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新镇

固新镇

中文名 固新镇
所属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南部
行政区类别
邮政区码 056400
电话区号 0310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1953年建固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连泉乡、坪上乡并入。1997年,面积154.1平方千米,人口2.5万。

行政区划

辖固新、原曲、昭义、林旺村、东山、西山、小车、老漳、连泉、云头、回底、小矿、李家河、大矿、邢家、坪上、孔家、吴家、黄岩19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固新镇(Guxin Zhen)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南部。

地形地貌

清漳河谷地,南、北山岭连绵,沟谷交错,中沿清漳河地带,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距县城12.3千米。“

经济概况

太行五果”黑枣、柿子、花椒、核桃、酸枣俱产。镇办企业有刺绣厂、浮雕天花板厂、采矿队、化工厂等。社会总产值643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03万元。去磁县、林州市公路过境。设小学15所,初中4所,卫生院3处,卫生室17个,文化站2个。

2007年,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7451.4万元,同比增长35.9%,完成年计划的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2672.2万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779.2万元,同比增长29.3%;完成工业增加值48648万元,同比增长28.56%,完成年计划的10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95万元,同比增长20.3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553万元,同比增长54.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41553万元,产销率达96%。

风景名胜

林旺石窟

林旺响堂石窟历北齐、隋唐、宋明,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但由于地处偏僻,学界很少有人关注。“涉县林旺响堂石窟”分别刊刻于北齐末年(约550~577)、隋开皇七年(587)、宋淳化三年(992)、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五块摩崖碑记,确证了北齐临水县治“松谷”即如今的涉县固新镇,可补《北齐地理志》之一处不足;旁证了涉县于隋开皇十年(590)复置,可纠正《隋书·地理志》、明嘉靖版《涉县志》以及《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关涉县复置时间和政区归属的错误。

涉县林旺响堂石窟位于今河北省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据林旺村民武绪洲介绍,佛像被砸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两个外地人干的,具体原因不清楚。

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在隋代记事碑的碑侧,有“揖晖考躬林旺村。淳化叁年(992)官中闻怗”题记两行和“涉县故县村民刘进厫万历四十二年(1614)季春重修石窟”题记四行。

小鲁转步

由林旺石窟顺崖根东行百米,距地面八米上下的石壁上,刻有“小鲁转步”四个楷体斗方大字,题款为“皇明庚午秋,东齐梁升题,尼山后人孔闻谛识”。据新编《涉县志》卷三十二所载清·伍中柱《修路碑记》:“自涉城东南行,两岸翼然皆山。中则漳流一带,千回百折,奔趋而下。……其最艰者,由林望(旺)至达城。漳流忽折而北,复折而南,中横巨岭,行者非逾岭无由达。……仰视石壁上,镌‘小鲁转步’四字,明·邑侯曲阜·孔公闻谛所书也,笔势苍遒可爱。

古槐

问世已2000余载,根围20m,胸围15.4m,高20m,世人罕见,人称“天下第一槐”,还有“九搂一0”之说。据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涉县志》载:“古槐树,邑有三,皆植自唐宋。一在故县镇,十大树围,枝叶扶疏,状类蛟龙。”另据固新村《古槐碑记》载:中州胜地古槐着派溯沙侯国(即涉县)属地也,高入云霄,世人罕见。乃中华灵秀之钟,民族之骄也。槐寿几何,有待于考,但有民间佳话盛传;一曰大明正德(公元1506—1521),初业立村,已有千年古槐之说;二曰战国时期,秦兵攻赵东进路过于此,曾歇马饮食;三曰唐代邑翁在此修道,德高好弈,有“先天古槐,后世小仙”之语。据此推究,古槐当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槐被人们供奉为“仙树”。传说:“光绪之年,大闹饥荒,村人粒粟无存,古槐则大开“槐仓”,日间,饥民采尽绿叶,一夜间,新叶重生,比昨日更盛,救得全村人性命。古槐主干仅丈余,西北老枝早折,折处朽而成洞,主干树皮多处也不复存在了。历经风雨剥蚀,日啮月啃,裸露出的木质都裂成一扇扇不规划的巨形板块。但春夏之交,树头返青苍茂,乡人染疾,仍有求医于槐者,树上时挂“有求必应”、“神槐赐福”等匾额,香火不断,村人引以自豪,更把不满成年子女,锁在树下,让槐仙看管,以求平安。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乡人自发捐资保护古槐,古槐是清漳河畔的文明史的见证,您看他遍体的斑斓却是遍体的文字,历经风霜全然挺立,树枝折断不损一砖一瓦落入街头,其高中品格确实值得后人歌颂和供奉。古街、石板路、祠堂、古民居、古水渠,以千年古槐为主题的旅游已形成了规模化的小景区。

固新洞阳观

固新洞阳观位于涉县固新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火焚毁,道人李平甫同年以旧址重修。洞阳观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建筑50余间。现存老君殿(中殿)合三清殿(后殿)。老君殿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梁架构造用七架大梁,梁架构件为自然材稍做加工,前檐五踩双下昂斗拱,后檐为三踩斗拱,柱间平板枋厚重;三清殿悬山布瓦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用五架梁,前檐施三踩单昂斗拱,柱子柱头卷杀明显,并有侧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涉县东南方约7公里处的石岗村南青头山腰"卧云"之巅。此处因山峰碧翠,高耸入云,形如螺髻,故称青头山。又因其高出周围诸山,亦称崇山(金代涉县由此山曾设为崇州)。此山之北有一山峰略低,曰"卧云山"。其三面似刀劈斧砍,峭壁陡立,只有一条盘山石磴可通山顶。山顶平坦,清泉寺就座落在这里。四周怪石嶙峋,柏树林立。据考,清泉寺始建于汉代,初名累通寺。清嘉庆《涉县志》载:"清泉寺在青头山,汉时建,嘉庆戌申二十七年(1548年),僧果年更拓而大之"。又载"北齐天统间有释居此山,苦节峻行,能断思想,通书史工诗--号嘉定禅师"。另据石岗村通往清泉寺石蹬路旁的岩壁上石刻记载,唐代称净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寺前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泉水出自石壁间,细若悬丝,白如素练,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

清泉寺建筑古朴雄伟,是清静幽雅的名胜之地。为涉县古"八景"之一,名曰"青头卧云",游人多有题咏。整个寺院建筑15万平方米,原有房86间,四周有围墙,钟鼓楼,正院建有雷音殿,毗卢殿(罗汉殿)、大雄殿、天王殿(水陆殿)。还有东西配殿(藏经殿、伽兰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连池,前有山门。

1980年12月,因一社员用火不慎造成火灾,将清泉寺大部烧毁,共烧房屋67间,现存19间,有藏经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另有宝坊、仙镜台和门外石狮一对。

1982年清泉寺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山

黄花山位于涉县固新镇西山的黄花山,山势险峻,绿树掩 应,风光旖旎,风景秀丽,四季皆景。早春二月黄花开,满山遍野,黄花点缀于林间,别具一翻景致。盛夏松涛遮天蔽日,游人穿梭其中,尽享天然氧吧。秋日万山红遍,更使人寄望几多相思,几多祝福。冬季松柏傲雪,给人以昂扬向上之睛神。此山因春来腊梅花香四溢而得名,“卧龙卧颠黄花山,千层阶梯入云端,层林尽染探海处,紫云洞天探神奇。”这是景区得真实写照。

南山寺

又名南泉寺,位于河北省涉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固新村西南隅山间。寺院始建于东晋永昌年间(公元317年),现存历代碑刻4通,至今已有1686年的历史。该寺于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重修,靖康元年(公元1125年)改名“西明寺”,元代延佑年间,僧人了能增置殿宇廊舍。年深岁远,风雨摧折,殿宇倾颓。明弘治年间僧人普能,从山西平顺来到该寺,欲留居此。遂与乡耆王春、王宝等人商议,重新修建斯刹,众人见其为人朴厚老诚,遂决于行,不期而约者有11人,各出资助用钱帛买到固新村山坡地数亩,并帮普能增建殿一座房二座。明崇祯十年,又初建大佛殿五间,水陆殿五间,十王殿二座,伽蓝殿一所。到清乾隆十一年,再一次重修,完工于乾隆二十年。此次的重修工程主要是翻新殿宇,补塑金身,凡寺内前后,殿宇及东西厢房以及大小圣像无不镀金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这里开过会,地下党组织曾在这里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固新村戏班曾在这里排过戏,这里还曾经做过学校。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至20世纪70年代,殿宇倾颓,破烂不堪。

到南山寺后,昌戒法师亲自动手,与固新村和原曲村十多名居士,挥锨舞镐,推车清基,甚至晚上加班加点,从奠基开始,至2008年12月止,在一片废墟之上逐步建起了寺院。南山寺现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30市亩),共新建房屋38间,从山下到山门用青石修筑了386个台阶的小路,开发泉井3眼。如今一座五间大佛殿坐北朝南,彩绘雕梁。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辉煌灿烂。“和平塔”在寺门对面的佛爷坪上巍然屹立(2008年建),堪称涉县第一塔。该寺环境幽雅,景观颇多,殿后东北侧有一雅致小院,院内有五间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僧房。站在僧房依窗远眺,可看到“仰天佛”。山门外有一“五角莲池”,山涧泉水哗哗流入池中,恰似欢歌笑语洒向人间。

昌戒法师,为了广泛弘扬佛法,从2008年7月起,开始着手武安市元龙山菩安寺的规划建设,并任寺院住持(仍兼任涉县南山寺住持)。

文化名镇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