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

鹤虱

采收时间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被子植物门
管状花目
别称 鹄虱、鬼虱、北鹤虱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毒性 有小毒
鹤虱属
目录导航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相关配伍

1、《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虫腹痛。

2、《小儿药证直诀》安虫散: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可与楝实、白矾、槟榔等同用。

3、《和剂局方》化虫丸:治虫积所致四肢赢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可与槟榔、苦楝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3~9g。

禁忌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

2.《本经逢原》:鹤虱入厥阴肝经,善调逆气,能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方中最要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