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遗嘱可以让用户将遗嘱扫描文件、财务信息、个人的重要信息、比如银行帐号保险单号什么的存在里面,并在用户意外死亡后转交给事先设定的联系人。
网络遗嘱网本身并不提供立遗嘱的功能。网络遗嘱因为也有遗嘱的字样,所以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以为网络遗嘱就是在网络上立遗嘱。其实网络遗嘱与传统遗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以当事人的死亡为触发点。网络遗嘱本身只是一个备份和传递的工具,因此并不存在具不具备法律效应的问题。
网络遗嘱的模式和英国一家名为遗言俱乐部 (lastmessagesclub.co.uk)的网站非常类似,它上线于2007年10月网站名称可以直译为“最后一封邮件俱乐部”,当用户去世后,网站可以发送一封邮件给他指定的联系人,内容包含遗嘱、财务信息等。遗言俱乐部的金牌会员需一次性支付250英镑(约合410美元),这比网络遗嘱的29元收费要贵的多。
1、核心产品是一款名为“网络遗嘱保管箱”的产品,用户可以将不方便告知或未及时告知的遗嘱、遗愿、隐私、财务信息以及其它重要信息放在经过加密的网络保管箱内,当用户因意外事件去世后,网络保管箱内的数据将在公证机构的全程公证监督下传递给用户设置的指定联系人。
2、网络遗嘱保管箱可保管的内容包括:备份遗嘱、财产、债权等文件的扫描件;遗愿代办(时候定时向家人和朋友发送祝福和问候信息);财务信息备份;虚拟账号备份;遗愿清单;私密存档(如最隐秘的心事、最隐私的情感记录、照片);网络墓园(为自己创建一个网络墓园,方便亲人、朋友在网上拜访、问候)等。
3、网络遗嘱还可以在用户意外死亡后将保管箱的资料交给指定的联系人,每个用户可以指定三个联系人。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员为320万,近因交通意外去世的就有10万人。
用户意外死亡后,自然不可能通知网站,而他们通过以下步骤来识别:用户可以设置一个登陆频率,比如至少一个月登陆一次,如果某个用户一个月没登陆,网站先发送两次邮件提醒,如果没有回应,再通过短信提醒两次,如何还没回应,会电话和本人联系委婉确认,如果还联系不上,再和用户指定的联系人委婉确认,如果确认用户意外死亡收到用户死亡证明后,在公证监督下将保管箱的资料交给指定的排在最前面的联系人。
网络遗嘱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试运行以来,已经有14.6万人注册了这项服务。
网络遗嘱无法律效应,仅能提供资料保存与通知。很多人知道网络遗嘱后,都关心一个话题,在网上写下的一个遗嘱是否有法律效力?假如一个在网上写过遗嘱的人意外去世,他的财产分配是按照网上写下的遗嘱执行还是法律规定的血缘关系来执行?
北京方正公证处的公证员介绍,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到财产的网上遗嘱等数字遗嘱没有法律效应,如果法院能确定遗嘱系死者本人意愿的除外,但要确定一个网上遗嘱是用户本人意愿难度很大,因为没人能证明谁在电脑旁敲下那些遗嘱。要想网络遗嘱有法律效应,还是需要遗嘱经过公证处公证,网络遗嘱可以提供公证文件的保存。除了财产遗嘱外,用户保管其他的信息对用户的亲人还是有重要的价值的。
中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分类:
1、自书遗嘱,即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
2、代书遗嘱,即由他人代书的遗嘱,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有效:(1)有两个以上合格的见证人当场见证。 (2)由其中一个见证人代书;(3)代书人、其他见证人、遗嘱人均须签名。 以上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均属无效。
3、录音遗嘱,要使录音遗嘱有效,必须有两个以上合格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便无效。
4、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的情况下才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也必须有两个以上合格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也是无效。而当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应属无效。
5、公证遗嘱,对于以上四种遗嘱形式,经遗嘱人亲自申请,可以经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而且公证遗嘱的效力优于其它任何形式的遗嘱。
所以说网络遗嘱并不属于法定类型,不具备法律上的遗嘱效力。
由于网络遗嘱保管箱保存的是自己最隐私、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财务信息(银行帐户、密码、信用卡)、隐私信息(情感日记、艳照),安全方面无疑是最让人担心的,网络遗嘱网站的工作人员称,他们采取了多重的安全措施,如多重密码、网站采用MD5信息加密技术、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严密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专属的加密的数据传输通道。尽管如此,有一些网民还是心有疑虑。
持续服务问题。网民个人信息放到网上后,可能需要几十年后才能用得上,也可能根本用不上,如何保证几十年后这个新成立的网站还在继续提供服务?网络遗嘱网站想了一个办法,每注册一个用户向一个基金会帐户注入一元钱,万一公司倒闭后继续提供服务。但问题又来了,假如有100万人注册,基金帐户有100万元,这100万元资金够不够维持可能持续数十年的服务?工作人员解释,够。为什么呢?因为按中国每年320万人非正常死亡的比率计算,100万人注册但会出问题的只有2500人。用这100万元平均到2500人里去,每个人能平均到400元。而网络遗嘱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中需要付费的,只有通讯费用,每一个保管箱的通讯费用预算是50元,无论如何都花不了400元,因此,即使只有100万元,也足够100万用户能得到持续的服务。
为了解决识别用户意外死亡的难题,网络遗嘱网站采取了分步骤的多重验证手段,其中包括电话和本人及指定联系人验证生命状态。如果委婉验证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用户及亲人的反感。
网站经营四年来,用户已经有36万,而且这两年来用户人数激增。“用户年龄多在20-50岁,三四十岁是中坚力量,而且职业以到外地打工、高危职业以及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为主。”李佳说,用户的区域分布也有特征,一般越是发达地区,会员越多。根据网站后台统计,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江苏。截至2014年4月,江苏有28406人,南京有9045人。
一旦出现意外便交给指定联系人
那么,“网络遗嘱”如何使用呢?昨日,记者登录了这个被称为“人生黑匣子”的网站看到, 在网页的突出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马航载154名中国人航班MH370失联,根据媒体公布的名单,网络遗嘱网逐个查询,有31个名字一次或者多次重复,不知道是不是网络遗嘱注册用户,天佑平安!”
网站的负责人、今年38岁的李佳告诉记者,“人生黑匣子”不仅可以保管遗嘱,还可以帮你构建包含银行账号、保险账号、证券账号的“藏宝图”,以及最隐秘的心事、最重要的工作数据、生前不想公开的图片视频录音文件等。用户可以选择购买不同期限的云保管箱,然后自己选择多久登录一次,一旦在约定时间内“失联”,在核实用户去世、失去意识或者终身监禁时,网站便会启动遗嘱返还程序,将云保管箱内的信息转交给指定联系人。
那么,马航失联的名单中有人立下网络遗嘱吗?李佳透露,暂时还不能确定,“因为很多人设置的登录频率是三个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