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

品牌 世界知识出版社发行部
开本 16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 7501234620、9787501234622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为人父母

  作 者:(美)布鲁斯 ,包蕾萍,李秀芬,马明伟 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ISBN: 9787208086845

  开本: 16开

  定价: 45.1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简·布鲁克斯(Jane B Brooks),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是一位儿童发展领域的专家。她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和作家;是和父母、孩子共同工作的临床应用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她这本充满智慧的书中,父母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养育孩子,帮助孩子实现最佳发展——使孩子成长为安全、快乐、有能力、自信和有道德素养的个体。学习个体发展的学生、教育儿童的专业人员和父母,都会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布鲁克斯的养育法综合了许多引人注意的特点。她在儿童养育方面提及的基本任务和问题非常广泛。既包括所有父母都面临的任务(例如,准备婴儿出生、喂养,如厕训练、入托或入园过渡、青春期对性的持续关注),也包括普遍存在的特殊问题(例如发脾气、偏差行为、使用毒品、身心障碍)。她还极其有洞察力,细致地提到了当代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离婚、单亲父母、继父母。布鲁克斯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建议是合理、平衡、富于操作性的;她的文字直接、清晰,而且浅显易懂。布鲁克斯相信,父母自己能够成功地运用养育技术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这本书乐观而又现实的风格让人愉悦。作者已经认识到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是父母的最高目标之一,她相信大多数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书中,她也传达了这种信念。实现这种成功是父母最深切的愿望,使他们乐意奉献自己的思想、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在他们孩子的成长和问题上。阅读这本书将会提高我们对养育的理解,使这一复杂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

作者简介

  包蕾萍,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与社会发展,曾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上海社联年会优秀论文奖、法国国家政府奖学金、JACOBS国际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多次赴海内外进行学术访问;在《社会学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社会科学》、《青年研究》、《江苏社会科学》、《人口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心理科学》、《中国青年研究》等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也是东方网社科专家评论员,国内多家家庭育儿刊物的专栏作者,相关学术观点被期刊和媒体大量转载和引用。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Ⅰ 养育的基本概念、目标和策略

  第1章 养育是一种过程

  何谓养育

  孩子的角色

  父母的角色

  社会的作用

  孩子、父母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究竟有多重要?一场热烈的争论

  养育执照

  实践问题:社会对父母的责任是什么?

  第2章 发展理论和养育策略

  发展的系统观

  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认知理论

  养育风格和策略

  实践问题:婴儿成长的最初三年对养育来说是最重要的吗?

  第3章 文化对养育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文化模型

  种族群体移民美国的模式

  主要种族群体的文化影响

  文化主题的共性

  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经济贫困的影响

  实践问题: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价值观不同时会发生什么?

  第4章 和孩子建立亲密感

  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

  实践问题: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是怎样的?

  增加养育中的快乐

  第5章 塑造和调整孩子行为

  学习过程

  促进学习

  培养和强化孩子适当行为的规则

  孩子的气质特点如何影响养育策略

  实践问题:父母如何在养育孩子时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策略?

  Ⅱ 不同发展阶段的养育

  第6章 成为父母

  要孩子的理由

  决定为人父母

  怀孕时间

  为人父母的方式是如何影响养育的?

  向养育阶段的过渡和调整

  实践问题:为人父母会发生什么改变?

  给父母的支持

  第7章 养育婴儿:从出生到2岁

  新生儿

  婴儿2岁前的发展

  依恋过程

  宝宝父母的任务和所关心的事

  遇到特殊困难的父母

  实践问题:父母如何对待早产儿童?

  父母的过渡期经历

  给父母的支持

  第8章 儿童早期养育:2-5岁

  生理发展

  智力发展

  语言发展

  情感发展

  自我发展

  自我调节发展

  社会性发展

  父母任务和关注点

  实践问题:父母如何帮助出现障碍或发展迟缓的孩子?

  过渡期父母体验

  给父母的支持

  第9章 小学儿童养育

  生理发展

  智力发展

  学校

  情绪发展

  自我发展

  自我调节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父母任务和关注点

  实践问题:学校适应障碍、心理与学业问题混合时,父母该怎么办?

  父母过渡期体验

  给父母的支持

  第10章 青春期早期养育

  身体发育

  智力发展

  学校

  情绪发展

  自我发展

  自我控制发展

  社会性发展

  父母任务和关注点

  实践问题: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特殊需求是什么?

  过渡期父母体验

  对父母的支持

  第11章 青春期后期养育

  生理发育

  学校

  工作

  情绪发展

  自我发展

  自我调节发展

  社会性发展

  父母任务和关注点

  实践问题:父母如何判断他们孩子的问题是否突出

  过渡期父母体验

  对父母的支持

  第12章 成人期养育

  成年的标准

  历史年代对成年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多种家庭形式

  过渡期养育

  独立型成年子女的养育

  不能独立的成年子女养育

  实践问题:如果子女成年后介于独立和无法独立之间,如何处理?

  照料自己的父母

  过渡期父母的体验

  对父母的支持

  Ⅲ 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养育

  第13章 育儿和工作

  参与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若干维度

  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冲击

  驾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策略

  日托

  实践问题:工作父母如何照顾他们自己

  第14章 不同家庭结构中的养育

  未婚母亲和她们的孩子的体验

  婚姻或伴侣冲突

  离婚的过程

  父母应该为了孩子而在一起吗?

  父亲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

  再婚

  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父母

  实践问题:在婚姻或伴侣关系的过渡期,父母应该怎么做?

  权威式养育的力量

  第15章 创伤期养育

  孩子的苦难

  儿童虐待和社区暴力的生态/交互作用模型

  对儿童虐待和暴力的处理

  预防暴力

  挑战模式

  实践问题:我们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

  结束语

  注释

同名电影《为人父母第三季》

这部电视剧翻拍自曾经票房大热的同名电影《为人父母》,担任执行制片人的是Ron Howard和Brian Grazer(曾凭借《美丽心灵》问鼎奥斯卡奖),Jason Katims(《胜利之光》)兼任编剧和执行制片人,艾美奖得主Thomas Schlamme(《西区故事》)导演首集。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1]了Braverman一家并不完美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四个兄弟姐妹分享为人父母带来的烦恼、悲伤和喜悦。演员整容令人眩目,包括Peter Krause、Lauren Graham、Craig T. Nelson、Dax Shepard、Bonnie Bedelia、Monica Potter、Erika Christensen、Sarah Ramos和Savannah Argenti。

  当饱受金钱困扰的单身妈妈Sarah Braverman(Lauren Graham,《吉尔莫女孩》),卖掉了弗雷斯诺(加利福尼亚中部城市)的公寓,带着她两个玩劣不堪的孩子Amber(Mae Whitman)和Drew(Miles Heizer)回到伯克利(加利福尼亚西部城市)的父母家里时,受到了父母的热情欢迎。顽固不化的父亲Zeek(Craig T. Nelson)和个性强硬的母亲Camille(Bonnie Bedelia)的婚姻此时已很成问题。Sarah很快见到了她的兄弟姐妹们--妹妹Julia(Erika Christensen )和兄弟Crosby(Dax Shepard)、Adam(Peter Krause)。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番「家人团聚」对于帮助他们面对现代家庭生活的挑战至关重要。

编辑推荐

《为人父母》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家长要学会表演,学会做榜样。有人说不习惯,一进家门如入无人之境,父母在家连个招呼都不打,那你还希望孩子给你打招呼吗?

·一位中国妈妈,在她十四岁女儿面前将一碗好好的饭菜倒掉了。她这是倒掉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倒掉了做母亲的义务。

·她把孩子交给两个保姆,保姆把孩子交给电视。

·我们要把生命中的三分之一留给自己的家庭,少上外面去游玩,要很好地经营你自己的家庭。

·老师可以退休,家长说我也准备退居二线,不当爸爸妈妈了,行吗?

·夫妻两个应当相互敬爱,颜色常和,脸上的表情要经常温和。你照着做了就会有变化,一个月保证发生根本变化。

·每当你给孩子消费一百元的时候,能不能从这些钱里拿出百分之十,也就是十块钱,来孝敬你的父母?·你现在确实还没赚到钱,但是你孩子吃饭不?你孩子天天在吃饭,都是你赚的钱,你怎么就拿不出一分钱来供养你的妈妈?

·你们的孩子是从你们而来,但不是为你们而来,他有他的使命。

·家人都容不下,还能容下天下大众吗?教育要跟上,从小就把鱼头、鱼尾巴留给孩子吃。

文摘

我说就这样做很好,不要再给他讲别的,孩子有善心,有礼让之心,有谦卑之心,有善根。如果你说“要抢回来,我们的孩子可不能吃亏”,那么你就是教唆犯。将来的社会独生子女都在那里抢啊,夺啊,就你的孩子在那里读书,一旦有重要的岗位,领导说就你的孩子去做吧。领导喜欢听话的人,顺从的人,将来的社会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少,所以你的孩子不会吃亏。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辽宁有一位叫家长,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三个孩子都跟我学习。他的大儿子原来是工厂里技术科的干部,为了能跟着我听课,就主动到锅炉房去烧锅炉,并且专门干夜班,白天听我的课。有一天我问这位家长,你的二儿子呢?他很难过地说:“死了”。原来他的二儿子当兵,有一天部队发武器,他的同班战友枪走火不小心把他打死了。军事法庭肯定要审判肇事者的,但是这位家长对肇事者的妈妈说:“我还有两个儿子,你只有一个儿子,我不追究了。”能忍着痛失爱子之苦,成全别人,这位家长就是仁者。

我到深圳、广州等地去讲课,那边的人告诉我说:“教授,您讲的道德在我们这里行不通,我们这里有一句话:来什么也别来真的,动什么也别动感情。”我说:“不来真的我们就是骗子,不动感情我们就虚伪。”你把虚伪表演给你的孩子、你的学生看,你还是骗子啊。

我的老师2006年1月份在香港见我的时候,说:“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弟子规》,学校在教《弟子规》,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没有按照《弟子规》去做,那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就是骗子。”如果你对你的孩子说:“你学去吧,我去搓麻将了。”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会上网聊天去了。

有的家庭他的爸爸在歌厅里转呢,他的妈妈跟姐妹在搓麻将呢,他十来岁的孩子就在网吧里面聊呢。

后记

荀子曰:“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那还是2008年10月下旬,当我将编定的刘冰先生《为人父母》书稿用E—mail发给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时,想到将有更多的人领略刘冰先生的风采,接触国学,不由颇感欣慰。

资深教育专家刘冰先生现为团中央网上青少年国学院名誉院长。自2001年以来,刘冰先生奉至圣先师孔子为楷模,以弘扬国学为己任,行教各地,不遗余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评选国学经典小状元,在全国义务宣讲国学2000多场,行程40多万公里。当年孔老夫子是乘一辆木轮马车奔走讲学,皓首穷经,克己复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是花甲之年的刘冰先生已然可享现代高科技带来的成果,或乘飞机,或坐火车,抑或自驾车去各地行教国学,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受众中既有白发老者,也有莘莘学子;既有国家公务员,也有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既有著名公司的老板,也有普通企业的员工;既有城市时尚男女,也有村姑渔夫……她来去匆匆,不辞劳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令人钦佩。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作为其中之瑰宝,以儒家为代表。儒家学说世代相传,提供给人类丰富的做人理念。联合国已将孔子立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也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题。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当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保持人的高尚道德情操、维系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非常宝贵的。可是在上个世纪、,从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初期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及后来的“批林批孔”,儒学一再受到冲击。结果是文化中断,价值观丧失,道德滑坡。及至改革开放,孔老夫子虽然重享祭祀,“四书五经”重新获得推崇,海外还建起了孔子学院,但国学受到的摧残却是不可低估的,非花几代人的工夫是不能挽回的。为此,刘冰先生和一批专家学者,站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高度,为弘扬国学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

我所接触到的刘冰先生,是一个知识面很宽的教育家。有涵养,懂礼仪,既深沉又幽默,头脑睿智,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讲演别具风格。2008年6月初,当我刚接受主编这套丛书任务时,心中无底,不知刘冰先生近乎白话的讲演整理成书后能否受读者欢迎。及至《为人父母》出版后,涌现人们购书的火爆场面,才使我彻底打消了疑虑。刘冰先生讲演并不刻意展现“技巧”,“显示口才”,却能赢得那么多听众的爱戴,这完全来自她丰富的底蕴。早年坎坷多舛的命运,跌宕起伏的经历,于苦难中孕育出的坚韧个性,构成了她讲演中厚重的素材。她讲真话的坦然,直面现实的胆魄,深刻的思想,磁石一样吸引着听众。在讲演中她忽而娓娓道来,忽而鞭辟人里,忽而拍案而起,忽而妙语连珠,信手拈来。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簏,不如教子一经。”刘冰先生并不故作学问高深,讲述的也是一些生活琐事,却大都微言大义,极贴近听众心理。她是用心血在呼唤、感召着人们。正因如此,受众中常有痛哭流涕者,不一而足。在她的教化下,有多少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有多少“战斗脸”的夫妇成了“言色常和”,有多少迷途的羔羊知返向善、向上,有多少浪子恶妇成了知书达理的孝子贤媳……

“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认为这也是对刘冰先生行教国学的真实写照。本套丛书已陆续推出《为人父母》、《中华母亲教子之道》、《弟子规成就经典少年》、《行为世范做人师》四本书,并多次再版,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相信随着“国学热”的日渐普及,这套丛书将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郑凯歌

2011年12月再版改定

序言

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子孙的成人成才,关乎家道的传承,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关乎国家的荣辱兴衰。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可能和谐,只有社会和谐,人民才会和乐。故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是子女永不下岗的终身导师,“学不可以已”就是这个道理。荀子《劝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为后人做了“终身学习”的昭示,父母绝不可以懈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在“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际,党中央号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项英明的决策,让我们这些多年推广圣贤教育的志愿者欣喜万分,油然生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十多年来,六十万公里的行程、三千八百多场的公益演讲,无不见海内外华人对祖先智慧和圣贤教育的推崇。妻贤子孝,兄友弟恭,文明礼让,见义勇为等善举无不彰显回归圣贤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圣贤教育引领天下父母践行家庭教育的信心。

《为人父母》一书及其理念通过团中央网上青少年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国学讲堂、中华母亲讲堂、中华爸爸学堂的实践,携手天下父母,用祖先的智慧开启家庭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微电影《孝在何时》的成功拍摄、央视网络电视台《国学新风》的上线播映,十几届女德师资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叛逆子女的回归。通过各种求助短信、网络在线答疑等方式的兴起,以及那些问题家庭获益后感恩的信件,无一不在印证圣贤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为人父母》旨在唤醒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人父母,发出大爱之心,教育、带领子女学习、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参与共建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的文明盛世,定当再现!

刘 冰

2013年元月21日于新加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