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了。清朝庚辰年(1820)版的《增城县志》对增城丝苗已有记载:“案近来,早熟有栋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熟有泉水占,丝苗最佳。”由此可见,“丝苗”在当时已是最佳的稻米品种了。对增城丝苗的现状和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考察,走遍了增城的田野山河和乡村,均未发现有早造丝苗,丝苗的正宗品种是晚造的,普称丝苗或高脚丝苗,对外称增城丝苗。属农家品种,感光型晚造优质品种。
在增城市朱村镇(现改为朱村街)丹邱村白水礤(土名)约有二亩梯田,分成十多块,属沙质浅脚田,传说就是“丝苗”的原产地。传说清朝嘉庆年间,有一天,两位仙人(可能是道士) 云游至白水礤上空,顿时一股紫气升起,仙人见到这里山青水秀,觉得祥云紫气下面必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驾住云头,落脚白水礤,建立寺院,在这些梯田里播种稻谷。这种水稻谷壳金黄色,米粒细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煮饭爽滑可口。当地农民引种扩种。原来这种稻没有名称,就根据那稻谷细长苗条、米泛丝光,称之为“丝苗米”。由此,一传十、十传百、丝苗稻种很快就传播到增城县各地,并且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后来称的“高脚丝苗”,一般秆高120厘米左右,肥田可达136厘米。
从增城市委、市政府获悉,增城质监局正式接到国家质检总局批复的公告函,增城丝苗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被批准自2004年9月20日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向社会公告。
增城丝苗米 据了解,这是广东继河源米粉、郁南黄皮之后,第三个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保护专家审查的项目,也是广州惟一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项目。
增城丝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自去年4月开始申报,今年5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形式审查合格,将该保护项目向社会公告。9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深圳市主持召开了“增城丝苗米”等三个产品的原产地域保护专家审查会。地理标志保护给增城丝苗米生产带来了七大变化,使增城丝苗米的区域知名度大大提升,并将受到WTO规则的保护。化一:特性和质量得到保持和提高
增城丝苗米的质量和特性涉及增城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也往往涉及增城特定地域的传统工艺等人文因素,是增城的经济文化遗产。通过立法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以原产地域命名、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方式,规范增城丝苗米的生产条件、产品标准,使其原有的特性和质量得到保持和提升,并使之发扬光大。
变化二:信誉度和附加值得到提高
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增城以外的生产者不得使用、不得冒用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一方面使合法使用这种专用标志的生产者受到信誉上及经济上的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使消费者能购买符合增城丝苗米标准要求的产品,保护公众利益。增城丝苗米的信誉度和附加值得到提高,目前增城丝苗米的最高销售价格达22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变化三:增城丝苗米受到WTO规则的保护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自始就与国际贸易关联密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完善,原产地命名与专用标志已成为一项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而受到保护,在推广民族精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城丝苗米已受到WTO规则的保护。
变化四: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推进和提升
对增城丝苗米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将原产地名称“增城”作为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内涵,这是增城丝苗米在其历史过程中积淀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增城丝苗米已经有特定的市场及消费群体,它不但传统地被接受认可,并且被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国家确定和监控的“名、优、特”产品,因此企业可以这样一个受原产地域命名保护的产品为“题材”,投入该产品的相关产业,而不必为增城丝苗米“创名牌”做基础性的大量投入。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是增城辖区内的“公共资源”(不为任何企业或个人专有),不但可以引导增城的企业对增城丝苗米产业的投入,而且会吸引增城辖区以外的企业进入增城投入增城丝苗米产业,也为在增城范围内生产增城丝苗米的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协调合作的平台。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化的发展。
变化五: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得到推进和提升
为配合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开展,质监部门已对增城丝苗米的通用技术要求及质量、特性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因此,对增城丝苗米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增城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有力推动。
变化六:农产品品牌战略得到推进和提升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国家名、优、特产品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制度。对增城丝苗米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为增城丝苗米的生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构建了一个“高位平台”。同时,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高位”的优势对某个企业及其产品不是绝对和垄断性的,企业仍需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战略,并且需要技术与营销的支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共同享有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名牌”。
变化七:我市农业的综合功能得到开发和拓展
地理标志产品名称是国家自然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有效运作,将对农业综合功能的开发和拓展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基本都是国家认定和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名、优、特产品,并且不少关联民族、民俗及饮食文化,是观光农业富有内涵的素材,也是我国旅游业开发空间广阔的新型资源。增城丝苗米是增城人民历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对增城丝苗米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增城农业的综合功能将得到开发和拓展。
增城丝苗米增城丝苗米是增城市的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很有名气,品质独特,米粒尖细,油质丰富,晶莹洁白,饭粒柔软,芳香可口,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深受市场欢迎。丝苗米之名最早源于增城。据介绍,增城丝苗米因其稻谷形状细长苗条,米泛丝光的特征而得名。过去由于增城丝苗米产量不高,价格较贵,往往大部分都出口到香港,丝苗米好吃的口碑传遍东南亚。被广州日报称为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的宋东海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增城丝苗米的品种改良和培育技术工作。他说,丝苗米是增城特有的一种优质米,严格来说,丝苗米唯独增城,泰国丝苗米的现状与口感明显与增城丝苗米不同,实质不是丝苗米米。但由于目前丝苗米已成为靓米的代名词,经营泰国的香港米商以泰国丝苗米命名,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近10年来,增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增城丝苗米,培育出多个新品种,开发商品袋丝苗米,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1986年,增城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优质米基地县。丝苗王和金装丝苗米两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