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五里

手五里

中文名 手五里
别名 臂五里、五里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目录导航

腧穴释义

手五里:中国古代一寸曰一里,此穴在曲池上3寸处,若是从肘端(肱骨外上髁)向上量,正好5寸,故名。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

屈肘,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当曲池穴上3寸处。

解剖定位

在 肱骨桡侧,为 肱桡肌起点,外侧为 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 桡神经。

功能主治

功效机制

疏经利节,调和气血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调阳明经经络,调理阳明经气血,治疗上肢循经病症;瘰疬为痰火郁于颈项,而手阳明经支脉从 缺盆上至颈部,故取此穴可清泻阳明、通调气血,以达清热泻火、行气化痰、活血散结之效而治疗瘰疬;手阳明经络肺,故此穴通过清泻大肠与肺经热邪而治疗咳嗽、吐血。

主治病证

中医病症:肘臂孪急,疼痛不举,风湿肿胀,上肢不遂; 咳嗽,吐血;胃脘胀满,疼痛;嗜卧,身黄,疟疾,惊恐,瘰疬等。

西医病症: 咯血, 肺炎, 扁桃体炎, 胸膜炎, 腹膜炎, 肋间神经痛, 颈淋巴结核, 恐怖症, 偏瘫,上肢疼痛,嗜睡等。

保健养生

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

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腧穴操作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传至肩部或肘部。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现代研究

实验证明,电针手五里、曲池等穴,对刺激牙髓、内脏大神经等引起大脑皮层体感区或联合区的诱发电位,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古文摘录

定位记载

《针灸甲乙经》: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 十四经发挥》:在肘上二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 循经考穴编》广注:当肘髎斜上二寸五分。

《 针灸逢源》:在天府下五寸。

主治记载

《针灸甲乙经》:痎疟,心下胀满痛,上气;目䀮䀮,少气;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

《 外台秘要》:风劳惊恐,久吐血,肘不欲举,风痫。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肘臂痛;瘰疬。

《针灸大成》: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䀮䀮,痎疟。

《 普济方》:雀目。

《循经考穴编》:一切风湿肿滞,臂搏疼痛不举。

《百症赋》: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