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咯酸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酮咯酸

中文别名:(+/-)-5-苯甲酰基-2,3-二氢-1H-吡咯并吡咯烷-1-甲酸

英文名称:Ketorolac[1]

英文别名:1H-pyrrolizine-1-carboxylic acid, 5-benzoyl-2,3-dihydro-; 5-(phenylcarbonyl)-2,3-dihydro-1H-pyrrolizine-1-carboxylic acid; 5-Benzoyl-2,3-dihydro-1H-pyrrolizine-1-carboxylic acid; acide 5-benzoyl-2,3-dihydro-1H-pyrrolizine-1-carboxylique; Ketorolac

CAS:74103-06-3

分子式:C15H13NO3

分子量:255.2686

药理及应用

本品为吡咯酸的衍生物,属非甾体抗炎药,抑制PG合成,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镇痛作用近似阿司匹林,肌注后镇痛作用近似中等量吗啡。口服吸收完全,给药后 24小时可达稳态血浓度,口服或肌注后镇痛作用持续 6~8小时。关节腔内药物浓度为血浓度50%以上。可通过胎盘。肝代谢产物羟基酮咯酸有抗炎、镇痛作用。以原型由肾脏排泄。用于中、重度疼痛如术后、骨折、扭伤、牙痛及癌性痛等的止痛。若与吗啡或哌替啶合用,可减少后二者用量。

  

用法

口服:每次10mg,1日1—4次;严重疼痛每次20~30mg,1日3~4次。肌注:中度疼痛每次 30mg;重度疼痛每次60mg,1次最大剂量90mg,1日不超过150mg。首次注射后,以后可每6小时肌注20一 30mg。静注:每次10~30mg,用于重度疼痛。   

注意

(1)副作用少,常见嗜睡、头晕、头痛、思维异常、抑郁、欣快、失眠。剂量过大可产生呼吸困难、苍白、呕吐。注射局部有刺激,偶见皮下出血、青紫等。   (2)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及孕妇禁服。肝肾疾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忌服。不宜用于分娩止痛。   (3)忌空腹或长期服用,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不良反应增加。   [制剂] 片剂:每片10mg。注射液:每支30mg (1m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