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主要是产时冷气侵入,脐带扎缚不紧、寒气内侵或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与冰凉的食物,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从而导致胃玻。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阳虚寒症。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1.乏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属非特异性疲惫感觉。
2.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3.四肢发冷:由于四肢末梢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的体温下降。
4.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需求的欲望。
5.肠鸣:腹中胃肠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
6.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
7.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的病证,是指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的病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
脏寒适宜食物
胡椒粉胡椒粉(huacute;jiāofěn),亦称古月粉,为热带植物胡椒树的果实,主要产在印度、越南、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我国广东省海南岛也有生产。胡椒味辛辣芳香,性热,除可去腥增香外,还有除寒气、消积食的效用,但多食则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充血。
白胡椒粉白胡椒气味芳香,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之一。白胡椒大部分都生长于高温和长期湿润地区,性味辛热,因此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生长地点越偏南方的胡椒,性越温热,因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阳热之气。所以,海南白胡椒温热力最强。白胡椒的药用价值稍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生姜米生姜米即为生姜剁碎后的块状末。
线辣椒线辣椒,果实线形,较长大,辣味很强。可以干制、腌渍或者做辣椒酱。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花椒花椒,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蓇葖果多单生,直径4~5mm。略呈球状,裂开为两瓣。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朗姆酒朗姆酒,是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蒸馏酒,也称为兰姆酒、蓝姆酒或朗姆酒。原产地在古巴,口感甜润、芬芳馥郁。
腊肉腊(xī)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grave;)与腊肉的腊(xī)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grave;,而不读xī,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椒麻椒麻是四川省、贵州省地区特产的一种花椒,颜色浅,成熟后为深绿色,风干后偏棕黄色。椒麻的味道比花椒重,特别麻。
羊乳饼干羊乳饼干是饼干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羊乳而制成的一种,味道鲜美,具有奶香味的新型饼干。
杭椒杭椒,果羊角形,长13厘米左右,横径约1.4厘米,平均单果重10克。青熟果淡绿色,果实微辣,老熟果红色。果面略皱,果顶渐尖,稍弯。它既是美味佳肴的好佐料。
胡椒面胡椒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藤本植物,攀生在树木或桩架上。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它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生长期中间还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国。它的种子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胡椒面即是这种子磨成的粉末。
芥菜芥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两年生草本植物。芥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主要有芥子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薹用芥菜、芽用芥菜和根用芥菜6个类型。
羊肉干羊肉干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羊肉干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
《金匮要略》曰∶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徐忠可曰∶六七月胃肺养胎,而气为寒所滞,故胎愈胀。寒在内,腹痛恶寒。然恶寒有属表者,此连腹痛,则知寒伤内矣。少腹如扇,阵阵作冷,如果或扇之,此状恶寒之异也。且独在少腹,因子脏受寒不能合,故少腹独甚。开者,不敛也。子脏即子宫。附子能入肾,温下焦,故宜附子汤温其经。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DIC筛查试验。必要时可做ECG及X光胸片等。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并发DIC者,血小板明显下降。
2.DIC筛选试验重症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伴DIC时凝血活酶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降低。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万/mm3)。
(2)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者20s,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15s。
(3)凝血活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4)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5)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天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生化低温时因拒乳,糖原及能量消耗增加,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4.血气分析以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7.胸片并存肺炎者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8.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1)证候 脾胃虚寒证见手足逆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思乳食、腹痛肠鸣、泄泻清水、夜啼等,常伴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则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3)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尚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之力,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若产后或失血后,证见血虚者,可加当归养血止痛;食少,饭后腹胀者,可加谷麦芽、鸡内金健胃消食;大便溏薄者,可加芡实、山药健脾止泻;若寒偏重,见形寒肢冷,肠鸣便稀,手足不温者,则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止痛;腰酸膝软,夜尿增多者,加补骨脂、肉桂温补肾阳;若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者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新生儿水肿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日内可自愈;②早产儿水肿:下肢常见凹陷性水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多数可自行消退;③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并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
2.新生儿皮下坏疽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枕、背、臀部等)或受损(如产钳)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楚并迅速蔓延。
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