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安非他明

二甲基安非他明

主要用药禁忌 不可长期服用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药品类型 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
药品名称 二甲基安非他明
运动员慎用 慎用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口服
目录导航

起源

安非他命首次合成是在1887年,由一位罗马尼亚化学家Lazăr Edeleanu在德国柏林完成的。 他把这种化合物命名为苯丙胺。它是一类源于麻黄碱的化合物。同年,日本人长井长义从麻黄中提取了苯丙胺。 直到1927年安非他命还未有作药物使用的记载,第一位实验了它的是精神类药物学家Gordon Alles,他合成了安非他命并以自己试验,只是为了寻找麻黄碱的替代品。在1933年(或1934年),Smith, Kline & French公司开始销售用于吸入器的安非他命挥发性基质,商标名Benzedrine。这是一种缓解充血的药物,尔后很快被用作其他用途。 M. H. Nathanson,一位洛杉矶物理学家,是最初使用安非他命用于科学研究的人之一。在1935年,他研究了55家医院职员使用安非他命后的主观感受,这些人都服用了20mg的Benzedrine。药物的两种普遍效果便是心情愉悦、疲劳减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安非他命被广泛用于前线士兵以抑制疲劳和增加警觉度。数十年的滥用状况使FDA禁止了Benzedrine吸入器,并在1965年限制了安非他命的处方用量,但非治疗使用依然泛滥。1971年,安非他命成为美国药品管制条例的表II类毒品。

发展

1942年,德国化学家家Xuazăr Feng Xingseberg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合成安非他命二次架构物二甲安非他命(dimethoxyamfetamine (DMA)),但是由于和安非他命效果相同,没有差异性效果而被冷藏。1982年,华裔美国科学家Xiang Li 在实验中发现,二甲安非他命(dimethoxyamfetamine (DMA))除了在上瘾性上和非他命相同外,人体试验中有着两个显著的差异。一是对中枢神经会产生作用,大幅度降低人体神经元透析率,从而使服用者暂时降低各种反应能力,对外界的刺激表现迟钝;其次是大幅度提高睾丸酮的水平,使垂体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人体对性交的渴望能达到临界值。

毒性比较

资料来自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关于常见管制药品其伤害性及成瘾性比较, 包括烟、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