,塘边也就逐渐形成了新的居民聚居乃至集市。为与北斜塘区别,人们遂把此二处居民集中聚居区(或称集市)称为北斜塘(即北塘村)和南斜塘(现斜塘镇)。随着南北两路航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到清末,南路水道上沿金鸡湖长堤的建成,娄江折南沿塘斜行的“乡间小道”渐渐失去价值。南路沿金鸡湖长堤向东直行的航船日多,南斜塘日渐繁荣,而北斜塘过境航船日少,渐趋冷落。
老街著名姓氏 / 在故事中讲述四大姓氏的兴衰史旧时,斜塘商家以“金、张、马、陆”四大姓氏称著,其中金姓最具实力,有谚云:“车坊一个镇,不及斜塘一个金。”金姓家族原是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从江苏彭城(今徐州)迁徙来斜塘镇东市梢定居的大户,历经三百多年,繁衍成斜塘商界的大族。
金氏家族的祖先为汉武帝时的金日磾,刻印于清代光绪十年( 公元1884 年)的《彭城家谱》记载,金家正是秺(dù)侯的后裔。定居斜塘的始祖叫金孟昭,明末清初从山东彭城( 今江苏徐州) 迁来,以后金氏子孙半耕半读,半儒半商,到修家谱时,金氏家族族繁人众,出现了金云樵、金襟江、金松坡等10 门金姓大户,在当地“金张马陆”四大家族中排在首位,当时民间甚至有“车坊一个镇,勿及斜塘一个金”的说法。清末以来,斜塘金姓开设过金乾阳、致和堂等药店,以及金正大布号、金永盛糟坊、金德泰酒店、金晋泰南货、金正泰肉店等店铺。
斜塘老街,有着760 多年历史、往昔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古朴繁华。据《苏州老街志》记载,斜塘老街在金鸡湖东1.5 公里处,形成于清朝初年。长约200 米,宽2 至3 米,东西向,街南临斜塘河。民国期间,该街原为无巷直街,商铺南北相向排列,路面由碎石和条石铺设,上有“廊棚”覆盖。东、西街口均设有防盗木栅,称“巷门”。巷门朝启暮闭,北部诸村从陆路来的赶集人均由西巷门进入街东。街之东、西端都有数十米市梢。使该街实际长度为270 米。“南斜塘”、“北斜塘”概念最早出现在清乾隆五年(1740)《元和县志》里。斜塘老街是南斜塘繁华区域,常被作为南斜塘代称。2005 年6 月,苏州工业园区兴建,斜塘地域实施大规模动迁,斜塘老街所在的南斜塘中心地位未变。
斜塘老街街河相依,前河后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基本保持着江南水乡民居原貌。沿街建筑以一、二层为主,绝大多数为坡顶式样,整体面貌和谐统一。街东梢郑姓七代老宅建于清宣统年间,耗时九年,保留传统风貌最好。郑姓因经销芦席发迹,其宅坐东朝西,两水环绕; 前为商铺,后两进以正厅和厢房相结合,中设天井,高敞而精致。用材以榉木为主,雕梁画栋,颇有气派。
南宋年间“斜塘”小镇就已形成水陆通道、河街并行的繁荣风貌。据《斜塘镇志》记载,老镇区(斜塘老街)形成于清朝初年,时称南斜塘镇,由此可以说“斜塘”已由元明时期的一个古村,至清朝时已为一古镇
了。至清初经济渐盛时,南来北往的商户在小镇老街上落户经商,逐渐形成了商贾云集的繁华街市。
据介绍,斜塘老街曾经商号铺面林立,多属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据1928年《苏州明报》,时有商铺多达270家,如地货行、米行、布店、绸号、酱园、茶馆、酒楼、糖果店、寿器店、席草行之类。据1949年刚解放时登记,街上仅铁匠铺之类手工作坊就有20多家。此次改造重建方案提出,恢复众多斜塘老街老字号,包括魏记酒店、致和堂药店、永大祥绸布号、西陆轩茶馆等一系列老字号。
琼姬墩
在金鸡湖畔的斜塘镇盛墩村,有一块突兀的高墩,相传为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女儿琼姬的葬地,名为琼姬墩。
琼姬墩的原有高度约10 米,墩的底部面积200 平方米,经垦挖,墩的外形如穹窿,周边灌木丛生,1949 年初还有猪灌出没,这在平原水网地区较为少见。1958 年以后,墩高减为5 米,墩底面积约160 平方米。墩上原建有一禅院,名“万寿禅院”,禅院三间三进,中有院子间隔。院内有古银杏四株,树龄约在200 ~ 300 年之间,遥望高大挺拨如巨伞,常被金鸡湖航行船只视作航标;解放后银杏陆续被砍,今无存。
1984 年12 月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琼姬墩东南边缘发掘到一座砖石结构的双重墓,出土有墓志、菱花形铜镜、铜质鎏金发簪和影青粉盒等宋代遗物,为研究南宋后期苏南一带的物质文化和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1986 年琼姬墩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北土地庙
朝北土地庙地处斜塘镇南端原长洲古集镇之一王墓村西侧。庙西距独墅湖300 米,庙门朝北,庙门口一江东通吴淞江,西连独墅湖,庙侧江上有古石桥—永安桥,架于碧水之上。土地庙四周有一块占地20 亩左右的场地,历史上是庙会的活动地方。整个土地庙呈“T”字形。“一”为正殿,占3 间,横10 米,纵7 米 ;“T”为廊庑,横6 米,纵4 米。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翘角脊瓴,庙宇外形状如展翅待飞的鹏鸟。正殿顶最高处距地面约6 米,殿檐距地面约2 米。正殿内四根石柱把殿分成暗3 间,殿内东西山墙壁檐柱各用2 根八角形青柱。殿内石柱上端头平,置斗拱结构承压,柱头上大梁桁条均用大木料扁作成椭圆形,柱础为正方形鼓墩石,敦厚、稳实。土地庙总面积仅100 平方米,结构小巧玲珑,颇具特色。经文物部门勘查、测绘,该建筑基础从宋代至今未作变动,现存平面布局为宋代原貌。基础采用挖坑分层加罐瓦片填实做法,檐柱采用八角形青石柱,下置八角柱石板,正面二檐柱用覆式素面柱础,风格与三清殿、罗汉院正殿遗址部分柱础相似。斗拱的作法和规格与宋代规定做法十分接近,歇山部外跳较大,屋脊部不设山雾云,采用丁华抹额及叉手做法,为典型的宋代特征。从基础填加的罐瓦片中有“韩瓶”碎片分析,该土地庙应为南宋建筑。
苏州玄妙观北宋时名为天庆观,观前街因在天庆观前而得名。建炎初 (1127 年)金兵南下,天庆观遭焚毁,到南宋时修复,三清殿重建于淳熙六年(1179 年),是苏州目前留存的最宏伟的道观建筑,在中国建筑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斜塘朝北土地庙与三清殿有同工之妙,也建于南宋,谚云 :“先造王墓土地庙,后修观前三清殿。”可见朝北土地庙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故有“江南袖珍小庙”之誉。
永安桥(西泾桥)
永安桥位今王墓村,是搁梁式三孔石板桥,桥身正中石条两侧刻有阳文“永安桥”三字。当地农民因该桥座落在西泾村( 即王墓村),所以称之为“西泾桥”。在桥洞中,北侧桥柱上有“大明癸亥正统八年季春重建”十几个大字。由此可见,此桥应是1443 年重建。永安桥用条石榫接而成,不见砂浆粘合的痕迹。桥洞两侧桥柱上方各向外偏斜,使桥洞形如扇子,优美开阔,从力学的知识分析,这样设计有利于承受重力,倾斜中求稳定。五百多年来,永安桥虽处水陆要冲,但桥身仍然稳固、坚实。
永安桥桥身古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桥,西滨独墅湖,与苏州城隔湖而望;南依宋古庙—朝北土地庙;东100 米处有古城隍庙,庙中古柏参天;桥下,碧水淙淙。远远望去,夕阳、远山、古城、大湖、归帆、水鸟全与桥身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活泼泼的江南水乡图。桥身两侧杂树丛生,古藤缠绕,桥身淹没在绿荫丛中,野趣横生。一登永安桥,尘念顿消,恍如隔世,真有天上人间的感觉。永安桥,系苏州地区农村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少有的古桥之一,对研究江南水乡桥梁建筑工艺具有一定价值。
鸭 城
琼姬墩东500 米处,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畜鸭所在。传说吴王的宠妃西施喜欢看鸭子在水中嬉游,于是吴王就在金鸡湖边上筑一围城养鸭,供西施观赏,这地方相沿称“鸭城”,《吴地记》、《吴门表隐》均有记。此地绿水掩映,碧波如镜,至1949 年仍留有驰名江南的“鸭神土地庙”,至今这里仍名为“鸭城村”。历代文人对鸭城遗迹屡有吟咏,如 :明秦夔 《鸭城诗》“闻说吴王牧鸭处,年年来此拥西施。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日秋风动蒺藜。”清朱绍博《鸭城》“鹤曾闻授甲,鸭亦戏名城。便足倾人国,牝鸡更一声。仡仡金汤固,谁云一笑倾。千头移饷士,众志即成城。”清查诜《观鸭城》“断砖零瓦满陂塘,道是吴王养鸭处。争似姑苏台上好,藕花深处宿鸳鸯。”
韦应物吟诗处
龙墩山北侧有河道称大吟浦、小吟浦。据志书记载,唐代苏州太守韦应物常放舟吟诗于此,因此称“吟浦”,并建有韦应物山庄、吟诗亭。韦应物,唐朝诗人,曾任苏州刺史,有惠政,人称“韦苏州”,性高洁,诗如其人。对韦应物的游踪,历代文人十分神往,常按其旧迹,放舟泛游,写诗追缅。
王羲之墓
王羲之(321 年~ 379 年)东晋时代人。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其祖于西晋末年,由北方迁江南。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素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的《兰亭序》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他的儿子王献之,善书,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他的四世孙王僧虔,七世孙智永均为书坛上的名家。王羲之的家族系西晋士族,其从父王导曾为琅琊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康,并挟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王任东晋丞相,权势显赫,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意为王氏家族与司马氏共同创立了东晋。王导历任元、明、成三帝丞相,领导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地主,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王羲之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生长的时代正是南北对峙的时代,南迁的北方士族,常常思归故里,因此常常“相邀新亭”,慨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临北风而掩面,以“戮力王室”、“光复神州”、“中流击楫”相勉。因此王羲之选择在与苏州仅一湖之隔的水丰土饶的地方王墓村作为自自己的墓地,也是十分符合当时南迁士大夫的愿望的。明朝卢熊《苏州府志》中引《虚舟客话》云:“郡城东三里有水乡曰王墓,父老相传为晋右军王逸少之墓。”又案:“右军与弟书云,坟墓在临川者,行将改移就吴,吴中终是所归。”逸少,是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曾任东晋右军将军,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姑苏志》记 :“黄天荡之东,为独墅湖,为王墓湖,为朝天湖,三湖连缀,中微隘如川,其实一水也。”王羲之墓所在地称为“王墓”,村名为“王墓村”,村旁大湖名之为“王墓湖”。地因墓名,村因墓名,湖因墓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不仅仅是“吃饱”问题了,现在已经上升到“品”的境界了。吃新奇、吃环境、吃格调,才是内心的那一声真正的呐喊。甭管是虚荣心、好奇心,还是什么心作怪,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态势,并且,愈来愈猛。
所以,聪明的商家会不断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拼菜系、拼价格、拼环境……其实更多的拼的是“花头精”。这其中,餐厅的名字就属一招。
斜塘老街的入驻商家必须是跨界经营,就是类似于“白天餐饮、晚上酒吧,苏帮菜、湘菜、粤菜、日本菜、韩国菜、泰国菜……只能有一种菜系入场”的这种模式,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如此看来,各类不同风格主题的餐厅,
总会招揽很多回头客,不一定回那家餐厅,那一定要回斜塘老街,才能品到其他味道。
淞江饭店
淞江饭店以简约中式为基调,着重怀旧斜塘元素,楼梯平台墙面手绘《斜塘地域图》展现斜塘老街旧时风貌,并挂有斜塘地区60-90年代怀旧情景照片墙及店主多方收集来的各式粮票、布票、棉面等老票证。店内设有以斜塘原21个行政村命名的大小餐桌21张,菜谱首页介绍斜塘由来,中间插页斜塘老街简介及1949年斜塘老街示意图,速点菜单印刷斜塘地区方言、风俗谚语、风俗歌谣的二维码。
菜品以手工蛋饺、面筋、自家腌制年货、苏州河鲜,水八仙等斜塘家宴为特色,按季节推出时令风俗菜肴点心,学习创新更健康时尚的家常菜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口味顾客的需求。
蜜柑日本料理
"蜜柑"主打创意日本菜,全日文无图菜单,去吃过的网友表示原料很新鲜,金枪鱼刺生很厚实,黑猪串味道不错,鸡蛋烧非常正宗,酒酿虾融合了中式做法,口感很好。牛小肠火锅,很不错,蔬菜可以免费添一份,推荐里面的柚子胡椒,调料很特别。
甘尼仕印度餐厅
这是一家酒吧式的餐厅,印度风味浓厚,早起入驻月光码头,斜塘老街也将引进这家异域风情的商家。异域风情的店内风格布置、音乐和美食将会是一大特色,头顶上更有极具艺术色调的灯光。据说这家咖喱做的很好,飞饼,鸡肉必点,而特色的印度奶茶也值得一试。
泰 然
泰然是一家东南亚风味的餐厅,以泰式简餐、泰式咖喱猪排饭、冬阴功汤、椒麻鸡饭、泰式柠檬鱼等典型泰式餐饮特色为主。
湘 恋
湘恋,一个倾情制造美食、回忆、感觉、情绪的情感餐饮品牌。诠释着缔造者对湘菜和楚湘文化无限的眷恋;同时映衬旖旎、亲水、优雅的江南情怀,后时空触述浪漫爱情的多面元素释放。湘恋餐饮秉承湘菜文化骨髓,贴心打造前沿湘菜高端品质——精致、少油、健康、营养,着力实现少味精、少鸡精的未来餐饮态势。如果定义苏帮菜是婉约、温情,那么湘恋的湘菜则是豪放、激情。
潮州汇
中国的点心历史悠久,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味点心,潮州美食更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潮州汇砂锅粥致力于做潮州菜的文化传承,将潮州精品美食带到您的身边,夜宵来一份砂锅粥,此景妙哉。
裕兴记
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家店主打老字号招牌,两面黄、枫镇大肉面、苏帮菜等一直为老苏州人津津乐道的美食闪亮登场,满足大众对苏州味道的追寻。
COSTA咖啡
Costa咖啡的咖啡豆都以低温缓缓烘焙22分钟,这种方式烘焙出来的咖啡豆比起一般方式烘焙的咖啡豆更能释放出咖啡的天然芳香,口感也更为醇和,尤其是避免了一般高火短时间烘焙出来的咖啡都常有的焦味。当然,Costa在斜塘老街拿下的门面环境和构造尤佳,追求西式氛围的朋友的不二之选。
斜塘老街在购物这一块设计得颇具特色,光从类别来看,每一个商家都很有个性。应了苹果手机的一句广告词“lessismore”,极简主义、小而精有时候更能体现独特和价值。
翰林皮工坊
翰林皮工坊是新苏州人杨立梅和那些喜爱手工制作的年轻人的“据点”,在张扬个性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自己专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物品。因此,这样一家DIY皮具店,可以为顾客私人定制钟意的款式,同时也提供修补服务,将个性极致释放。
清曲
“清曲”的店名出自于汉《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一诗中。“清曲”愿用主人的慧心借助吴地裁衣师傅的妙手送一片衣香,打造拥有复古情怀女子的私人定制。主要经营手工定制旗袍、中式风格的新复古服饰、学院派的最新设计单品样衣,以及搭配旗袍的饰品,如刺绣、木制、珠宝等材质的发饰、项链、耳饰等首饰。
曹勇艺术世界
北京曹勇国际艺术馆是享誉欧美,取得巨大艺术成就与商业成功的旅美画有曹勇先生回国与友人共同创办的艺人画廊。画廊主要展示、销售曹勇先生二十余年所创作的艺术成果及限量复制的油画作品、曹勇绘画艺术图书等。
银艺堂
银艺堂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为基础,并传承历史文化和技艺精华,在尚潮流文化中汲取精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流行时尚元素完美融合,将古典与现代人对审美需求的完美结合,制作出既端庄典雅又时尚现代的银饰品,富有底蕴、善于创新和值得信赖的银饰专家享誉业界。
沁水晶生活馆
爱上水晶,因为她的故事,因为她的灵性;迷恋手工,只因其中满怀暖暖的情谊,玩物养志,重在情谊!在沁,可静心赏物,亦可闲话家常;可品茶静玩,亦可动动手指,打造专属的独一无二的个性饰品。
沁水晶生活馆以天然宝石的原创设计,个性定制,手工打造为特色,告诉您一个个关于水晶的故事,为您开启一段新的幸运旅程!
雅艺坊
字画、木雕、苏绣、玉雕、瓷陶、文玩。一切的一切都被在浓浓的禅意所萦绕。简淡风格,以红木、石陶、绿色植物等传统古朴之元素铺设出独特的氛围,深色的中国传统雕花木将件件精美之物衬托的淋漓尽致。步入雅艺坊,便令人依依不舍。手串,佛珠,挂件,装饰物件:橄榄核雕、清凉菩提,鸣虫葫芦、竹木牙角、古珠老玉,清风凉友、蜜蜡琥珀、花鸟宠物、珠宝翡翠、和田白玉等。。。雅艺坊与您共同学习,鉴赏与把玩。
炻器小铺
七彩炻器小铺是上海炻器贸易有限公司今年创新的一种跨界于陶艺销售和休闲创意式茶文化的主题吧,这是以中国传统的青瓷等陶瓷艺术品展示为主题,同时又提供经改良的时尚茶饮,让客户可以在一个轻松而又富有文化创意的环境里休闲、小憩、欣赏和购买,同时也可以近距离体验到陶瓷制作和茶艺表演,并尝试个性化的定制陶艺品和茶饮。
“takeCHINAhome”,这是炻器小铺的经营口号,CHINA即可代表中国文化,又可特指陶艺,将一件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陶艺品带到世界各地,这一直以来是炻器小铺人所追求的理想。
你说如果想喝茶,在家泡一杯也是茶,去茶楼让服务员帮你泡一壶也是茶,可为什么就是感觉不一样呢?往往很多人觉得在茶楼里喝到的茶更有味道。难道是茶有特异功能吗?当然不是了,因为周边的意境,加上享受的心理,或许再加上这茶的价格,它在你心目中的价值就一下子提升了。
还有,身体劳累的时候,或者腰、胳膊、腿酸的时候,买个按摩器,自己在家里按摩按摩,或者有伴的让伴帮着敲敲腿、捶捶背,不也一样能舒缓疲劳吗?可为什么有些人偏偏就喜欢跑去Spa会所,办张价格不菲的卡,请人按摩呢?
话说回来,还不都是因为精神追求在“作怪”,所以呢,各类休闲娱乐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百花争艳。斜塘老街名字听上去古朴,但潮流还是紧追不放的。
大益茶楼
苏州大益茶楼定位为一家文化茶楼,传统的大益茶店主要是卖茶叶,如果客人想品尝的话,虽然也可以坐下来试泡几杯,但来来往往顾客总会影响到品茶。大益茶楼则将销售与品茗完美结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随源茶楼
此“随源”非彼“随缘”,不过去那里喝茶,心境大抵会淡然、悠闲很多吧。随源的空间与设计传递人文的意境,是会友品茗,分享时光的所在。安静与品质是随源的能量。随源设计与定制景德镇和宜兴名家茶器。适合收藏,也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每天一茶,是对自己的关怀。在闲花淡云里浅吟低唱。评弹、昆曲、琴会、书画交流……感受苏城文化的细节,尽在随源。随源与您一起品茶之百味,人生百味。
仁 府
仁者寿,即德者寿。仁府,即有德之人齐聚之府邸、之福地。仁府秉承孙思邈的养生理念:“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专注于运用多种养生方法的结合使用,因人因时因症,私人量身订制最佳养生之法,已共同达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主要服务项目包含南京同仁堂特色滋补品、养生茶方及有机茶、古方传统合香、香疚、经络按摩等,通过药品、食补、外治法等,已达到内外兼治、养身养心的养生境界。仁府是南京同仁堂在苏州的唯一养生基地,是苏州抗衰老协会活动基地。仁府是东方传统养生哲学传播机构,是私人健康订制专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不知已经影响了多少人。苏州园林闻名中外,它的小家碧玉、柔美清秀倾倒众生。苏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而在于它还拥有一座刚到弱冠之年,却已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新城。并且,这座新城当中蕴藏着一片已有760多岁的街区——斜塘老街,此时的她,虽已经过重新规划改造,但仍仿佛一位老者,在向世人诉说着她那光辉而又悠久的故事。
聆听河畔佳苑,是建筑,更是风景
亭台、长廊、石头美景围绕,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街河相依,前河后街,小桥流水,古朴繁华
俯视,有没有一种置身贵族人家的后花园的感觉
那些老宅、老景点、老字号,将穿越时间的潮海,回到当年的繁华之境。
斜塘老街,苏州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古老与现代、保护与建设、继承与创新和谐统一的典范。“洋气”的苏州工业园区渐渐忆起的一首江南“古韵”,大好春日里,徐徐吹来了一阵“怀旧风”。
小桥流水、亭台阁榭,悠长的老街和棋盘状的街巷格局错综密布,开敞院落与街巷穿插延伸。曲折的回廊、上翘的檐角、石与水的交融、雕栏画栋的婉约,深色实木与石板街相映成辉,尽显古朴之余,还不由地让人闻到了历史的味道。
粉墙黛瓦、青石成行。这里,就是原汁原味的苏州。斜塘老街上无论是建筑形态、材料还是工艺,都是严格依照原有工法来建造的。抬头是雕栏画栋,俯首是花街铺地,一花一木都经过精心设计,“植物的搭配极为讲究,一季一景,这里的草木花草都会随着季节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色彩。”
当然,与时俱进也是必须的。“所以斜塘老街坊的设计构思必须照顾到现代商业运营和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譬如老街区使用的纯实木仿古门窗既达到了现有规范所要求的节能标准,又较好地复原了苏式花窗的典雅细腻”。细细观察,这样的细节太多,数不胜数,但都需要细心探究和反复比较。
走进斜塘老街,这种“古”与“洋”的完美搭配比比皆是,更是让人不知不觉迷失在这粉墙黛瓦之中。
这里无论是菜系还是其他业态,基本没有重复的,这自然而然给人新鲜感。而“慢生活”的主张更是让小资们趋之若鹜。消费者可以来这漫无目的地走走看看,也可以拿本书、抱个笔记本,慵懒地享受阳光,大方的浪费时间,任由思绪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