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山所处地势较低,每到雨季,东西群山之水汇流至此,沿石屋山东脚由北向南层层落下,沿途数处瀑布,落差不大却蔚为壮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温柔的山洪竟在流出深山的最后一弯处硬生生地冲刷出一道深壑来。壑深四五米,三面皆是石壁,北面的石壁,是山洪的跳台,他们在这里完成最后的一跳之后,就告别群山汇入江河。西边石壁的脚下,有一眼泉水,旱涝不涸。据村中老人讲,自古以来,这眼清泉从来没有断流过。1956年山东大旱,峄县境内唯独此泉不涸。当时山下的棠阴乡有一个大集市,逢集的时候,四里八乡的群众往往都挑着水桶去赶集。他们走到泉边,将水桶按顺序放好,然后自顾去大集上溜达,等他们傍晚回家的时候,水桶已经被当地义务劳动的村民注满了清凉的泉水。也许正是因为这眼清泉的神奇,明代重臣贾三近在东面石壁上亲题了“石屋山泉”四个尺方大字,两边并缀有一副对联曰“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 题款署“万历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贾三近题”。山下小村名曰贾泉,想来应该是和贾三近的题刻有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