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红臀鹎

黑喉红臀鹎

拉丁学名 Pycnonotuscafer
动物界
别称 黑头公、红臀鹎
中文学名 黑喉红臀鹎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英文名称 Red-ventedBulbul
分布区域 印度缅甸至中国西南
鹎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黑喉红臀鹎黑喉红臀鹎(11)黑喉红臀鹎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头顶具短的黑色羽冠。后颈至背、肩暗褐色至黑暗褐色、具宽的灰色羽缘,在上体形成的鳞片状,腰暗褐或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或近白色,尾黑色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除外侧飞羽外,大都具灰色羽缘。眼先、眼周、嘴基、颏、喉黑色,胸暗褐至栗褐色、具灰白色羽缘,腹白色,尾下覆羽血红色。[3]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5-54克,♀34-50克;体长♂192-236毫米,♀195-228毫米;嘴峰♂15-21毫米,♀17-20毫米;翅♂97-105毫米,♀91-100毫米;尾♂92-107毫米,♀90-102毫米;跗蹠♂23-26毫米,♀22-26毫米。(注:♂雄性;♀雌性)[3]

近种区别

红耳鹎和黑喉红臀鹎外形非常相似,但红耳鹎体型稍小,耳区有红、白二色斑,颏、喉白色;黑喉红臀鹎仅颏和上喉黑色,其余下体白色或淡灰色,耳羽白色,野外明显可与之区别。[3]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偶尔也上到1000-1500米的低山地区,常在灌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活动,也出没于村庄和农田地区的灌丛、水渠和道具边树上,有时甚至进入城镇公园、城郊公园和菜园等人类居住环境。[3]

生活习性

留鸟,不迁徙。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或觅食的时候也集成松散的大群。晚上亦成群栖息在一起。[3]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杂食性,夏季以昆虫为主,其他季节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冬季除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外,也吃部分嫩芽、嫩叶。觅食主要在灌木上或草地上,有时也在空中飞行捕食昆虫。[3]

叫声:欢快的叫声有时似be-care-ful,重音在尾音上。示警时发出响而尖的peep声。苦楚的叽喳叫声peep-a-peep-a-lo。也有甜美的低音小调。[3]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

引进:巴林、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科威特、新喀里多尼亚、阿曼、卡塔尔、萨摩亚、汤加、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

黑喉红臀鹎分布图黑喉红臀鹎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竹林和小树上,距地高多在3米以下。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草根、草叶等构成,外面还常网有一些蛛网。每窝产卵2-4枚。卵淡粉红白色、被有暗红色和淡紫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24毫米×15-1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3]

亚种分化

黑喉红臀鹎(8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黑喉红臀鹎东喜玛拉雅亚种 Pycnonotus cafer bengalensis Blyth, 1845
2 黑喉红臀鹎指名亚种 Pycnonotus cafer cafer Linnaeus, 1766
3 黑喉红臀鹎斯里兰卡亚种 Pycnonotus cafer haemorrhousus J. F. Gmelin, 1789
4 黑喉红臀鹎巴基斯坦亚种 Pycnonotus cafer humayuni Deignan, 1951
5 黑喉红臀鹎西喜玛拉雅亚种 Pycnonotus cafer intermedius Blyth, 1846
6 黑喉红臀鹎缅甸亚种 Pycnonotus cafer melanchimus Deignan, 1949
7 黑喉红臀鹎滇西亚种 Pycnonotus cafer stanfordi Deignan, 1949
8 黑喉红臀鹎印度亚种 Pycnonotus cafer wetmorei Deignan, 1960

[2]

保护现状

黑喉红臀鹎(8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黑喉红臀鹎东喜玛拉雅亚种 Pycnonotus cafer bengalensis Blyth, 1845
2 黑喉红臀鹎指名亚种 Pycnonotus cafer cafer Linnaeus, 1766
3 黑喉红臀鹎斯里兰卡亚种 Pycnonotus cafer haemorrhousus J. F. Gmelin, 1789
4 黑喉红臀鹎巴基斯坦亚种 Pycnonotus cafer humayuni Deignan, 1951
5 黑喉红臀鹎西喜玛拉雅亚种 Pycnonotus cafer intermedius Blyth, 1846
6 黑喉红臀鹎缅甸亚种 Pycnonotus cafer melanchimus Deignan, 1949
7 黑喉红臀鹎滇西亚种 Pycnonotus cafer stanfordi Deignan, 1949
8 黑喉红臀鹎印度亚种 Pycnonotus cafer wetmorei Deignan, 1960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词条图册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