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青蟹

三门青蟹

中文名 三门青蟹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时间 2006年9月18日
产地名称 浙江省三门县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三门县泗淋乡岳井村已开始养殖青蟹。

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宪舌札汾,对沿海天涨沙涂,会委堪丈,着令各户认垦,给照营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猫头村曾设立:中央政府养殖办事处,从事蛏、青蟹养殖。

1949年后,三门县沿海渔民采用:放蟹拎、放蟹洞、提高青蟹捕养产量。

1950年-1960年,三门县渔民先后采用:空酒坛养殖和石板舱养殖,即把青蟹放在酒坛内进行养殖和在滩涂上挖坑,再盖上石板供青蟹蜕壳。

1980年-1990年,三门县渔民进行围塘养殖。

种类区分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1、颜色 青蟹由于生活环境不一样,其外观上有区别 。其中越南蟹与三门蟹是很容易区别的 , 最主要的特征是蟹壳颜色不一样 。三门蟹蟹壳颜色较青有时也略带点黄 ,看上去是亮色的;而越南蟹蟹壳是黑色的,光泽上是暗色的; 除了蟹壳,蟹肚皮也不一样,三门蟹等本地蟹,其肚脐上是白色的 ,说明水质生活环境较好,而越南蟹的肚脐是黄色和黑色的,外观上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 。蟹黄的颜色也不一样,越南蟹蟹黄有点发绿,而三门湾等浙江地蟹,蟹黄是黄中带点白 。

2、口感口感也大不一样,三门湾海域水温和盐度适中 ,水生微生物丰富 ,青蟹的口感特别好 ,清蒸时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肉质有点水水的,带着清香和甜丝丝的味道;而越南青蟹蒸时会有一股氨水味道,水烧下来是黑的 , 吃起来口感上有点臭臭的 ,一般宁波人不爱吃 。

青蟹怎么鉴别好坏

1、青蟹不是越大越好。很多人觉得既然三门青蟹很肥美,那应该很大 , 其实并不是 。很多大个的青蟹反而肉质没那么紧致,一般好的青蟹是那种二三百克体重的 。

2、举起青蟹,背光看蟹壳锯齿状的顶端,  如果完全不透光的 ,说明比较肥满 。反之则不饱满 。

3、青蟹底部呈白色甚至透明状的代表蟹刚刚换完壳,由于换壳时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所以通常也是肉不多;底部较脏的往往肉比较肥满 。[4]

做法介绍

用料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大葱一根 、食物油少许、三门青蟹4只 、耗油少许、生姜几片 、蒜瓣两瓣、料酒适量

步骤

1、处理螃蟹有点学问 百度了下 用筷子从眼睛中间处插入搅动 破坏中枢神经后再刷蟹处理 但是觉得太残忍 还是简单直接点用剪刀把两个大钳剪断再刷了 总之 海蟹劲大 钳子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据说都能夹断手指 一定要小心处理

2、洗刷完毕 切段

3、烹饪做法很简单 因为就是吃一个鲜字 因此配料尽量简单 只要姜蒜先入锅爆香后 入蟹 加水煮 放少许料酒和耗油即可 因为有些海水的盐分 不放盐都ok 就这样煮蟹收汁 就完成了

4、蟹让汤鲜 汤汁最后又收进蟹中 即可![5]

营养价值

三门青蟹含18种氨基酸,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4.0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0.8克,含钙135毫克,磷139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A达5980国际单位。六、七月份出产的青蟹(重约150~350克左右),食用时有一股独特的清香。三门青蟹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肉和内脏可治疥癣、皮炎、清疮、湿热、产后血闭等,长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肿、滋阴壮阳之功效,为优良美容保健食品。

三门青蟹色泽光亮呈青蓝色,壳薄螯大,体壮饱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为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三门青蟹具有水分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肉质丰满结实、味美鲜甜、口感好。形成了“青背、黄肚、金爪、绯钳”的特色外观,形成耐寒性、广盐性、广温性的优良品种。三门青蟹三门青蟹

产地环境

三门县地处浙东沿海三门湾畔,位于三门湾的西南面,地理坐标为东径121°12′00″~121°56′36″, 北纬28°50′18″~29°11′48″,三门湾为半封闭型港湾,岸线曲折,全长227公里,海域面积500平方公里,沿海共有大小岛屿122个,海岛总面积4.2万亩,海岛自北向南,星罗棋布,形成天然屏障。沿海水域风浪平静,滩涂广阔涂质柔软。境内有浅海59万亩,滩涂21万亩。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三门县境内水系发达,从北向南有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港湾深嵌内陆,沿岸有清溪、珠游溪、亭旁溪、白溪、山场溪等八大溪流,雨季夹带着大量养份入海,致使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海水生物的繁殖生长。据全国海水普查,三门湾每升水体含硝酸盐15.8微克,磷酸盐1.0微克,硝酸盐25.7微克,每立方米海水有浮游生物668克。港湾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泥沙很少沉积,使港湾稳定,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近海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晰。湾内海水符合一、二类海水标准,适宜养殖青蟹。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三门县共有青蟹养殖面积8.8万亩,总产量达到1.26万吨,实现产值5亿多元,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3]

产品荣誉

1998年,三门青蟹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银质奖。

2001年度,三门青蟹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名牌产品”、“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和“中国浙江渔业博览会”金奖。

2006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三门青蟹”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三门青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三门青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的请示》(三政【200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三门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7)锯缘青蟹【scyllcc serratoc】。

自然种质保护区域

东经121°31′53″、北纬28°53′32″,东经121°36′51″、北纬28°52′44″,东经121°38′19″、北纬28°57′07″,东经121°39′36″、北纬28°57′07″为三门青蟹自然种质保护区。通过对区内自然青蟹资源的增值和保护来提供人工繁殖用亲蟹。

亲本

人工繁殖用亲蟹来自于保护区内。亲蟹的种质要求个体甲壳宽14厘米以上,体重350g以上,已交配过的雌蟹,且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无损伤,怀卵量达150万粒以上。

苗种

用于人工养殖的蟹苗要求放养稚蟹C4期个体,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映灵敏。自然海区捕捞蟹苗的参照人工培育的苗种要求。

成蟹养殖

池塘要求:青蟹单养塘面积0.2百米至0.3百米,混养塘面积为0.66百米至1.33百米。水深在100厘米至150厘米。

环境要求:饵料生物丰富,气温6℃至35℃,养殖池塘水温6℃至33℃,海水盐度5至32。

养殖密度:春秋两季均可放养。单养时,放苗规格5000只/千克,每公顷放苗22500只至37500只,混养塘放苗密度减半。

三门青蟹三门青蟹饲料与饵料:饵料以寻氏肌蛤、红肉蓝蛤、鸭咀蛤、淡水螺蛳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可通过池塘内人工增殖或人工采捕投喂方式解决;也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日投饵量占青蟹体重5%至20%,视青蟹的个体大小和不同生长时期调节,个体越小,所占比例越高。

饲养周期:不低于4个月。

亩产量:单养塘100千克至150千克;混养塘50千克至100千克。

商品规格达200克以上可上市。

产品质量等级

项目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外观 体表清洁、甲壳青绿色,有光泽
活力 活泼有力,反映敏捷
鳃丝清晰、白色或微褐色,无异味,无异臭味
寄生虫(蟹奴) 不得检出
气味 具有活蟹固有鲜、腥味,无异味
组织 肉质紧密有弹性,不易剥离,蟹黄凝固不流动
甲壳 无斑病点 斑病点极少 斑病点少
鳌足 附肢齐全 缺一个步足 缺二个~三个步足
体重与壳高比g/mm 肉蟹 ≥3.1 ≥2.9 ≥2.7
膏蟹 ≥3.5 ≥3.2

专用标志使用

项目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外观 体表清洁、甲壳青绿色,有光泽
活力 活泼有力,反映敏捷
鳃丝清晰、白色或微褐色,无异味,无异臭味
寄生虫(蟹奴) 不得检出
气味 具有活蟹固有鲜、腥味,无异味
组织 肉质紧密有弹性,不易剥离,蟹黄凝固不流动
甲壳 无斑病点 斑病点极少 斑病点少
鳌足 附肢齐全 缺一个步足 缺二个~三个步足
体重与壳高比g/mm 肉蟹 ≥3.1 ≥2.9 ≥2.7
膏蟹 ≥3.5 ≥3.2

词条图册

三门青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出口企业,可向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保护范围内的其他生产者可向浙江省三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