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煤山雀土库曼亚种
【中文别名】土库曼煤山雀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时间】Zarudny&Bilkevitch,1911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煤山雀
煤山雀土库曼亚种是一种栖息于针叶林的小型鸣禽,体长约11厘,喙短钝,略呈锥状;鼻孔略被羽覆盖;翅短圆;尾适中,方形或稍圆形;腿、脚健壮,爪钝。羽松软。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具尖状的黑色冠羽。雌雄羽色相似。主要栖息于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没于竹林、人工林和针叶林,冬季有时也到山麓脚下和邻近平原地带的小树丛和灌木丛活动和觅食。性活跃,常在枝头跳跃,在树皮上剥啄昆虫,或在树间作短距离飞行。非繁殖期喜集群。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每窝产卵5~12枚,由雌鸟孵化约12天,双亲育雏约3周。
分布于土库曼西南部和伊朗东北部。[1]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