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奏弦鸣乐器。直项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也称“返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批把》:批把“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 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 高手迭出, 许多诗人咏过琵琶, 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 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 声情并茂, 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 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 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 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 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 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 考兴奴实有其人, 与琵琶名家曹纲( 刚) 时被称为左、右手, 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 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 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2]
批把,又名枇杷,为蔷薇科,批把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冠圆形,小枝粗壮密被棕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短礼形如琵琶
批把简介
而得.名,叶表浓绿色多皱,有光泽,背面密被锈色绒毛。花为复总状花序顶生,9~1月开花,白色,味芳香,翌年4~6月果实成熟、梨果球形、橙黄色,是园林中观赏、食用兼备的优良树种,批把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经引种在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黄河以北地区多作温室盆栽观赏。批把品种甚多,金国有功O多个,以大果红色及叶有斑点者为最佳。
①播种.选充分成熟的果实,食用或去肉得种,可随即播种,当年苗可达30~70厘米,即可移植。实生苗多用于观赏栽培。
批把的果实②嫁接:选2年实生苗作砧木,以优良品种作接他,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切接或腹接,成活后要遮荫,防风保湿,经2~3年培养可开花结果。生长季节也可以用芽接法繁殖。选用摄荐实生苗作砧木进行嫁接,可培养矮化植株。
③高压:3月份选2年生壮枝进行环割高空压条,用250ppm叫噪丁酸涂刻伤处,可加速生根。
④扦插.多在春季.3~4月或夏季5,~6月进行,以半木质化枝条带叶扦插,容易成活。用400一500ppm蔡乙酸或喻垛丁酸快慈处理,有利生根。春插要在着床上设塑料栩架,以增湿保温。夏插渝当遮荫,可提高成活率。
⑥组织培养:取一年生枝条茎尖,接种培养,可大最培育。
批把移栽多在春季发芽前带土球移栽。开花前要施一次速效肥,果实采后施一次迟效肥。批把树冠生长整齐,层次分明,一般不需修剪,只须把病虫枝、过密枝进行疏剪或短剪,且不可随意剪去枝条顶端,以免影响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