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疟

中文名 刺疟
本篇要点 指出用针刺治疗疾病
目录导航

出处

文章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三十六篇。

本篇要点

一、详细讨论以针刺方法治疗各种疾病,并对疟病症状作了具体描述。其中虽着重用针,但也提示对于正气虚弱的病人,有时不宜用针。

二、论述了疟有六经疟、五脏疟、胃疟等十二种。并说明根据经络脏腑的体质而加以鉴别,临床上掌握了这些发病规律,便于做出确当的治疗。

三、指出用针刺治疗疾病,须根据疟疾发作之前,或发作时最先感觉症状的部位进行针刺。 

原文和翻译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不易痊愈,治疗方法,刺委中穴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少阳经的疟疾,使人身倦无力,恶寒发热都不甚厉害,怕见人,看见人就感到恐惧,发热的时间比较长,汗出亦很多,治疗方法,刺足少阳经。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足阳明经的疟疾,使人先觉怕冷,逐渐恶寒加剧,很久才发热,退热时便汗出,这种病人,喜欢亮光,喜欢向火取暖,见到亮光以及火气,就感到爽快,治疗方法,刺足阳明经足背上的冲阳穴。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足太阴经的疟疾,使人闷闷不乐,时常要叹息,不想吃东西,多发寒热,汗出亦多,病发作时容易呕吐,吐后病势减轻,治疗方法,取足太阴经的孔穴。

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足少阴经的疟疾,使人发生剧烈呕吐,多发寒热,热多寒少,常常喜欢紧闭门窗而居,这种病不易痊愈。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足厥阴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少腹胀满,小便不利,似乎癃病,而实非癃病,只是小便频数不爽,病人心中恐惧,气分不足,腹中郁滞不畅,治疗方法,刺足厥阴经。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肺疟,使人心里感到发冷,冷极则发热,热时容易发惊,好象见到了可怕的事物,治疗方法,刺手太阴,手阳明两经。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心疟,使人心中烦热得很厉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觉寒多而不太热,治疗方法,刺手少阴经。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肝疟,使人面色苍青,时欲太息,厉害的时候,形状如死,治疗方法,刺足厥阴经出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脾疟,使人发冷,腹中痛,待到发热时,则脾气行而肠中鸣响,肠鸣后阳气外达而汗出,治疗方法,刺足太阴经。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肾疟,使人洒淅寒冷,腰脊疼痛,难以转侧,大便困难,目视眩动不明,手足冷,治疗方法,刺足太阳、足少阴两经。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胃疟,发病时使人易觉饥饿,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感到腕腹胀满膨大,治疗方法,取足阳明、足太阴两经横行的络脉,刺出其血。

疟发身方热,刺趾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

治疗疟疾,在刚要发热的时候,刺足背上的动脉,开其孔穴,刺出其血,可立即热退身凉;

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如疟疾刚要发冷的时候可刺手阳明、太阴和足阳明、太阴的俞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

如疟疾病人的脉搏满大而急,刺背部的俞穴,用中等针按五胠俞各取一穴,并根据病人形体的胖瘦,确定针刺出血的多少。

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如疟疾病人的脉搏小实而急的,炙足胫部的少阴经穴,并刺足足趾端的井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如疟疾病人的脉搏满大而急,刺背部俞穴,取五胠俞、背俞各一穴,并根据病人体质,刺之出血。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如疟疾病人的脉搏缓大而虚的,就应该用药治疗,不宜用针刺。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大凡治疗疟疾,应在病没有发作之前约一顿饭的时候,予以治疗,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时机。

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凡疟疾病人脉沉伏不见的,急刺十指间出血,血出病必愈;若先见皮肤上发出象赤小豆的红点,应都用针刺去。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上述十二种疟疾,其发作各有不同的时间,应观察病人的症状,从而了解病属于那一经脉。如在没有发作以前约一顿饭的时候就给以针刺,刺一次病势衰减,刺二次病就显著好转,刺三次病即痊愈;如不愈,可刺舌下两脉出血;如再不愈,可取委中血盛的经络,刺出其血,并刺项部以下挟脊两旁的经穴,这样,病一定会痊愈。上面所说的舌下两脉,就是指的廉泉穴。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之间中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凡刺疟疾,必先问明病人发作时最先感觉症状的部位,给以先刺。如先发头痛头重的,就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发倾项眷背痛的,就先刺颈项和背部。先发腰脊痛的,就先刺委中出血。先发手臂痛的,就先刺手少阴、手阳明的十指见的孔穴。先发足胫疲痛的,就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风疟,发作时是汗出怕风,可刺三阳经背部的俞穴出血。

箭疫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小腿疼剧烈而拒按的,名叫胕髓病,可用掩针刺绝骨穴出血,其痛可以立止。

身体小痛,刺至阴。

如身体稍感疼痛,刺至阴穴。

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但应注意,凡刺诸有病的井穴,皆不可出血,并应隔日刺一次。

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

疟疾口不渴而间日发作的,刺足太阳经;如口渴而间日发作的,刺足少阳经;

湿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温疟而汗不出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