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

虹影

中文名 虹影
职业 作家、诗人、导演
星座 处女座
主要成就 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2005年罗马文学奖
出生地 重庆
代表作品 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虹影虹影虹影,早已名闻海内外华文读者圈的英籍华人女作家,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受争议的作品一样长期受到读者关注。通过写作,她不断出走与回归,并借此寻找自己。近日,虹影的新作《53种离别》在中国大陆出版。

1962年9月21日虹影出生在重庆市,她的家在长江南岸。

虹影在家中排行老六,因为私生子的缘故受了不少白眼。其称,“我六岁时,黄皮寡脸,头发稀得打不起一个辫子。头脑迟钝得连过路收破烂的老头都惊奇。最后,母亲也失望了。左看右看都嫌我多余,决定将我送到四川忠县舅舅家。”在其绝望之时,母亲接她回重庆市上学。

高考落榜后之后,她被一所轻工业中专学校录取。专业是会计助理,学校在嘉陵江北边的一个乡镇上。

两年后虹影毕业,找了一个工作。她尽量争取外出,出差,请事假,后来干脆请了病假,说回家休养,实际上是只身逛荡在这个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她开始写诗,开始四处游走。北方,走得最远的是沈阳和丹东,靠近朝鲜,南面是海南岛、广西,濒临越南,东边是长江下游一带,一个个城市,无目的地乱走,有目的地漫游。大部分时间她埋头读书,什么书都读。也一个劲写诗写小说,赚稿费维持生活。

离家多年,1989年年初虹影回了一次家,听到了生父三年前去世的消息。

1988年开始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

1989年2月,虹影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后来到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

曾有一段时间,虹影对诗歌十分狂热痴迷,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那时,她偶尔读到了一首诗,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该诗作者是赵毅衡。1990年底,北京的一个作家介绍虹影认识了从英国回来的赵毅衡。

1991年,虹影办理了去英国的留学签证。并在当年5月与赵毅衡在英国南温布顿教堂举行了婚礼结婚。

赵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莎学专家卞之琳先生,是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在北京相识后,赵毅衡开始追求虹影。

2000年9月21日,独自回到北京的虹影在京顺路边的望京小区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两卫的房子,开始定居北京。2003年虹影与赵毅衡离婚。其间有多少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在虹影的小说《好儿女花》中爆出其和“小姐姐“共侍一夫的情史。这或许是引发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4 年深秋,在一个住在北京的英国记者朋友的生日聚会上,虹影认识了英国作家亚当威廉姆斯。

2006年,虹影的母亲因病去世后,她感到自己终于长大。她在梦中对母亲说,“这一次,我只想找个爱人,而不是一个父亲”。

现在北京2013年9月21日,华人女作家虹影一袭白衣,牵着丈夫和女儿,面带微笑出的读者面前。这一天是她的51岁生日,她来参加出版社为其准备的生日会。

2021年10月31日,编剧并执导的电影《月光武士》开机。[8]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时间 片名 职务
2021年
月光武士[9] 编剧、导演

注:部分时间为开机时间

出版书籍

时间 片名 职务
2021年
月光武士[9] 编剧、导演

荣誉记录

时间 作品

出版社/期刊/公司

1983年2月 《组诗》 重庆工人作品选2期
1988年4月 《天  堂鸟》 重庆工人
1992年9月 《背叛之夏》 台湾文化新知出版社
1993年4月  《伦敦,危险的幽会》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3年10月 《墓床》 作家出版社1993年(与赵毅衡合编)
1993年12月 《以诗论诗》 北方文艺出版社(与于慈江合编)
1994年 10月 《你一直对温柔妥协》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年 8月 《玉米的咒语》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5年 8月 《玄机之桥》 云南人民出版社她们文学丛书
1995年 8月 《异乡人手记》 云南人民出版社她们文学丛书
1995年 12月 《纽约的恋人们》 华侨出版社(与韩作荣合编)
1996年2月 《双层感觉》 华侨出版社
1996年6月 《带鞍的鹿》 繁体字台湾三民书局
1996年10月 《六指》 北京华艺出版社
1996年10月 《海外中国女作家小说散文精选编》二卷 珠海出版社
1997年1月 《Zommer van verraad》  荷兰文Meulenhoff 出版社
1997年2月 《女子有行》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7年4月  《Sviket Sommer》  挪威文Tiden Norsk出版社
1997年5月  《饥饿的女儿》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7年5月  《风信子女郎》 繁体字台湾三民书局
1997年5月  《L'ete des trahison》 法文De Seuil出版社
1997年6月 《Summer of Betrayal》 英国Bloomsbury、美国Farrar Straus & Giroux出版
1997年7月  《里切之夏》  日文青山出版社
1997年10月 《Der Verratene Sommer》  德文Krueger出版
1997年11月  《L'Estate del Tradimento》 意大利文Mondadori 出版
1998年2月  《Er veranr de la traicon》  西班牙文Plaza & Janus出版
1998年4月 《Svekets Sommer》 瑞典文Norsedts出版
1998年7月 《白色海岸》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8年8月 《Sommerens Gorreaederi 》  丹麦文Gyldendal出版
1998年9月  《Honger-Dochter》 荷兰文Meulenhoff出版社
1998年10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英文Bloomsbury出版
1998年11月 《Figlia Flume 》  意大利文Mondadori出版
1998年12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 澳大利亚Allen & Unwin出版
1999年1月  《辣椒式的口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年1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美国Grove/Atlantic出版
1999年2月 《快跑,月食》 繁体字台湾唐山出版社
1999年2月 《 镜与水》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1999年4月 《Flodens dotter》  瑞典文 Nordstedts 出版
1999年5月 《 K》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9年8月  《Dag og Tid》 挪威文Tiden Norsk 出版
1999年9月 《A Lipstick Called Red Pepper》 德国Edition Cathay 出版
1999年9月 《Une Fille De La Faim》 法文De Seuil出版
1999年10月 《Joen Tytar》 芬兰文Otava 出版
2001年1月  《K》 瑞典Norsedts出版
2001年4月   《虹影精品系列》五卷 漓江出版社出版
2001年5月  《Verao da Tracao》 葡萄牙文Livros do Brasil出版
2001年6月  《饥饿的女儿》 以色列Kinnernet 出版
2001年7月  《海外中国作家小说散文选》四卷 (与赵毅衡合编)工人出版社
2002年1月   《K》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2月 《阿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 《K》 英文 Marion Boyars出版
2002年5月  《阿难》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虹影打伞》 知识出版社出版
2002年10月  《Korn tou Potamou》 希腊文Govostis出版
2003年1月  《孔雀的叫喊》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孔雀的叫喊》 知识出版社
2003年1月 《Le livre des secrets de l’alcove》 法文De Seuil出版
2003年3月 《Corka rzeki》 波兰文Bertelsmann Media出版
2003年4月 《火狐虹影》 远方出版社
2003年5月 《虹影精品文集》   知识出版社
2003年11月  《英国情人》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年12月 《上海王》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 《上海王》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1月 《鹤止步》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火狐虹影》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4月  《Die chinesische Geliebte》 德文Aufbau出版
2004年4月 《K tehung tou epwta》 希腊文Metaichimo出版
2004年6月 《Peocock Cries》 英文Marion Boyars出版
2004年7月 《绿袖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8月  《绿袖子》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8月 《谁怕虹影》 作家出版社
2004年9月  《饥饿之娘》 日文集英社出版社
2004年11月  《EI arte del amor》 西班牙文Grup-62出版
2005年1月  《康乃馨俱乐部》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上海之死》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5年2月 《虹影长篇修订本精选》三卷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鹤止步》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K》 意大利文Ganzanti出版
2005年3月  《上海之死》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3月 《谁怕虹影》 繁体字台湾联经出版社
2005年4月  《K》 斯洛文尼亚文Ucili出版
2009年9月 《好儿女花》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10月 《小小姑娘》   译林出版社
2013年7月 《53种离别:一种自我教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奥当女孩》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里娅传奇》 贵州人民出版社

以上数据来源:[7]

个人生活

时间 作品

出版社/期刊/公司

1983年2月 《组诗》 重庆工人作品选2期
1988年4月 《天  堂鸟》 重庆工人
1992年9月 《背叛之夏》 台湾文化新知出版社
1993年4月  《伦敦,危险的幽会》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3年10月 《墓床》 作家出版社1993年(与赵毅衡合编)
1993年12月 《以诗论诗》 北方文艺出版社(与于慈江合编)
1994年 10月 《你一直对温柔妥协》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年 8月 《玉米的咒语》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5年 8月 《玄机之桥》 云南人民出版社她们文学丛书
1995年 8月 《异乡人手记》 云南人民出版社她们文学丛书
1995年 12月 《纽约的恋人们》 华侨出版社(与韩作荣合编)
1996年2月 《双层感觉》 华侨出版社
1996年6月 《带鞍的鹿》 繁体字台湾三民书局
1996年10月 《六指》 北京华艺出版社
1996年10月 《海外中国女作家小说散文精选编》二卷 珠海出版社
1997年1月 《Zommer van verraad》  荷兰文Meulenhoff 出版社
1997年2月 《女子有行》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7年4月  《Sviket Sommer》  挪威文Tiden Norsk出版社
1997年5月  《饥饿的女儿》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7年5月  《风信子女郎》 繁体字台湾三民书局
1997年5月  《L'ete des trahison》 法文De Seuil出版社
1997年6月 《Summer of Betrayal》 英国Bloomsbury、美国Farrar Straus & Giroux出版
1997年7月  《里切之夏》  日文青山出版社
1997年10月 《Der Verratene Sommer》  德文Krueger出版
1997年11月  《L'Estate del Tradimento》 意大利文Mondadori 出版
1998年2月  《Er veranr de la traicon》  西班牙文Plaza & Janus出版
1998年4月 《Svekets Sommer》 瑞典文Norsedts出版
1998年7月 《白色海岸》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8年8月 《Sommerens Gorreaederi 》  丹麦文Gyldendal出版
1998年9月  《Honger-Dochter》 荷兰文Meulenhoff出版社
1998年10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英文Bloomsbury出版
1998年11月 《Figlia Flume 》  意大利文Mondadori出版
1998年12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 澳大利亚Allen & Unwin出版
1999年1月  《辣椒式的口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年1月  《Daughter of the River》  美国Grove/Atlantic出版
1999年2月 《快跑,月食》 繁体字台湾唐山出版社
1999年2月 《 镜与水》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1999年4月 《Flodens dotter》  瑞典文 Nordstedts 出版
1999年5月 《 K》 繁体字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9年8月  《Dag og Tid》 挪威文Tiden Norsk 出版
1999年9月 《A Lipstick Called Red Pepper》 德国Edition Cathay 出版
1999年9月 《Une Fille De La Faim》 法文De Seuil出版
1999年10月 《Joen Tytar》 芬兰文Otava 出版
2001年1月  《K》 瑞典Norsedts出版
2001年4月   《虹影精品系列》五卷 漓江出版社出版
2001年5月  《Verao da Tracao》 葡萄牙文Livros do Brasil出版
2001年6月  《饥饿的女儿》 以色列Kinnernet 出版
2001年7月  《海外中国作家小说散文选》四卷 (与赵毅衡合编)工人出版社
2002年1月   《K》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2月 《阿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 《K》 英文 Marion Boyars出版
2002年5月  《阿难》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虹影打伞》 知识出版社出版
2002年10月  《Korn tou Potamou》 希腊文Govostis出版
2003年1月  《孔雀的叫喊》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孔雀的叫喊》 知识出版社
2003年1月 《Le livre des secrets de l’alcove》 法文De Seuil出版
2003年3月 《Corka rzeki》 波兰文Bertelsmann Media出版
2003年4月 《火狐虹影》 远方出版社
2003年5月 《虹影精品文集》   知识出版社
2003年11月  《英国情人》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年12月 《上海王》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 《上海王》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1月 《鹤止步》  繁体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火狐虹影》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4月  《Die chinesische Geliebte》 德文Aufbau出版
2004年4月 《K tehung tou epwta》 希腊文Metaichimo出版
2004年6月 《Peocock Cries》 英文Marion Boyars出版
2004年7月 《绿袖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8月  《绿袖子》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4年8月 《谁怕虹影》 作家出版社
2004年9月  《饥饿之娘》 日文集英社出版社
2004年11月  《EI arte del amor》 西班牙文Grup-62出版
2005年1月  《康乃馨俱乐部》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上海之死》 繁体字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5年2月 《虹影长篇修订本精选》三卷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鹤止步》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K》 意大利文Ganzanti出版
2005年3月  《上海之死》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3月 《谁怕虹影》 繁体字台湾联经出版社
2005年4月  《K》 斯洛文尼亚文Ucili出版
2009年9月 《好儿女花》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10月 《小小姑娘》   译林出版社
2013年7月 《53种离别:一种自我教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奥当女孩》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里娅传奇》 贵州人民出版社

生活住所

年份 作品 项目
2009年 0 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
2009年
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2008年 《饥饿的女儿》 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
 2005年 《饥饿的女儿》 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2002年 《K-英国情人》 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
2002-2003年 - 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
2000年 - 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
1997年 《饥饿的女儿》 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
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



以上数据来源:[10]

作息时间

年份 作品 项目
2009年 0 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
2009年
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2008年 《饥饿的女儿》 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
 2005年 《饥饿的女儿》 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2002年 《K-英国情人》 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
2002-2003年 - 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
2000年 - 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
1997年 《饥饿的女儿》 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
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



率性而为

人物评价

虹影是著名作家,她在英国的家位于伦敦郊外一个叫MORDEN(摩顿)的地方,家中有一个花园和大玻璃房子。门前有一棵梨树,两棵苹果树,一棵桃树。房子是虹影用卖《背叛之夏》这本书的钱买的,她像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划时代的宣言:“女人要有一间房子”那样快乐地生活。

虹影虹影英国人一般用淡粉色漆房子,但虹影用的是鲜艳的蓝色,车也是鲜亮的红色。刚油漆好房子的时候,很多路过的当地居民都停下来看,指指点点地觉得很奇怪,还有一个邻居说她这是在犯罪!她听了哈哈大笑,当然是等这个邻居走了才笑。榛子街很幽静,两排柳树垂青。居民大都是英国退休人员,很安全。房子是一个有前后花园的两层楼房子,门前有停车位。虽说在英国乡下,但却在地铁第四区,离地铁站只有3分钟,很方便,又躲开了喧闹。她过着一种朴素的隐居生活:读书、写作、种花和养鱼。

别墅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大花园,花园里有许多小动物,动物都特别通人性,她和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有几次,虹影发现她放在楼上的戒指什么的小东西不见了,觉得很奇怪,后来邻居告诉她,一定是小鸟衔走了,它们会把戒指送给自己的情人!在花园里,偶尔还能看到漂亮的红狐狸,她在花园里种了豌豆,它跑来偷吃,后来她改种花了,它就不吃了……她在挖鱼塘的时候,发现有一只邻居家的猫一直蹲在旁边,她还害怕它会等养上鱼以后来抓鱼,没想到,它成为了鱼塘的守护者,天天来看着,不让别的猫接近![2]

人物访谈

虹影一天的生活由做饭洗衣整理花园和写作组成。每天上午7点钟起床,吃过早饭就开始上网,看看新闻,到中文网站看看现在的人都在写什么东西。到10点钟就出去走走,11点钟回来做饭。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下午她才开始写点东西,一般写两个小时。有时两人都在家的时候,会去见朋友。一般晚餐会做得丰盛一些,吃完晚饭她们看看电视新闻,如果没有好看的电视剧,就看DVD,然后会在12点钟以前睡觉。晚上把斜窗打开,满天闪耀的星星给她带来无尽的幻想和思念,她知道此刻中国正是阳光灿烂之时,下笔时会特别流畅。

虹影的书房里挂着一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半裸的东方女人画像,像蘑菇样的植物遮挡着女人的下体,蛇缠绕在身上,女人在抽烟。在这样具有神秘主义风格的房间里,她穿着宽大的衬衫快乐地写作,写出一部又一部引起世人争议的长篇小说。[4]

有时候,虹影会将IBM最轻的ThinkPad手提电脑夹在腋下,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榛子街的“红狮子”、“绿宝石”、“水磨坊”等酒吧里。在酒吧里看足球最过瘾,有众多的女球迷,而每个英国人都像是疯子,因为足球就是他们发明的。

虹影有很多喜欢她的异性,迷她书的人,平均每天都要从出版社转来几封信,一个黑客还打入了她先生的E-MALI,吓人一跳地给她发了封求爱信。一个在丹麦的女性求爱者,甚至边画边写,把她的样子和自己的样子想当然地糅合在一起。她觉得英国的男性很怪,信写得情真意切,但见面看到她像个小女孩时,马上都变得很绅士了。她笑着述说她的危险幽会,总是那么自信。

2003年访谈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柔软地毯上,虹影提着她的高跟鞋踩着丝袜走路。她的无拘的天真,招来管理博物馆的衣冠楚楚的英国先生友好的干预。但不等这位绅士转过身,她又迅速地脱下她的鞋子。她太在乎顺从自己的天性,以致常常违规。先生则离她远远的,害怕与她为伍,他严肃地说他不喜欢她这么做,这就是他的性格与她互补的地方,她混乱反叛他安详宁静,所以他们到现在也没有厌倦对方。

在榛子街的郊区生活里,虹影最感动的是参加了玛拉丈夫的葬礼。每个人都送自己的礼物给玛拉,讲死者生前的笑话,送去他喜欢的烟斗、威士忌等,她送去了中国的一对蝴蝶标本。葬礼后大家就去酒吧喝酒,快乐地享受人生。有天蝴蝶的翅膀掉了一片,她告诉玛拉,是她的丈夫回来看她了,玛拉感动得流了泪。她觉得住在这样的地方,很人性。

写作需要xx与灵感,虹影经常离开伦敦的家独自周游列国,一会儿在法国,一会儿在西班牙,一会儿在马尼拉,一会儿在上海,永远都是一个流浪人。绿色的小皮箱和一个背包跟着她走遍了世界各地,包里是三样东西:笔记本电脑、证件和皮夹子;还有两双鞋子,一双是好走路的鞋子,一双是出席正式场合的鞋子。重庆、北京和伦敦,是她生活中三个重要的城市。重庆是她的家乡,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她喜欢北京,这里有许多朋友,有各种人;而伦敦是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她能安静自在地写作,过一种优雅与偶尔冒险的生活。

2009年访谈

虹影虹影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虹影划分到海外华文文学界作者现在海外华文写作成就非常好,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形成了完整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批人走向世界以后,他们对海外华文写作的一种冲击,和从两地两域两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当中,再返回大陆,它所提供的文学经验,跟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方面,90年代以后的华文写作,对于中国大陆的写作,是一个贡献。比如,在这十年当中,有三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者,比如加拿大的张翎,比如虹影。女性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他们都提供了非常不同的文学经验,在文学史传承的意义上,在我们了解大陆文学板块和构成方面,这些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陈福民

虹影写的是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大家庭,是底层社会的一个家庭,但家庭关系特殊,兄弟父母之间都很特殊。在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写出了另一方面很复杂的东西,不是没有亲情,而是亲情也包含很多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这与人性的弱点是相关的,不因赞美家庭而掩盖这种危机。刚才白烨说她是现实主义,很真实讲出了家庭关系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虹影在这方面描写显得非常狠,尤其是写自己家的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事情,虹影显得特别真实。没有掩盖真实的人性,深入家族细微的关系中,看到最基本的社会层面显现出人性的冲突。——解玺章

虹影写《饥饿的女儿》开始,就用的是现实主义笔法,而她的现实主义笔法特别凌厉。严酷冷酷的现实,写的特别真实,可是说是心狠手辣的现实主义,这是特点之一。——白桦

从力度上,《饥饿的女儿》更强一些,但是从技巧上,比《饥饿的女儿》更好些,《好儿女花》的剪裁、编排、伏笔,都是不慌不忙展现,这是虹影在写作技巧上最好的一本书。不太适宜匆匆一翻,更适合慢慢阅读。——止庵

我觉得,虹影这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恰恰忽略掉了情与性的反思。虹影的《K》是所有作品中情与性反思到一个高度的作品。不管写母亲还是自己,都没有过多写床上的描写。还有一点,我不同意女性作家要从经验出发,男性作家以经验出发,塑造的女性是不够丰富和丰满的,这就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必要性。但女性主义文学从自身经验出发时很少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经验出发,也应该是超验的。——于闽梅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