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建 鸿畅 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
鸿畅镇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 季风型,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
2004年,鸿畅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优先发展 工业,奏响非公经济发展新乐章,不断造就经济发展强势。截至8月底,该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61556万元,实现利润10930万元。 优先发展工业,加快经济发展。该镇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出台了《坚持两个优先,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加快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他们对全镇的 矿产资源进行了 全面普查,找准了发展优势,为上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镇的建材、陶瓷、煤炭企业已达到1026家,安置 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人。该镇还大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进程,兴建规模 养猪场10个、养鸡场20个、生态园4个,总投资4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达6800人。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鸿畅镇考察农业
鸿畅镇交通便利,郸神铁路、禹神公路横穿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兰河、小青河穿涧跳谷流汇于镇东柏桥水库,水量充沛。 鸿畅镇走优先发展 小城镇之路,实施 城镇化带动战略。该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 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全长2800米、宽30米的 画圣路、商贸街、 牌坊街的路面硬化任务,镇区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他们还先后完成了镇区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及镇区标志性雕塑建设工程,并投资18万元完成了镇区主要街道路灯 安装工程。
2009年,鸿畅镇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坚持打击、防范、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多策并举,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工作,确保该镇的社会治安稳定。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坚持把普法宣传与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先后举办村治保、民调主任和普法骨干人员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4000余人。同时,还在镇 有线电视台设置专栏,播放 法制教育专题片,提高广大干群“学法、守法、用法”的 思想意识。 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坚持把责任目标 量化分解,并建立平安建设 工作台帐,实行一把手工程,镇、村、组层层签订没标侧人书,对平安建设工作实行 动态管理,不定时地对各村、镇直各单位的平安建设工作进行明查暗访,督导检查,实行奖惩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 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坚持“打击、防范、教育”相结合,在镇区主要街道, 关键部位安装红外 监控设备,每个行政村都建成了平安大喇叭,镇综治办建立了不低于20人的 治安巡逻队,村级也相应成立了不低于10人的义务巡逻队,坚持一天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逻,有效地提高了全镇人民的 安全感。 截止10月底,该镇共破获现行和积案25起,打掉盗窃团伙1起, 强制戒毒2人,劳教1人,抓获逃犯8人,调解纠纷22起,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30起。
画圣祠,位于鸿畅镇 山底吴村,是画圣 吴道子所建。初建于 唐代,历代虽有修缮,终因沧桑变化,祠屡遭毁坏,仅留下残墙断壁和碑碣数片。1989年,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纪念历史文化名人吴道子,其后裔为追念先贤,从四川迁回 道子墓,并于村内修建画圣文化陈列馆和书画碑林。1998年 禹州市政府成立了另道子 旅游文化开发领导组,领导重修画繧祠。今日画圣祠背靠 九龙山,面对 三峰山,前有山门,内有碑廊,左右有厢房,后有大殿,飞檐 垂拱,殿中画圣金身塑像,庄严粛穆,栩栩如生。祠堂依山势三进高升,金碧辉煌, 气势恢宏。殿后有角门直通十八连环 彩石洞。1999年,吴道子故里旅游线被列为禹州市四大 旅游线路之一,同时被列入许昌 三国旅游线路, 河南省旅游局也将画圣祠列入全省重点对外开放单位。
画圣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