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wán kù zǐ dì
纨绔子弟的代表——高衙内
〖释义〗旧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纨:细绢;纨绔:细绢做的裤子。
《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
《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示例
①钱正兴在他眼底中,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同世界上一切纨绔子弟一样的。(柔石《二月》六)
②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③清王朝覆灭后;八旗贵族断了皇粮;不少只会吃喝嫖赌、百无一能的纨绔子弟沦为乞丐。
纨绔子弟〖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膏粱子弟、花花公子、膏粱年少
〖反义词〗发奋图强
〖正音〗子,不能读作“zì”。
〖辨形〗弟,不能写作“第”。
〖辨义〗“纨绔子弟”和“花花公子”都指服饰华美;只会享受的富家子弟。“纨绔子弟”偏重在只知享受;不知劳动。“花花公子”偏重在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纨绔子弟宋·虞俦《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纨绔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宋·苏轼《赠李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元·杨维桢《七哀诗》: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
清·曹雪芹《西江月》: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