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岩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子而得名。
狮岩(5)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登狮岩,进到洞口,便是古佛殿,正中供奉三尊定先古佛。前一尊是台湾淡水镇鄞山寺所赠。岩壁上刻有北宋丞相李纲所题的“灵洞水清仙可仿、南安木古佛洞居”,洞两旁立着护法神。洞右侧供的是一丈多高的如来佛,洞左侧供的是“水德参天”和妈祖。
古佛殿后有一曲径经过“通天第一洞”,此地凉风袭人,洞内有许多大自然造化的石狮、石象、石猴、石龟等,岩顶上刻有“人世篷壶”四字,相传是乾隆皇帝所题。出了岩洞,向左走可到达观音宫、何仙姑宫、七圣宫,右可通财神宫、药王菩萨宫、天上圣母宫。 狮岩前方有一个天然泉水湖,名字叫“蛟湖”,清澈如镜,“蛟潭涌月”是这里有名的夜景。
定光佛定光佛是历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赐封“定光佛转世”的高僧。据成书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福建仅存三部宋修方志之一的《临汀志》载: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泉州府同安人,自小有“奇识”,11岁时出家修行,皈依当地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17岁时游豫章,过庐陵,契悟于西峰园净大师,“由此夙慧顿发”,然后云游四方。宋乾德二年(964年),而立之年的郑自严来到武平,岩前狮岩建寺庙设道场,弘法传道达五十多年,在当地及闽粤赣周边留下除蛟伏虎,疏通航道,活泉涌水,祈雨求阳,赐嗣送子,筑陂止水,以及屡显神异护国佑民的传奇故事。因“大师生前乐为善举,有求必应,且法力无边”,故其逝后,百姓“收舍利遗骸骼塑为真相”,崇奉为佛,香火旺盛。
在当时朝廷和文人的推动下,自宋熙宁八年(1075年)被号为“定应大师”,而后朝廷曾5次敕封,最终敕赐“定光园应普慈通圣大师”,实现了由僧人向人格神的转化,与佛教中相传的过去佛——定光佛名号相同,客家人便合而为一,视定光佛为客家人的保护神。
何仙姑像据传是个有仙有龙的地方,仙,便是古代道家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龙,则在何仙姑出生和修炼的岩前狮岩,旧称南安石洞。
据《福建通志》记载:“仙姑世居武平南岩”,族谱记载:后梁进士、汀州宁化县令何大郎离职后在公元927年长途跋涉来到狮岩开辟狮岩及周遍的荒地,他的女儿何仙姑在狮岩出生、成长、修行、悟道,传说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世寿一百五十虚岁,一生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是客家史上有文字可据的享寿最长的人。何仙姑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
据《何氏族谱》记载,仙姑生时性质异凡,幼性清净,不饮酒,不食荤牲,长年隐居狮岩之中,一生矢不适人.她在南岩修真养性,传说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当时的善男信女不知其名,通称之为"仙姑"。仙姑天生性善,喜为老百姓解除病痛,颇识草药治病,方圆数十里内,谁家大人小孩患病,她便抓草药等,给来者带回家治病。患者服之,疾病除。因此。仙姑颇受远近百姓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