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猪笼草

细猪笼草

植物界
细猪笼草
中文学名 细猪笼草
猪笼草科
双子叶植物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细猪笼草上位笼的笼蔓形成笼蔓圈以支撑自己细猪笼草上位笼的笼蔓形成笼蔓圈以支撑自己细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茎直径为2~3mm,呈棱柱形。节间距长5~6.5cm。

叶片革质无柄,呈披针形。长5~6cm,宽1~1.5cm。叶片末端尖细,基部逐渐缩小至茎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二。叶片上的叶脉不明显。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它们从中脉的基部三分之一内发出,在叶片的外部平行延伸。网状脉不明显,斜向延伸,呈不规则的网状。笼蔓约为叶片的1.5倍,可长达12cm,直径为0.5~1mm。笼蔓偶尔会缠绕周围的支持物形成笼蔓圈。

幼年的莲座状植株幼年的莲座状植株威廉·梅哲在1957年拍摄的细猪笼草的照片威廉·梅哲在1957年拍摄的细猪笼草的照片细猪笼草是猪笼草属中捕虫笼最小的物种之一,其仅次于阿根猪笼草(N. argentii)。细猪笼草的上位笼与笼蔓的衔接处会形成一个宽达10mm的弯曲。上位笼呈广口漏斗形,笼口下部收缩。上位笼通常高2.5~4.5cm,宽1.5~2.5cm。上位笼和下位笼都缺失翼及翼须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高3~5mm的隆起。捕虫笼的内表面覆满了腺体。密度为每平方厘米600~800个。笼口为卵形,几乎水平。唇扁平,可宽至6mm,唇肋间距为0.125mm。笼盖为窄椭圆形,无附属物。笼盖中线两侧各有一条侧线,通常长1.5~2.5cm,宽0.5~0.8cm。笼盖的下表面均匀的分布着蜜腺。在笼盖基部的后方有一条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约1mm。

细猪笼草植株的大部分无毛被,部分可能覆盖着稀疏的毛被。捕虫笼为黄绿色,通常带有深浅不一的红褐色斑点。唇为黄色至深棕色。干燥标本为黑褐色。

生长环境

细猪笼草生长于长满青苔的森林中,或明亮的砂质山脊顶部的明亮山林中。已知的细猪笼草种群分布于海拔1000~1200m的地区。

细猪笼草的地面笼常常正在于苔藓中。茎的下部也常常覆盖着厚重的苔藓,以至于很难发现它。

分布范围

细猪笼草的原生地,生长于苔藓中细猪笼草的原生地,生长于苔藓中细猪笼草是苏门答腊西部塔拉姆(Taram)的天普河(Tjampo)东部山脊上特有的物种。

植物学史

细猪笼草的上位笼细猪笼草的上位笼细猪笼草的下位笼细猪笼草的下位笼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于1957年8月24日在苏门答腊西部的塔拉姆(Taram)附近的天普河(river Tjampo)的砂质地区首次发现了细猪笼草。它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脊上,所以它属于中地猪笼草。它的原生地被形容为“明亮的亚高山森林”。 细猪笼草的第一张照片由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在1957年拍摄。在再次于野外发现它之前,这是唯一的一张关于细猪笼草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段攀援茎和一个上位笼。

细猪笼草细猪笼草(5)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Andreas Wistuba)在1994年正式对细猪笼草进行了描述,这基于存放于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National Herbarium of the Netherlands)的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收集的标本和一张1957年拍摄的黑白照片。经过几次失败后,2002年年底,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Andreas Wistuba)、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 Nerz)、迈克尔·沙赫(Michael Schach)和其他一些人再次发现了细猪笼草。

分类学

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他们1997年发表的专著中,将细猪笼草归入疑惑猪笼草(N. dubia)时,是有一些犹豫的。并且无刺猪笼草(N. inermis)与塔蓝山猪笼草(N. talangensis)的自然杂交种——梨形猪笼草(N. × pyriformis)也被归入了疑惑猪笼草(N. dubia)中。但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不认为这三个类群是同一个物种。

疑惑猪笼草(N. dubia)很容易就能与细猪笼草区分开来。细猪笼草的笼盖短且宽,展开的角度不会像疑惑猪笼草(N. dubia)那样达到180°。细猪笼草捕虫笼的颜色通常有红色的斑点,而疑惑猪笼草(N. dubia)通体为黄色或橙色。细猪笼草的唇也比疑惑猪笼草(N. dubia)的窄。

细猪笼草与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的区别在于,细猪笼草的叶片为披针形至线形,而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的为卵形至匙形。细猪笼草也没有类似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笼盖下表面的巨大蜜腺。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的笼盖不同之处还在于其基部显著的收缩。此外,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的体型要比细猪笼草大,其唇也更发达更宽且水平。

在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Andreas Wistuba)在对细猪笼草和与之有近缘关系的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

特征 邦苏猪笼草 疑惑猪笼草 塔蓝山猪笼草 细猪笼草
上位笼的形态 圆柱形至漏斗形 下半部为圆柱形,上半部为漏斗形 下半部为细长的圆柱形,上半部为卵形 宽漏斗形,在唇下略微缩小
笼盖 圆形 窄楔形 宽卵形 非常窄的椭圆形
上位笼的长宽比 3.3 1.9 2.3 1.75

进化树的第一进化分支进化树的第一进化分支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写道:“细猪笼草、塔蓝山猪笼草(N. talangensis)和贾桂琳猪笼草(N. jacquelineae)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特征,这进一步证实了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是苏门答腊岛猪笼草形态特征多样性的源头。”

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对来自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的猪笼草进行了70个形态特征的对比。其中细猪笼草与第一进化分支有51%的相关性。

自然杂交种

特征 邦苏猪笼草 疑惑猪笼草 塔蓝山猪笼草 细猪笼草
上位笼的形态 圆柱形至漏斗形 下半部为圆柱形,上半部为漏斗形 下半部为细长的圆柱形,上半部为卵形 宽漏斗形,在唇下略微缩小
笼盖 圆形 窄楔形 宽卵形 非常窄的椭圆形
上位笼的长宽比 3.3 1.9 2.3 1.75

词条图册

在原生地中,细猪笼草通常与宽叶猪笼草(N. adnata)、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真穗猪笼草(N. eustachya)、小猪笼草(N. gracilis)、长叶猪笼草(N. longifolia)和两眼猪笼草(N. reinwardtiana)生存于同一个地区。尽管如此,却仍没有发现细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