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庙原是纪念金陵朱雀桥乌衣巷王氏的祖庙,唐人刘禹锡《乌衣巷》诗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王缙祖上为六朝重臣,曾封“定南王”,唐代时已风光不再。王缙迁居剡县隐居时名村“乌来”,再迁宁海以后仍以“剡”名溪。溪边的南宫庙是二楹单檐硬山式梁架结构古庙,庙中4条圆形石柱和6株古柏都是800年前的遗物。妙山巍然,三溪东流,默默倾诉王氏家族的沧桑兴衰。
出庙门就是一座初看平淡无奇的单孔石拱桥(见图)。桥跨4米宽的清溪荷花塘,整桥长8米,宽2.3米,东西各5级石阶,桥额刻有“宏济桥”,嘉庆十七年(1812年)造。待走近细看之后,方知是一座浙东罕见的肋拱横系梁承重的石砌拱桥,其构筑原理采用中国木构的梁架榫接,与人体肋骨构造相似,即以肋拱为整桥的主体,因此具有良好的防震、耐压和经受流水冲击的功能。伸出南北桥墙上的4只龙首,就是两条石制的横系梁,与5节连贯的主拱券榫接和联锁。旅游者可从桥底构造中发现透空构造的精妙,它如同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
妙山之妙,在于坐落在平静宽敞的白溪平原中游,水丰土肥,交通方便。故在南宋中期(1161年),张姓自安徽和州迁此定居;南宋淳佑年间(1250年)郑氏从宁海东乡长亭迁入,逐渐形成了千人聚族的妙山村。
古村、古树、古桥、古庙溶入三水一山的妙山,如今,它已列入宁海县南线的一处新开拓的旅游名胜,如果有兴到前童古村和竹林村参观樟树王时,可顺道品味宁静的妙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