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垂体促性腺激素;普罗兰;绒毛膜促性腺素;绒膜激素 ,绒促性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泼热尼乐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 Pregnyl
用于不孕症、黄体功能不足、功能性子宫出血、隐睾症、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等。如在绝经促性素之后配合使用本品,则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促排卵,促黄体发育。在男性可促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可用以检验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与尿促性素联合长期应用,有生精作用。
用于无排卵性不育症,于经期第10日起,每日肌注1次500~1000单位,连续5日。
用于黄体功能不足,于经期第15~17日(基础体温上升3日后),每日肌注500~1000单位,连用5日。
功能性子宫出血,每日肌注300~1500单位,连用3~5日。
10岁以下隐睾症,每次肌注500~1000单位;10~14岁,每次肌注1500单位,每周2~3次,连用4~8周。
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症,1次肌注4000单位,每周3次。
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每日或隔日1次肌注3000~5000单位,共5~10次
1.本品溶液极不稳定,而且不耐热,配成后4日之内用完为宜。 2.注射前需作过敏试验。 3.生殖系统有炎症疾病、激素性活动型性腺癌、无性腺(先天性或手术后)病人忌用。 4.本品不宜长期应用,以免产生抗体和抑制垂体促性腺功能。 5.如连用8周尚不见效,应即停药;若性欲早熟或亢进,也应停用。
【规格】 针剂绒促性素:每支500单位、1000单位。2000单位, 3000单位, 5000单位
▪ 激素 | ▪ 同工激素 | ▪ 激素缀合物 | ▪ 抗激素 | ▪ 激素核受体 |
▪ 激素受体 | ▪ 激素原 | ▪ 激素应答元件 | ▪ 激素信号传送 | ▪ 激素生成 |
▪ 激素缺乏症 | ▪ 激素过多症 | ▪ 内分泌功能亢进 | ▪ 动物激素 | ▪ 类固醇激素 |
▪ 17-羟皮质类固醇 | ▪ 皮质类固醇 |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 糖皮质[激]素 | ▪ 皮质酮 |
▪ 可的松 | ▪ 氢化可的松 | ▪ 盐皮质[激]素 | ▪ 醛固酮 | ▪ 脱氧皮质酮 |
▪ 脱氧皮质醇 | ▪ 性激素 | ▪ 17-酮类固醇 | ▪ 雄激素 | ▪ 睾丸雄激素 |
▪ 睾酮 | ▪ 双氢睾酮 | ▪ 丙酸睾丸素 | ▪ 本胆烷醇酮 | ▪ 雄固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