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傅英仁,关墨卿著王松林,谷长春编
丛 书 名: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出 版 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61035
出版时间:2009-04-01
版 次:1
页 数:60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满族先世靺鞨人创建渤海国,与同时代的中央政权唐王朝彼此交往的一段佳话,从而歌颂了以红罗女为代表的一大批各族英豪的果敢智慧、坚韧顽强、勇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民族性格。故事情节跌宕,气势恢宏,有很强的吸引力。
《比剑联姻》版本流传概述
楔子 一男三女悉心学艺 只手托天全力授徒
第一回 狼烟忽起渤海国边塞被侵吞 智退敌兵红罗女出山首立功
第二回 红罗女劝父迎唐使 大祚荣巧得二常侍
第三回 姐妹俩女扮男装瞒天过海 大祚荣遣派使臣赴唐谢恩
第四回 张元遇额穆梭路遇强贼 蒲查隆黑大汉惺惺相惜
第五回 蒲查兄弟智破高丽兵 四花姐妹审问二“头领”
第六回 副总管追问前情 迟勿异细说根由
第七回 用巧计全席三将军供认 感隆恩额穆梭群众犒军
第八回 防患未然吓退劫营兵 借道乌拉郎将遇老友
第九回 薄查隆艺高矬败四督事 再破乌拉双战东门兄妹
第十回 施绝艺诚服东六兄妹 收乌拉巧退契丹敌兵
第十一回 聂都尉习难朝唐使 蒲查隆义释上官杰
第十二回 拓跋虎英雄虎胆单船来访 蒲查隆正气凛然戏耍聂伸
第十三回 以武会友降服拓跋虎 张灯结彩喜迎朝唐使
《比剑联姻》为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之一。
第一回狼烟忽起渤海国边塞被侵吞智退敌兵红罗女出山首立功
话说唐朝初年,山海关外刀兵滚滚,狼烟四起。高丽契丹互相残杀,弄得黎民百姓不得安宁。就在这痛苦的年月里,靺鞨酋长大祚荣,奋起东牟山,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没过几年,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终于平定了战乱,建立了震国。从此结束了几百年的争夺,天下有了安定。唐玄宗派使臣崔忻,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设置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
话说渤海郡王大祚荣,率领各部酋长,从忽汗湖顺流直下,水陆并进,兵扎西赫温特,勘查建都地址。众部酋长议定要在乌苏哈达建立城廓。南有忽汗湖水可灌溉,西有长白山为屏障,东有湄沱湖盛产月明珠、鲤鱼、鲢鱼、大马哈鱼。南有图鲁江,肥沃千里。远可攻,近可守,是建都宝地。一天,国王驾座金顶黄罗宝帐,召齐各个酋长、左右平章、内相、中台相、大将军,要把新建都城的规划定妥。忽有探马来报:“报!”掀帘进帐,单腿跪倒:“报郡王知晓,大事不好,高丽、契丹两国联军领兵马20万,战将千员,兵似兵山,将似将海,杀人渤海国境。高丽领兵大将军,是当年泉盖苏文玄孙泉孟吉平,夺下忽汗湖瀑布以南土地,杀死守将苏哈达,伐木造船要沿奥类河夹岸水路并迸,兵到湄沱湖。契丹领兵大将军是迷迷哈刺,率兵夺取了天门岭,杀死守将客鲁占布。这两处守要塞的兵马全军覆没、边塞吃紧,请郡王定夺。”大祚荣吩咐声:“再探”。话音刚落,又一起探马来报:“报!”揭帘进帐,身上汗水湿透了戎装,单腿跪倒:“报!报!报!郡王,高丽、契丹联军,漫山遍野杀奔忽汗湖,长白山下,旌旗招展,号角齐鸣,口口声声要活捉大祚荣,声闻百里。”大祚荣说声:“再探。”不一会儿,第三起探马又来报:“报!”揭帘进帐,单腿跪倒,说:“报郡王,祸事来到,高丽、契丹,把侵占区牧民全都杀掉,口口声声吞灭渤海,血洗到恤品、湄沱湖,一个靺鞨人也不饶,活捉大祚荣,祭旗开刀。小校听了不敢不报。”大祚荣听了,不但不惊慌反倒哈哈大笑:“要捉我祭旗开刀。好哇!当年我兵困长白山,唐兵将要捉住我祭旗开刀。可是我踢帐建营拒守天门岭,成立了震国王朝。今天高丽、契丹来犯,猖狂极了。要不杀他个人仰马翻就不算英豪。众酋长准备上阵。”话音刚落,有三个女将进帐,跪倒,口尊:“父王,大敌当前,千万不要发急躁。常言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敌军深入国境,单凭武力厮杀,绝非上策,渤海兵不满十万,战将只有三十余人,以寡敌众自取败绩。贼人气势汹汹,岂可等闲视之,我们要作好战胜敌人准备,然后进兵。今天各酋长、左右平章、内相、中台相、大将军们都在大帐,应商讨退敌良策。父王以为如何?”讲话的是大祚荣的大女儿红罗女,旁边跪的是二女儿绿罗秀,另一个是左平章女儿夹谷兰。这三个姑娘童年在忽汗湖捕鱼度日,遇到名师,跟只手托天红衣女道姑学艺12年,马上步下水旱两路,长拳短打,十八般兵刃件件皆通。蹿房越脊,如走平地。并跟师父学过三韬六略,孙子兵书。这三名上马读书、下马杀贼的女风流儒将,巾帼英雄,自从殿下大门艺去大唐当使节,就成了大祚荣的得力助手。夹谷兰与红罗女、绿罗秀,自童年就在一起耳鬓厮磨,形影不离,大祚荣也把她看成为自己的女儿。因为当年其父夹谷清与大祚荣是几代的老世交,又是同时起义的老战友,义重情长。这三个姑娘离开了忽汗湖,母亲因操劳过度,又担心丈夫的事业能否成功,忧心如焚竟离开了人世。到忽汗湖后,她们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红罗女当了虎贲军大本营总监,绿罗秀当了副总监,夹谷兰当了枢密。三个姑娘的职务名望仅次于渤海的五大将军,第一大将军是左平章儿子夹谷后裔,现任兵马元帅;第二大将军是大内相富查僖的儿子富查尔罕,现任兵马副元帅;第三大将军是右平章儿那拉叶赫的儿子那拉罕谖,现任驻湄沱湖守帅;第四大将军查拉罕,驻恤品守帅;第五大将军博尔图,驻扎黑水靺鞨的守帅。这五个大将军幼年从大祚荣出征,虽是中年元帅,但都是血染征袍,屡立新功的开国功臣,都富有作战经验,骁勇善战,都派在要塞去当守帅。为了建都大事,把五个大将军也调回来商讨。
大祚荣见三个姑娘跪在帐下,吩咐声:“你三个站起来,坐下讲话。趁现在人齐全,我们就开个军事会议,商讨对敌的方略。各抒己见。”于是各部酋长、左右平章、大内相、中台相、大将们,围在一张方桌上讨论对敌方略。有的主战,有的主张投降纳贡。大祚荣把主战的人写个名单,把主张投降纳贡的人写个名单。主战的是九个人,主张投降纳贡的是16人,一言不发,低头不语的是三位姑娘。大祚荣问:“你们三个倡议开军事会议,为什么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红罗女说道:“众人都在争论。有的主张纳贡称臣,请说说为什么要纳贡称臣?”以中台相大查忽为首的主张投降纳贡称臣。中台相说:“渤海是新兴起的小国,兵只有十万,将只有百员,人口不足七八万,多是游牧为业,人口不集中,粮草不够用。常言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将士饿着肚皮,战马没有草料,这是渤海最要紧的大事。高丽、契丹联军20万,夺去了忽汗湖瀑布,占了长白山天门岭,渤海国已失去了南面与西面屏障,已陷入了危境。高丽这次兴师,实际是向我们来问罪。我们原是对高丽称臣,后来向唐朝称臣纳贡,高丽也向唐朝称臣纳贡,是我们抛了高丽另攀高枝,高丽对渤海这样的背信弃义恨之入骨,所以要血洗靺鞨人。为了靺鞨人不遭受刀兵的苦难,纳贡称臣是上策。况且高丽是我们的邻邦,遇有战端,请求救援,可以朝发夕至,又是唇齿相依,高丽是不能坐视不救的。高丽的文化、军事、生产技术一如唐朝,渤海要引入外邦的文化、军事、生产技术,应以高丽为主要,何必去唐朝舍近求远。只要向高丽投降纳贡称臣,20万大军不战自退。我主张投降是为了靺鞨人的存亡。主张打仗的是要把渤海送掉,也是靺鞨人的灾难临头,诸位想想吧!”
这一番话说得有情有理,认为可以压倒主战的将领。大将军夹谷后裔插话道:“对中台相所言,我就不服。我们当年兵拒长白,战将只有36人,兵不满千,尚可踏翻唐营,东征到湄沱湖、恤品。中台相当时也是其中的战将,为什么今天说出如此气馁的话,请国王给我五万人马,我可以一鼓荡平人寇敌人。”中台相接着说道:“今非昔比,当年拒唐兵可以,因唐离渤海数千里,粮草转运不易,救应兵不能及时到来。我们的地理环境大唐不清楚,深入荒漠是他们的弱点。高丽就不然了。粮草从水路旱路可源源而来,后续援兵可朝发夕至,地理环境他们又熟悉。这是高丽战必胜的主要缘由,也是我们战必败的弱点。”
红罗女见中台相侃侃而谈,接着说道:“中台相所言,只是从外表来看,是不合事物发展的,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要说的和中台相背道而驰。我说‘战’可以保住渤海和靺鞨人的生存。‘降’会导致渤海灭亡,是靺鞨人的灾难临头。渤海人只有奋发图强,同舟共济,人人备战,战胜高丽、契丹是不难的。高丽是小国,人口不过百万,甲兵只有十几万,连年与突厥契丹争战不息,与渤海又常发生战争,已是兵老军疲。虽号称20万,其实是虚张声势。况且久疲的将兵厌战已久,遇见精兵一击可溃。高丽与百济,互要吞并。高丽出兵渤海,国内空虚,百济是他的后患,怕百济乘虚攻入。高丽与契丹联军,各怀异心,互相猜忌,各要保存实力。高丽怕契丹吞并,契丹怕高丽给灭亡。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契丹占了长白山,接近自己国界再不敢远离,一怕突厥,二怕匈奴,三怕高丽。有这三怕是他致命的要害。两国联军气势汹汹,实际是外强中干,只要派遣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北通匈奴,南通百济,要挟契丹、高丽,渤海掩其后,20万联军,就可一鼓击败。乘势南取新罗,北抗高丽,其粮草辎重,多屯扎在图鲁江南岸,夺高丽的粮草、辎重为我所用,有何不可。契丹不用计取,只用一万兵力就可让他全军后退。高丽要分兵拒之,不出一个月,就可战败高丽契丹联军。渤海已受了高丽一百多年的灾难,这是靺鞨人都知道的,纳贡称臣,已一百多年了,高丽视靺鞨人为奴隶,苛求无厌。高丽早定居开发农业、作坊,大修宫殿,让我们靺鞨人献奇木、珍禽、异兽,供高丽的皇帝宗祭。他们再不肯派来能工巧匠,帮我们造高楼修瓦屋。投降就会重蹈旧辙。我们人口足有七十万以上,多是骑射能手,多年与野兽搏斗,学到了一些防御野兽侵袭和拼斗的方法,用以杀敌,可以一当百。偷袭是上策,击其不备,并用蚕食的战策,分散敌人,一股一股地歼灭。火烧、水淹,各尽其妙,把敌人分散到奥类河两岸。激起两岸游牧民众义愤,人自为战,零敲碎打,消耗敌人的力量。但必须群策群力,聚大权于主将,作好攻杀战守,不能盲动乱动。我们三个姑娘甘愿当先锋,每人只要_——-千人马,先夺回忽汗湖,守住扼要。作战计划已定好,只求国王、元帅看过,付诸施行。军事机密,只要主战的将领参加讨论。主张投降的不准加入,因为他们涣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