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校门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7年的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并更名为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1997年4月重庆百年光彩经济技术学校于重庆市永川区创建;
2001年4月重庆百年光彩经济技术学校升格为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6月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停止招生,并将原永川区光彩大道校区资产全权转售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同时将最后一届2004级大三学生交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托管。
2008年6月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于重庆市铜梁区复校,经教育部批准并更名为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新恢复招生。
学校有教职工435人,专任教师299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3名,研究生以上学位172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名,“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学校教师分别来自于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还聘请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1]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部分专家教授:石美珊、夏力、游祖元、郭少东、李明、卓昌勇、李君俊、李虹、刘大云、皮传荣、徐流、李沂平、程闯、邓明艾、周义芳、倪选林、聂卫东、李倩、唐超平、杨素珍、周萍、丁基群、胡朝阳、潘光玲、陈尚虎、彭斯远[3]
硬件设备
学校具有高配置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全功能数字化教室、标准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高标准配置演播室、摄影摄像室、微机室、语音室、电视节目制作室、画室、艺术创意室、非线性编辑室、图形工作站、动漫画实训基地、形体艺术室、灯光室、化妆室、物流与报关实习实训基地、微型企业创业园、云媒资共享实验室(手机电视台)等校内学习和实训平台。
就业护航
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怡亚通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了以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为核心的“众创学院”,与华三通讯技术公司合作成立了“华三网络学院”,与华龙网、大渝网、深圳电视台、经济日报、中铁华夏、重庆茂洋、重庆广电集团、上海佳吉物流、北京通用航空、立方国际数字科技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开设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立方国际可视化”、“国际邮轮乘务”、“北京通用航空服务”等定向班。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实现零距离上岗。学生顶岗实习率达100%,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
据2020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现有3个二级学院:现代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数字媒体学院,26个专业。
学院 |
专业 |
类别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秘 |
专科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专科 |
|
社区康复 |
专科 |
|
公共卫生管理 |
专科 |
|
电子商务 |
专科 |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专科 |
|
物流管理 |
专科 |
|
财务管理 |
专科 |
|
数字媒体学院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专科 |
传播与策划 |
专科 |
|
录音技术与艺术 |
专科 |
|
播音与主持 |
专科 |
|
艺术设计 |
专科 |
|
动漫制作技术 |
专科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专科 |
|
人物形象设计 |
专科 |
|
摄影摄像技术 |
专科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专科 |
|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
专科 |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
表演艺术 |
专科 |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专科 |
|
现代教育学院 |
应用英语 |
专科 |
学前教育 |
专科 |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专科 |
|
资料来源:[4] |
学院 |
专业 |
类别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秘 |
专科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专科 |
|
社区康复 |
专科 |
|
公共卫生管理 |
专科 |
|
电子商务 |
专科 |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专科 |
|
物流管理 |
专科 |
|
财务管理 |
专科 |
|
数字媒体学院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专科 |
传播与策划 |
专科 |
|
录音技术与艺术 |
专科 |
|
播音与主持 |
专科 |
|
艺术设计 |
专科 |
|
动漫制作技术 |
专科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专科 |
|
人物形象设计 |
专科 |
|
摄影摄像技术 |
专科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专科 |
|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
专科 |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
表演艺术 |
专科 |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专科 |
|
现代教育学院 |
应用英语 |
专科 |
学前教育 |
专科 |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专科 |
|
资料来源:[4] |
截至2017年1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8个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产物流
校级精品课程:FLASH动画设计、报关实务、第三方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实务、播音创作基础、普通话语音规范、新闻学概论、后期合成1(AE软件基础)、UI(AI软件技术)、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等。
教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级别 | 批准日期 | 人员 |
1 |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109 | 石美珊 李辉 岳喜克 唐崇金 龚园媛 王雪芹 李小丽 |
2 | 三维动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109 | 卓昌勇 罗政府 秦亚军 卓佳 陈华 |
3 |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9 | 夏力、黄克彬、张芳 |
4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内化的途径: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4 | 夏力、杰永旎、岳喜克、潘满全、孟利华、谢荷梅 |
5 | 动漫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9 | 李明、孙永明、曾蒸、秦蓁、冯娅、龚咏枫、石苇、廖伟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级别 | 批准日期 | 人员 |
1 |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109 | 石美珊 李辉 岳喜克 唐崇金 龚园媛 王雪芹 李小丽 |
2 | 三维动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109 | 卓昌勇 罗政府 秦亚军 卓佳 陈华 |
3 |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9 | 夏力、黄克彬、张芳 |
4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内化的途径: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4 | 夏力、杰永旎、岳喜克、潘满全、孟利华、谢荷梅 |
5 | 动漫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省部级 | 201209 | 李明、孙永明、曾蒸、秦蓁、冯娅、龚咏枫、石苇、廖伟 |
校徽图形庄重大方,透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充分体现了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
校徽的图形是英文字母“M”(传媒“MEDLA”的第一个字母)的变形构成,亦是两个汉字“人”的组合构成。蕴涵三层意念。
第一层,两个汉字的“人”重叠相扣形成三个“人”字,寓意“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三人为众,即人民之意,象征学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象征学院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一切以学生和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象征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诚信品质及创新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人文素质、有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文教育目标。第二层,两个“人”字的相扣,一示校企携手育人,并肩树人,二示团结和睦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层是校徽的图形象形学院地处山城重庆,更寓意学院特立独行之鲜明特色,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气魄与态势。校徽的蓝色深邃凝重,理性大气,让人联想到自由翱翔的天空和自由航行的大海,象征着崇高与理智,希望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