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头镇

榜头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榜头镇
城市综合体 仙作时代广场、坝下新天地
政府部门 仙游行政服务中心、榜头镇政府
所属地区 仙游
产业经济 仙作红木家具、工艺品
别名 坂头
火车站 仙游火车站
政府驻地 莲墘社区
城市定位 仙游东部新城区、艺都文化核心区
公交线路 7条(截止15年7月)
邮政区码 351256
面积 13311公顷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榜头镇榜头镇在夏商时(约公元前21~前11世纪)榜头地区已有先民活动,当时隶属扬州之域。

四周时(前841一前771年)榜头隶属七闽之地。

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2年)榜头隶属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以后,榜头隶属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闽中郡分为东海,闽越、南海三个 诸侯国,榜头隶属闽越围。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建会稽南部都尉,在东瓯置冶县(今福州)榜头隶属冶县地。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会稽南部置侯官等县,榜头隶属侯官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220~618年),榜头的隶属屡有更动,先后隶属建安、晋安,南安等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菏田县,隶于丰州(今泉州),榜头隶属丰州莆田县。

唐圣历二年(699年),折莆田西部建清源县,榜头隶届清源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清源县改名仙游县,榜头隶属仙游县。

宋太平兴幽四年(978年),仙游县始划为4乡26里。榜头分属修德乡的折桂里和安贤里。

明洪武初年至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仙游县乡里曾经多次增减,但榜头所隶乡、里均未更动,此建置一直沿续至清末。

公元699年划出莆田西部设立清源县时,属清源县。

公元742年改清源县为仙游县时,属仙游县。民国初期,仙游县乡里建制仍沿清制。

1985年3月,榜头乡改为县属镇建制,成立榜头镇人民政府。[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35年,仙游县重新期分行政区,实行保甲制度。区公所改为区署,区下设保,保下设甲,合若于保设联保办事处。榜头地区设有榜头、天竺。东矫、昆头、云庄、锦园、坝下,安贤等联保,归第一区管辖,区署设在县城犬井巷。县城改设中山镇时, 第一区署迁至榜头玉山词。

1939年11月,撤销区署及联躁办事处,改射乡(镇)公所。

1943年,乡镇并编后f榜典地区由。原来5个乡镇改编为榜头镇和兰溪乡。原榜头镇、何蕊乡、安贤乡各保归榜头镇管辖;兰溪乡则辖原天马镇及锦云乡各保。乡镇之下仍设保、甲。

1949年8月下旬,榜头地区原榜头镇、兰溪乡分别成立临时人民政府。9月14日,榜头镇,兰溪乡改划为仙游县第五区。1952年3月,经调整后,第五区改辖赤荷、莲璜、上境等23个乡。

1955年,第五区更名榜头区,改辖28个乡。

1956年,榜头区重新划为8个大乡1个镇。

榜头镇榜头镇(3)1958年4月,撤区并乡,榜头区改为榜头乡,下辖25个小乡。

1958年9月,成立榜头人民公社,原辖25个小乡改为25个生 产大队。

1961年12月,设立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1月,改社建乡,成立榜头乡人民政府,辖区不变, 各生产大队改为村。[2]

区划详情

2014年,榜头镇辖5个社区、34个行政村。

2016年,榜头镇辖16个社区、23个行政村。

城乡分类:

350322101:~001 122赤荷社区 ~002 121莲墘社区 ~003 122上墘社区 ~004 122东桥社区 ~005 122下明社区 ~201 122望厝社区~202 220光埔村 ~203 220泉山社区 ~204 220龙腾 社区~205 220灵山社区 ~206 220南溪村 ~207 220梧店村 ~208 220后坑村 ~209 220桃源村 ~210 220芹山村 ~211 220后南溪村 ~212 122坝下社区 ~213 122紫泽社区 ~214 122溪东社区~215 220下昆社区 ~216 220上昆社区~217 122紫洋社区 ~218 122溪尾社区~219 220昆仑村 ~220 220云庄村 ~221 220后庄村 ~222 220象塘村 ~223 220后堡村 ~224 220官舍村 ~225 220何麓村 ~226 220岭下村 ~227 220东宫村 ~228 220新郑村 ~229 122仙水村 ~230 220后坂村 ~231 220度顶村 ~232 220象洋村 ~233 220象山村 ~234 220洋山村

基础设施

城市公交

155路 榜头客运站——莆田汽车站

501路 仙游博览城——莆田火车站[3]

551路 仙游博览城——莆田火车站[4]

602路 大济镇——仙游博览城(仙游行政服务中心)[5]

608路 仙游新车站——坝下——斜尾[5]

611路 海亭嘉苑——榜头岭下[5]

612路 仙游宾馆——榜头镇——仙游火车站

教育

有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39所。

经济资源

榜头有3大工业园区:分别有宝泉工业产业园,位于仙港大道榜头出口的东侧,规划面积3130亩,是发展木雕工艺品、油画、电子、服装等行业的优良场所。是一个集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对于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整合产业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提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品牌影响力,打造全国性的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展示交易中心具有积极的意义。

建设理由及条件:仙游县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仙游古典工艺家具,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深受许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推崇和赞赏。仙游县工艺产业发展迅速,被列入福建省“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之一和,2006年荣获“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

新兴工业产业园启动区,位于仙港大道盖尾出口的南侧,规划面积937亩;瑞峰工业产业园,位于仙港大道北侧,规划面积1630亩。主要选择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休闲接待中心、两个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三个生活服务中心及11个工业邻里中心。

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园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国道324线、省道306线、福厦高速公路及莆永高速公路、沈海复线的建设,大大缩短到福州和泉州的车程,只要1小时左右,可以同时接受泉州和福州的辐射。

自然环境良好:区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山体植被保护较好,溪流水系丰富,景观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沿仙港大道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是仙游跨流域调水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2.18亿立方米,平均引水流量6.9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4700瓦的7座水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能满足产业园工业用电需要。

按照规划,2015年前,仙游将建设LNG气化站,

将城区周边乡镇纳入管道燃气供气范围,2020年前,基本完成县(与中心村管道联网工作,全县居民管道天然气使用率达到90%以上。2015年将盖尾镇、榜头镇纳入管道燃气供气范围。

交通要镇(两高同运凸显区位优势)

仙游国际油画城仙游国际油画城榜头镇,东连莆田县(城厢区)常太镇,西靠书峰乡,南接鲤南镇,北承钟山镇,西南接壤鲤城街道,东南毗邻盖尾镇,西北交界社硎乡。榜头镇位于仙游县东北部,三面环山,过去交通极为不便。因此榜头镇把交通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城镇化瓶颈的利器,交通网建设突飞猛进,莆永高速公路榜头段10公里已建成通车,沈海复线榜头段17公里2013年底均已通车,两条高速公路在榜头境内分别设立仙游榜头、仙游盖尾、仙游城区三个高速互通口;濑榜路、紫檀街(即仙榜路)、华社线拓宽改造工程;开通艺都路;庄仙公路榜头段竣工通车。这些交通网络的建成更凸显镇域区位优势,城乡面貌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并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拓展发展腹地、构建放射型城镇发展轴,与古典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交相呼应,盘活榜头这一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随着仙榜路、濑榜路、华社线的拓改完成、庄仙公路榜头段竣工通车及莆永高速、沈海复线高速的三个高速互通口在榜头镇布设,榜头镇将彻底从“交通边缘乡镇”变为“交通区域枢纽”,为新一轮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城镇路网建设,统筹抓好城镇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切实满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础建设彰显民本思想

博览城博览城该镇加快“园林宜居城”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坝下-紫泽幸福家园试点村”为重点,先后完成泉山、桃源、莲墘、南溪卧龙安置区等新村建设。“幸福家园”坝下紫泽片区按照城乡一体化“三通、四绿、十配套”要求,共策划生成22个项目,总投资约6.8亿;完成仙榜路工艺走廊“三旧”改造及立面深度改造等相关工作,展示艺都新形象。榜头中学于2013年10月顺利通过省二级达标。

高中评估验收,榜东小学等7个校安工程如期完成。全镇共5所学校通过市级文明校考评,县级文明学校14所。镇里投资200万元建设榜头消防中队,保持社会安定稳定;同时投资42万元在坝下工艺村建立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服务流动人员;榜头卫生院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赤荷、莲墘、东桥等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镇39个村(居)通信、用电、交通、广播电视、饮用水安全工程实现野村村通冶。实现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覆盖,39个村(居)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大提升榜头的城镇建设水平和城镇形象。

旅游资源

榜头镇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东有 “九鲤飞瀑”、“天马名山”,乃仙游著名胜景,名闻遐迩,游人如织;西有鸡子古城,相传是古代雄关重地,优美传说,充满神奇;塔山踞于北,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木兰溪、仙水溪蜿蜒流淌,两岸平畴,粮丰蔗茂,百果飘香。濑榜公路、庄仙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集市繁荣,百业俱兴,社会祥和,安居乐业,榜头镇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马山

榜头镇榜头镇天马山是仙游四大景之一,在仙游县榜头镇上昆村境内的木兰溪北畔。天马山位于仙游县城东面15公里的榜头镇境内,海拔655米。因山势巍峨雄峻、壁立千仞、直插霄汉,似天马行空,故名。有天马、鳌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五峰,峰峰苍翠欲滴,宛如翠屏,风光绮丽,绵延十余里。山下有一潭名叫鼎湖,象一颗蓝幽幽的宝石嵌在山间。湖的一侧,有石宝、龙首、双兔、峭壁四峰;湖的另一侧,有一条登山小径,穿崖绕壁,蜿蜒而上,通往百米高的“天梯”。湖上方有七祭瀑布:鼎湖、丹宝、龙首、药槽、云门、天津、松关,各具特色。创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天马寺,就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天马山有五峰七漈。五峰分别是天马、龟柱、双兔、天梯和海日峰。七漈分别是鼎湖、丹室、龙首、药槽、天门、天津和松关漈,还有聚仙桥、小玉桥、水云乡、童子岩、观音冈、笔架山和蝙蝠洞等。景致天成,各具风姿。鼎湖,由峭壁上一道飞流倾注而成。湖的一侧,有丹室、龙首、双兔、峭壁等4景。另一侧是崎岖小径,蜿蜒上伸,这就是“天梯”。登上天梯,就到凌空飞架的聚仙桥。天马寺就坐落在桥上不远的青松翠竹丛中。寺的西侧,有一深潭,潭傍峭壁,临空上有清泉奔泻,经多次跌宕而坠人潭中。这就是天津漈和水云乡。天津漈上有一峰突起,险峻逼人,黎明时站在山顶上,能观看到壮丽的日出奇景,这就是海日峰。

天马寺创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系榜头云庄王剑洲所创建。继王剑洲主持天马寺的是其孙良忠和尚。经多次扩建,天马寺遂逐渐闻名。天马寺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只剩原寺上殿一座。“文化大革命”后,下殿已经修复。上殿正中有“秘诀延年”悬匾,是清代仙游县令杨卓廉手迹。另有一对楹联“人天出天游行自在,是马非马色相皆空”,系清光绪年间(1875—1908)刘锦龙撰写,至今仍保存完整。殿上还有古香炉1座。这三件文物被视为天马镇寺之宝。

1971年,天马水库建成,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又给天马山增添一处新景。1979年天马水电站建成后,入夜灯光点点,天马名山的景色,就越发瑰丽动人了。1980年,天马山胜景,已列为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榜头镇是仙游县一大镇,亦是市之大镇。然而2008年来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榜头镇曾被评为福建省百强镇之列,这的确让欣慰一时,那么当时原何如此兴荣呢?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中国经济亦处于转型期间,逐渐向工业转型,而榜头镇面对的问题有:

工业未能继续发展:有在榜头呆过的人,没人会不清楚立于灵山脚下成排成排轧钢厂,可想当时带来的效益是何等之大,而今却只能零星看到个别的轧钢厂仍在生产,仍在苦苦的挣扎着,难免让人惋惜。

农业优势不在:国家的改革开放,外国糖业大量涌进,其底成本严重冲击着中国糖业,进而影响到仙游县农业,进而使原本固有的农业优势淡然无存。

古往今来官企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相扶持,互为共存的。唯一能解释的企业与政府脱钩,政府未能即使的调整政策去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未能及时的调整其发展走向,未能定位企业的发展。榜头镇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未能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就是说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的力度仍不够,就镇真正能哪出来看的也只有坝下的木雕业。而木雕业也面临问题,就是集中度不够。可见榜头镇改革是势在必行。

全面调整榜头镇经济的布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提出“四导”思路,即产业引导,信息指导,观念开导,典型诱导。顺着这个思路,配合2013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一场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镇内展开。

榜头镇镇里成立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宣讲团,分成三组,划片包村,宣讲“榜头改革开放二十年”,宣讲“牢记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宣讲“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安定稳定”。春雨滴滴润心田。榜头镇农民听宣讲,看现状,找差距,比不足,痛切认为:思想观念滞后是制约经济阔步前进的主要原因。

从小农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家庭作坊到联合体,到个体企业,经过二十年的滚动发展,榜头镇已形成工艺美术、建筑材料、电力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全镇现有大小工艺厂1300多家,能工巧匠1.2万人。

榜头镇榜头镇三大产业曾有其辉煌的创业历程,但如果安于现状,满足于“小富”,不思奋进,何以能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腾飞”。不进则退!榜头的工艺品,其工艺水平,在行业内是一流的,但一流的工艺,卖不了一流的价钱。原因很简单:包装粗放,无序竞争。各业主为了拉客户,相互“杀”价。“杀”到最后,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变得愁云惨淡,裹足不前了。

榜头镇镇里曾试图对企业进行一些引导,如建工艺品一条街,组建集团公司,共创名牌等,但终因大部分业主无法接受而作罢。 这回宣讲教育活动,在全镇干群中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要放开手脚迎头赶上。镇里顺势利导,鼓励有加。

产业富镇(品牌战略推动经济繁荣)

该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十八大精神,加快构建以工艺美术产业为主体,文化创意产品为支撑的古典工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创品牌、育大师、促规范。配合举办中国(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博览会、“仙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红木家具经销商大会、“仙作中国行”等活动,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抱团营销,提升“仙作”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原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包装、物流等产业配套项目。进一步扩大产业的辐射面,带动服务业发展,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做大做强工艺产业,实现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全镇有各类工艺企业达29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年产值达60亿元,年增幅60%,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1位,中国驰名商标1家,福建省著名商标19家,福建省名牌产品17家,莆田市著名商标27家,年创产值52亿元,年上缴利税上亿元,产业从业人数6万多人,产业链条愈加强劲,带动辐射范围日渐扩大,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日趋响亮,极大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镇域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高位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2006年6.7亿提高到2012年的70亿,增长9.4倍;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1547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1.01亿元,增长5.5倍;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亿元,比2006年的2.79亿增长18.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6亿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县前列。

项目重镇(攻坚项目提升城镇形象)

2010年以来,榜头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省项目拉练检查和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为有利契机,以建设“一溪(木兰溪流域治理)、两高(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榜头段、莆永榜头段)、三园(仙游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油画产业园)、四走廊(仙榜工艺走廊、濑榜工艺走廊、艺都工艺走廊、坝下工艺走廊)和坝下紫泽片区幸福家园试点村”为重点,统筹有序推进“五大民生工程”(榜头消防中队、丰收水库建设、卫生院综合大楼、治安联防大队建设、集镇中心区改造)。这些项目的规划建设,大大提升了榜头镇的城乡建设水平。特别是2012年我镇10公里仙作工艺走廊的改造,共新建立面1600多间,改造店面600多间,拆除各类建筑物2万㎡,缆线下地22公里,道路拓宽11公里,达到了亮化、绿化、硬化、缆化、美化、畅通要求,艺都核心区的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圆满完成了省项目拉练检查工作任务,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榜头镇安排在建重点项目建设12个,项目总投资额为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为37亿多元,涉及征地1045亩,拆迁20300平方米。

产业

特色

榜头镇榜头镇工艺美术产业是榜头镇的特色产业,榜头镇已形成六雕(即木雕、竹雕、石雕、铜雕、骨雕、仿玉雕)、六编(即竹编、草编、藤编、艺编、塑编、棕编)三千多种系列产品。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迅猛发展,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榜头镇现有各类工艺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逾5万,成为区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开发建设中的坝下工艺生产集中区、宝泉工艺产业园和十里工艺长廊,正在发挥强劲的产业集聚功能,已初步形成了“以坝下工艺城为中心,仙榜路,濑榜路为走廊”的网状古典工艺集中区,进一步突显了榜头镇作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核心区的地位和带动效应。榜头镇溪尾村二十多家个私企业与亚欧美四十多家客商签订了“六编”工艺品供货合同,成交额共近2000万元。素以竹编、藤编、芒编、草编、塑编、棕编“六编”工艺品闻名海内外的溪尾村,不断更新工艺品种,挖掘技艺潜力,深受海外客商青睐为发展“订单企业”,榜头镇工商部门挂钩帮扶溪尾专业村发展“六编”企业。工商人员经常深入企业,传科技,送信息,帮技改,使该村“六编”工艺品源源不断漂洋过海,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小康生活,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

榜头镇榜头镇榜头镇种植席草历史悠久,为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镇政府鼓励席农继续发展传统特色产业。榜头镇种植席草1000多亩,可收入200多万元。榜头镇的灵山、下明、东宫、新郑、岭下等村种植席草1000多亩,可收刈席草1000多吨,产值200多万元。为了增加席草产品附加值,榜头镇席农积极引进编织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自动草席编织机每小时可生产4张草席,提高功效数十倍。榜头镇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榜头镇是仙游县有名草席生产镇,生产的草席销往浙江、广东等省内外市场。

榜头镇团委积极响应镇党委提出“科技强镇”的号召,在团县委的引导下,主动向福建农林大学团委和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系,邀请由福建省农大专家教授和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来榜头进行科技扶贫活动。服务团一方面与镇相关部门领导探讨榜头“科技强镇”前景规划,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介绍新品种,分发科普宣传材料,进果场、入基地,针对果农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表示将把基地出现的典型问题反馈给省农大有关专家,必要时还可设立课题专门研究。“科技下乡活动”对榜头镇推广实用农业科技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村基层农业科技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村基层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文化

榜头镇坝下1万多人口的村庄,却形成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红木明清古典家具产业,成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

坝下,是仙游县榜头镇的一个村。榜头镇以这个村为中心形成的红木明清古典家具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5个亿,而且近几年以每年增长1个亿的速度发展。在红木古典家具消费力最旺盛的北京市场,坝下的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榜头镇榜头镇坝下村的全部人口只有1万多人,而在坝下从事古典家具和雕刻行业的人员达到了1.5万人左右,正式注册的工厂企业达300多家,其中产值超过千万元的有近20家,家庭作坊更是难以计数。这个行业以坝下为中心扩展到邻近村落,整个榜头镇的从业人员多达两三万人,并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

在家具生产的带动下,坝下成为吞吐量巨大的仿古家具原料集散地,有一批人专门经营红木木材,还派生出专门为厂家提供包装、运输等服务的企业,单是专门负责销售坝下古典家具的驻京仙游籍人员就有几百人。

仙游坝下,已经成为与河北大城、广东大涌并列的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明清家具艺术委员会已“落户”仙游,仙游县是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坝下是“都城”之所在。

从清末开始,坝下的民间家具制作就已闻名遐迩。而仙游木雕作为中国三大木雕之一,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改革开放后,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坝下木雕工艺品业的兴起,在外地工艺品批发商的引导下,坝下生产的仿古家具借着木雕的销售渠道出现在市场上,完成了初步积累的坝下厂家开始大面积使用印度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木材,生产明清款式的家具,营销人员主动出击,进军北京市场,销售价格也开始突飞猛涨。

仙游榜头镇木雕发展最有前途,因为仙游的文化传统和雕刻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优势。“文化人做家具”,在当前看来只是坝下人的一种自我期许。从“艺人”到“文化人”的转化,恰恰是坝下家具生产向文化产业跃升的迫切要求对于福建这样一个传统资源丰厚的工艺美术大省来说,坝下人的梦想和努力,坝下人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奇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风味美食

罐头

榜头镇是福建省著名的粮果区。不仅荔枝、龙眼、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而且还享有“蔗乡”之称,是中国重要产糖区之一。

兴化米粉

榜头镇榜头镇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物产丰富,鸡卷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海蛎饼用地瓜粉、豆腐为原料,拌葱、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制小瓢中,夹心生海蛎油炸。酥脆香甜,沾蒜泥酱醋,更爽口宜人。

麻丸

用瘦猪肉为料,锤打成浆,加上尾梨、硼砂、胡椒、姜汁等佐料,括成小圆珠,放在热水中烫熟。食用时加上清骨汤,是有名的汤肴。

仁丹糕

用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趁热撒上白砂糖,甜、咸、酸味道齐全,病人和老幼食用尤为适宜。

芜糕

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芜草)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蒸煮后,蒲荷味渗进米糕,香气袭人,是独特之糕点。赤饼将面粉拌成团,再用平锅烫成面皮,然后用数张面皮裹炒熟的花生粉、芝麻,中上白糖等即成。皮韧馅甜,香味满口。

蓼花与麻筒

仙游县生产“蓼花”与“麻筒”的历史悠久。“蓼花”,以糯米、蔗糖、纯碱、麦芽糖为原料,经制作成冬瓜样的白果条后,油炸为蓼花胚。如沾满蓼花米即成“蓼花”,若沾满炒芝麻,由成为“麻筒”。“蓼花”与“麻筒”均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的特点。仙草冰俗称“仙冻”。用当地出产之仙草,煮成仙草水,加上曲粉,冷却后便凝成黑色的仙草冰,性清凉,能祛火,切成小块,拌冷开水及白糖,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

红团

过年做红是仙游民间所特有,与仙游毗邻的福州泉州等市、县没有这种风俗仙游这种内俗起源于何年代已无可考,但它是民间信仰的产物。古代仙游民间过年要祀神,红最早是作为供品出现的。

过年是以旧迎新的节日,不管在旧的一年中生活过得红火的、一般的、不顺意的,都希望来年过得好,于是大家都想图个吉利,而“红”是吉利的象征,如贴春联、挂红灯、(女人)穿红衣等,当然供品也要来个红的,红团红红的圆圆的,寓全家团团圆圆,大吉大利之意。

红团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馅一般有糯米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三种。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放入糖水中煮,用文火,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再把它与煮烂捣碎的绿豆、糖混和成团状。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

皮的一般原料是糯米粉,现代也有用面粉替代的,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米或面团,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花纹,中间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

印好的红团的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仙游人称鸡蕉叶)或一种大栲树叶(俗称红团叶)垫底,置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约20分钟后,打开蒸笼,红艳艳,香喷喷,亮闪闪的红团立刻呈现在眼前。

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

别看红团用料很普通,它可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乐收不。

红团不但礼重,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吃。它不但甜,而且香,特别是绿豆馅或糯米绿豆馅的红团更香、更软,冷却后的红团,表面硬梆梆地,只要稍微加热,马上变软,口感特好。民间有句口语做“红团绿豆馅,没吃想大错。”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榜头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6]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