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

中文名 澧县葡萄
目录导航

品质

果形优美、果色鲜艳、皮薄肉嫩,甘甜多汁,口味宜人。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经常食用具有软化血管、滋润肌肤、减肥、防癌等功效。

  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9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以欧亚种提子为主的优质葡萄。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提子12000亩(挂果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曾播出专题片《南方吐鲁番》,对澧县葡萄产业发展进行了报道。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澧县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和第二届葡萄节。2007年8月全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澧县召开葡萄标准化栽培学术研讨会,澧县是唯一参观现场。

  自2007年连续5年,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支农整合项目示范县,葡萄是唯一重点扶持产业。主要投入在基础设施、储藏加工、科技推广、种苗工程、合作社组织等建设方面。今年初,全县新扩葡萄生产面积2000多亩,计划增建800吨冷藏库一座,预计总投资将达到3000万元。

  澧县提子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技术含量高。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20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砧木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攻克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难关。2003年,由澧县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农康公司共同完成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打破了欧亚种提子不能在南方种植的神话。目前,全县欧亚种葡萄种植均采用此技术,实行避雨设施栽培、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专家在澧县现场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最近,由湖南农大与县农康公司联合研究的葡萄产期调节技术小范围试种成功。

  2、生产标准化。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化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2004年通过认证品种达15个。同时,在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指导下,开展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至2006年9月,有6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又有5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后盾,参照国家有关质量生产指标,制定了澧县葡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普及到全县各个果农,统一采用“高、宽、垂”标准架势,统一种植抗逆性较好的“5BB”专用砧木嫁接苗,统一整形方式,统一施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既提高了葡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经营模式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澧县葡萄产业逐步摆脱了“小农户”抗衡“大市场”的局限,建立了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方面,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与湖南农大开展合作,先后在小渡口镇杨家村、张公庙镇新年村建立了科研基地,总面积418亩,其中新年村科研基地是湖南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区。另一方面,在技术与销售服务上,以澧县农康公司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网络体系,目前注册会员达到600多人。

  4、产业配套快。新建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00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正在积极兴建专业交易市场,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形成。如占地近200亩的城头山葡萄生态庄园投资500多万元,将葡萄栽培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园内建有小型酒堡和休闲场所,成为全市重点扶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

  5、经济效益好。“一亩葡萄十亩稻”,葡萄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澧县欧亚种提子早、中、迟熟搭配均衡,能有效保证7-11月份均有鲜果上市,一般亩产优质葡萄1600公斤左右,纯收入普遍在1万元以上,相当于种植普通水稻的20倍、棉花的8倍。正是由于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近两年全县每年新扩面积1000亩以上,目前社会投资30亩以上规模的葡萄园有26个,百亩以上的有5个。

生产情况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政府、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产品特点  澧县葡萄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荣誉认证  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曾播出专题片《南方吐鲁番》,对澧县葡萄产业发展进行了报道。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澧县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和第二届葡萄节。2007年8月全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澧县召开葡萄标准化栽培学术研讨会,澧县是唯一参观现场。自2007年连续5年,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支农整合项目示范县,葡萄是唯一重点扶持产业。截止2009年,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对澧县葡萄(澧州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2月21日起批准松花石、松花砚(松花石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总局2011年第22号公告)。

产地范围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澧县澧阳镇、张公庙镇、澧澹乡、澧南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小渡口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梦溪镇、雷公塔镇、大堰当镇、车溪乡、中武乡、金罗镇、王家厂镇20个乡镇。

专用标志使用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澧县葡萄(澧州葡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红地球、红宝石、美人指、夏黑、户太八号。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红壤土,耕作层厚度50cm以上,pH值6.5值7.5,有机质含量≥2.5%,地下水位≤1m。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采用5BB、SO4、贝达及本地野生葡萄作砧木嫁接繁育。   2、栽培方式:实行避雨栽培,采用“高、宽、垂”T形架和V形架,最大密度不超过每公顷2220株。   3、疏花疏果:通过疏花疏果,成龄结果园每株留果穗14至16个,控制产量每667m(亩)≤1500kg。   4、施肥:每年每公顷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0吨。   5、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红地球、红宝石、美人指的采收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夏黑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户太八号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粒较大,果皮较细较薄,汁多,果粉较厚,色泽鲜亮,肉嫩清脆化渣,甜而爽口。   2、理化指标:   

品种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红地球 ≥14.0 ≤0.63
红宝石 ≥15.0 ≤0.36
美人指 ≥15.0 ≤0.38
夏黑 ≥16.5 ≤0.49
户太八号 ≥14.1 ≤0.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词条图册

品种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红地球 ≥14.0 ≤0.63
红宝石 ≥15.0 ≤0.36
美人指 ≥15.0 ≤0.38
夏黑 ≥16.5 ≤0.49
户太八号 ≥14.1 ≤0.2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