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东坝机场,安康市在1949年以前,曾修建东坝、五里两个机场,均为军用。东坝机场启用后,因不能保障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安全而废弃。五里机场于1956年改为民用。
1933年冬,西安绥靖公署在安康城东2千米的白庙坝开始修建飞机场。机场位置:东起黄洋河口,西至白郎庙,北临汉江河,南接汉白公路,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667亩。机场跑道为东西方向,长600米、 宽40米的土质跑道,仅可供单发单翼小型飞机起飞和降落。1935年春建成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乘美制BT5型专机到安康视察,使用东坝机场。1936年5月5日,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的8架飞机在该机场降落时,其中3架陷入机场麦地,经国民政府驻汉口空军的机械师到安康抢修后,飞机才飞回原基地。因为机场不能保障飞机正常的起飞、降落的安全不再使用。
1938年春,国民政府派国民党中央委员金亦然来安康,选修新机场。新选修的机场位于安康城西北(安康县城真方向283°,直线距离9千米)15千米的五里乡、距神贤村东口约300米,付家河以西、月河以北,汉白公路以南的地区,即东经108°56′15",北纬32°42′20"。同年5月,陕西省政府指派孙章若工程师等人,在五里乡进行机场规划勘测设计。安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许卓修任工程总指挥,征调安康地区10县1万余民工进行修筑,1938年底建成:南起越河,北至鲁家营(135°-315°),长1000米、宽50米、厚30厘米卵石垫层的跑道1条。机场于1939年竣工后,被命名为“中国空军第五十九站”。
1939年夏,国民政府第三航空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进驻安康五里机场。美制单发单翼26型战斗机(P26型战斗机全长3.3米,翼展8.5米,起飞全重1340千克,续航距离1022千米,乘员1人),经常往返于南郑(今汉中)、老河口等地。日本侵占汉口和老河口失陷以后,安康临近抗日战争前线,战略地位愈显重要,日本侵略军经常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安康,有时一日多达23批次,安康地区及机场附近居民损失惨重。1941年,因机场跑道南临海拔785米的鲤鱼山,北有海拔1547米的牛山,不利于飞行安全,为适应盟军大批飞机对日作战的需要,决定再修建1条跑道。民国33年(1944)5月,再次征调安康10县5万多民工,进行日夜抢修,在抢修机场时,日军曾多次出动中岛97型战斗机进行骚扰,加之盟军飞机的起飞、降落频繁,不断发生伤亡事故,死伤民工达3000余人,死者均埋葬于机场东头的付家河畔。民国34年(1945)夏,机场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机场,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800米,包括机场的通信、发报、储油、驻军营房等用地在内,占地2664亩。
安康五里机场自1938至1945年,经两次修建后,共建成跑道2条、滑行道2条、推机道3条、集体停机坪5个、T型机坪40个、马蹄型机窝6处,U型储油山洞4处。
机场内无固定建筑物,只有天圣寺(今五里乡民主小学)、四岭口(今机场北1.5千米铁路两侧)、卜家营、刘家营及机场的四周外围,共建有18幢计99间草、瓦营房,供中国空军第三航空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使用。
在此期间,进驻安康五里机场的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有多种型号的飞机约60架,飞行员200名,地勤人员300多名;中国空军第三航空大队有美式装备飞机近60架,飞行人员200名,地勤人员600多名。机场最多曾停放过102架飞机,机场跑道装有70只夜航指示灯,供飞机夜间飞行使用。机场周围设立刺丝网,并在各制高点分别加设探照灯、报警器和防空高射机枪。
1948年,美国陈纳德空运队也曾进驻和使用过该机场。1948年至1949年间,美国和国民政府相继撤走了他们的空、地勤人员、飞机和设备,并毁坏了大部分机场设施。
1949年11月27日安康解放,五里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航空组接管,机场仅存一些破败不堪的营房,杂草没膝,一片荒芜。
1951年11月8日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电令,安康县人民政府派员会同安康军分区政治部张席珍、空军西安场站孙宪赣前往安康五里机场进行勘察, 并将一部分机场暂不用土地调剂农民耕种。
1956年10月30日,五里机场移交民航局作民用运输机场时(当时隶属于民航北京管理处,由西安民航站代管),只有土地1081.61亩和6幢约500平方米的草屋及小青瓦房屋。
1958年夏,由安康行署调入两名干部筹组航空站。1959年12月,民航陕西省管理局派工程师李梦之等人进行机场跑道整修,安装通信导航、气象设备、修建候机、调度、办公、生产及生活营房12幢(包括接收旧营房4幢在内),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
1964年4月1 日,隶属于民航陕西省管理局领导的安康民航站成立。航站下未设分支机构,首任站长胡建文,干部职工16人。同日,民航陕西省管理局使用运5飞机开辟西安至安康的航线,每周3班往返。
1966年4月11日启用里2飞机飞行。1980年因里2飞机退役而改用伊尔14飞机飞行,1986年3月12日又因伊尔14飞机被淘汰,机场又不能满足其他飞机起降而停航。
为适应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于1976年修建候机楼1350平方米,储油库160立方米,1986年修建售票处楼房746平方米,以及相应配套的生产、生活房屋。截止1989年底,全站建有各类房屋总计3244平方米;除铁路修建占用场外推机道、机窝等土地为农民耕种占用外,机场实有执管地土945亩,其中包括在耕土地470亩。
2004年13月30日安康机场完成公司化改制,由西部机场集团公司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安康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有8个部门,61名员工,注册资金2175万元,其中西部机场集团出资70%,安康市人民政府受赠出资30%。
自1964年4月1日开航起,至1986年3月12日止的23年里,职工增至51人,共安全保证飞行6730架次,空运中外旅客100570人次,运送货邮1261.8吨。航站还保证了飞播造林8批次计300多万亩,空运蚕种1万余张,运送鱼苗53万尾,以及航空摄影、航空物探、地质普查、铁路选线、喷药防疫等飞行。1983年7月31日,安康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为防洪救灾进行空投80架次,民航飞机运送通信器材、救灾物资、专机、视察10架次,防疫飞喷4架次,对安康的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服务宗旨
为航空公司提供一流保障,为旅客提供一流服务
经营战略
扩大主业,开拓副业,创新经营
企业精神
团结、务实、高效、创新
安康机场售票处为国家航协安康指定代理,咸阳国际机场直属售票处,于2005年3月正式营运,实行全国联网、BPS代理,现场出票,常年销售国内外机票、各类打折、特价机票,同时提供异地查询、全国各地酒店预定、市内免费送票上门、“常旅客、大客户”服务。
安康现在的机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以西直线距离约9公里、汉滨区五里镇东南方约3公里的川道上,始建于1938年,1964年正式通航,后因多种原因多次停、复航,2006年复航后执飞安康至西安航线。2007年机场吞吐量为1.1万人次,航线平均客座率为73%。现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3C,只能满足D328-200飞机起降,而该机型飞机正逐步淘汰。为此,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将安康机场改扩建工程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但由于安康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使得安康城区发展重心“跨江北移”,而现机场处于江北发展的腹地,如扩建将严重制约城市规划发展,故新机场由扩建改为迁建。
新机场飞行区标准为4C,设计机型为波音737、空中客车A320以及新舟60、ARJ-21等支线飞机并同时兼顾通用航空飞机需求。场址位于安康市西北部的丘陵区,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5.5公里。新机场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安康的区位优势,满足对外联络与沟通的需要,还将为安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国家对贫困地区支线航空的政策性补贴,陕西省安康机场的客座率目前达到90%左右。
安康机场始建于1938年抗战期间,当年的“飞虎队”就是把这里当作一个基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空中搏斗。建成后,因为客源不足,安康机场曾多次停航。2001年,随着西安安康铁路的开通,客源严重不足的机场再度停航。
为支持贫困地区支线航空的发展,国家民航总局2006年出台有关补贴政策,并在西部地区的4个支线机场先行试点,安康机场也于2006年4月再次复航。
按照国家民航总局的补贴办法,安康机场每承担一趟航班可得到补贴12000元,安康市政府再补贴1000元。由于有国家的补贴,安康至西安的机票价格由原来的330元降至现在的80元,乘飞机去西安只用40分钟。
由于飞机票价低廉,速度快捷,航班几乎班班爆满,买机票必须提前预订。航线的便捷大大方便了当地的公务、商务及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拓展了安康与外界沟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