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1933年6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举行第45次会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从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以上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八一建军节
“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但在南昌起义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标志性意义。1928年6月—7月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1927年的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阶段的开始,并正式决定“广州暴动日”(12月11日)为一个固定的纪念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共产国际认为,这一经济危机必然会演变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于是,共产国际决定8月1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动员起来,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29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响应共产国际号召,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呼吁8月1日举行反帝示威活动。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共中央把每年8月1日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亦称作“八一反战日”或“八一反帝战争日”。因而在1933年前,“八一”并没有被作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只是被确定为“反帝战争日”来纪念。
1933年6月23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了《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决议》,指出:“今年‘八一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应向广大群众指出,只有中国的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唯一的救星,并发动白区群众庆祝红军的胜利……”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6月3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5次会议,决定以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红军纪念日。同日,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一决定。
自1933年起,南昌起义日——8月1日,才被确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节。7月16日,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与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联署发布了《关于“八一”纪念活动办法》的命令,决定“八一”建军节举行阅兵、授奖章、授旗、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2]
八一建军节1933年8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瑞金举行了盛大阅兵典礼。为迷惑敌人,阅兵组织者在距瑞金40公里的福建长汀设置了假阅兵场。凌晨3点多,几千个火把将阅兵场照得通亮。受阅队伍发挥夜行军的特长,从四面八方迅速抵达指定地点。这次阅兵首长除朱德和周恩来外,还设有陪阅首长,包括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等。
凌晨4点许,阅兵仪式拉开序幕。受阅部队来自4个有代表性的步兵团和方面军直属队:由原红3军一部编成的代表“继续井冈山的精神”的红1军团第1师第2团;由原红4军一部编成的代表“发扬南昌暴动的精神”的红1军团第2师第5团;由原宁都起义部队一部编成的代表“发扬宁都暴动的精神”的红5军团第13师第37团;由原江西博生县等各县地方武装一部编成的代表“光荣的博生模范师”的红14师第40团,以及代表“常胜的红一方面军”的直属队。阅兵指挥员由红1军团第2师师长徐彦刚担任。
阅兵式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首长检阅。受阅部队按指定位置以团、营、连序列列队,朱德、周恩来等阅兵首长与陪阅首长入场,军乐团奏迎宾曲,官兵立正持枪行注目礼。第二步是宣誓。朱德上宣誓台领颂,全体官兵跟颂誓词:“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的光荣的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第三步是授奖章。阅兵首长上阅兵主席台与党政首长会合,受奖人员入场。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宣读授奖令。鉴于对领导南昌起义和创建红军、指挥作战所建立的特殊功勋,周恩来被授予编号为9号的一等红星奖章。1959年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建成后,周恩来将其珍藏26年的一等红星奖章捐赠给了军事博物馆。第四步是授军旗。授旗仪式由周恩来主持,他把军旗授予4个受阅团,各团旗手接旗,团长、政治委员护旗。第五步是阅兵分列式。阅兵指挥员徐彦刚向朱德请示后,下达“举行分列式”命令,受阅部队以连为方队,迈着整齐步伐,高呼“发扬南昌暴动精神”“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等口号,威武雄壮地通过阅兵台,接受总司令和总政委的检阅。这次阅兵,成为了我军阅兵的奠基之作[2]。
1933年7月30日至8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八一文艺会演。周恩来非常重视话剧艺术的号角作用。长期奋战在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胡底,极富创作天赋,写出具有很强现实教育意义的剧本《杀上庐山》,周恩来亲自审定剧本并予以指导。在周恩来等首长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还成立了战士剧社,排演了大型话剧《杀上庐山》。话剧《杀上庐山》 的演职员阵容颇为壮观,李克农、胡底、李伯钊、钱壮飞任编剧;罗瑞卿任导演;钱壮飞饰剧中人物蒋介石,童小鹏饰宋美龄,聂荣臻饰宋子文,李卓然饰德国顾问塞克特;其他主要演员,几乎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
话剧《杀上庐山》在庆祝八一文艺汇演现场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张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喜爱和欢迎,鼓舞了士气,这也是中国军旅话剧第一次以成熟的作品走上舞台。中央苏区戏剧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教育部艺术局局长李伯钊曾回忆说:“在苏区曾举行八一阅兵,记得许多领导人都上台演戏,聂荣臻、罗瑞卿、李卓然、朱瑞、黄镇等同志都上台了。罗瑞卿同志当时扮演给红军叩头的地主分子,常常叩得额上起个大包。他们这些老同志演戏很认真,都是文艺的主人。”《杀上庐山》与四幕话剧 《南昌暴动》(又称《八一》)一起,成为此次八一文艺汇演的压轴戏。这次八一文艺汇演是人民军队文艺史上第一次重大文艺活动。[2]
八一建军节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 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4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 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 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 恽代英、 聂荣臻、 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 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 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 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 叶挺、 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 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 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 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 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当日下午,驻 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 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 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 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 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 揭阳县白石和 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进入 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 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参加了 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八一建军节 1927年8月底,南昌起义部队在 朱德、 贺龙等指挥下,经过彻夜强攻,一举占领了瑞金,取得了南昌起义后第一次攻城战役的胜利。瑞金,这座赣 南山区小城,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叶剑英妙计“调虎”南下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震惊了 蒋介石、汪精卫。他们立即从江苏、安徽、湖北调集数十万大军向南昌反扑。鉴于敌我实力悬殊,从8月3日起,起义军开始撤出南昌,向南挺进。但是,起义军撤出南昌后的20多天,一路居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顺利通过 临川、 宜黄、 广昌、 宁都等地。
南昌起义爆发后, 国民革命军第二 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召开紧急会议,时任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中共地下党员叶剑英利用反动阵营的内部矛盾,建议张发奎不要追击起义部队,让他们南下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火并。此计正中张发奎下怀。于是,起义部队在撤离南昌后没有遭到追击,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一路平安地来到瑞金城下。
1927年8月25日下午,在 朱德、 贺龙等的指挥下,起义军在瑞金北部的 壬田镇,展开了起义部队第一次攻城战。陈上海告诉记者,进攻瑞金的主力是贺龙率领的第一、二师, 周逸群率领的第三师作预备队。经过彻夜激战,敌“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钧所部5个团被击溃,向 会昌方向逃窜。26日上午,起义军占领瑞金城。这是南昌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城市。不过,这一胜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起义部队第九军参谋处长 冉国平、二十军一师三团团长余愿学光荣牺牲,官兵伤亡数百人。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之后,已是 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毅然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不顾反动阵营的威逼利诱,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前后,他多次向20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表达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周逸群将这一要求转达给了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8月26日,起义军占领瑞金后,周恩来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一致通过了 贺龙的入党申请。随后,在瑞金绵江中学,举行了贺龙、郭沫若和 彭泽民三人的入党宣誓仪式。贺龙激动地表示:“党为了考验我,培养我,整整有三个年头,直到‘八一’起义后,党才批准我参加。由此可见,当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是要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参加党之后更要经得起党的长期考验;绝不是一参加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不再要党的考验了。今后,党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背叛党!”历史证明, 贺龙同志忠实地履行了这一诺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八一建军节在此诞生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当年8月1日,在瑞金 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并且当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马岗举行了红军阅兵式和分列式。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1]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色,上缀金黄色 八一建军节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规格(按照总参1951年1月颁布的条令执行):
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授旗时可以举行仪式。
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