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主要由2条α链和2条β链组成,少部分由(2α,2γ),(2α,2δ)组成。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长期接触所形成;HbA1c是β链N端缬氨酸与葡萄糖糖化的产物,正常占所有糖化血红蛋白总量的60%,HbA1c只占众多糖化血红素中的一种;糖化作用也会发生在α,β链上的赖氨酸上等(46糖分子的结合点)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先由血红蛋白β链N端缬氨酸的氨基与己糖(主要为葡萄糖)的醛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醛亚胺,称为前HbA1c。此反应迅速且可逆,又称不稳定型HbA1c。继而通过Amadori转位,分子重排形成酮胺,其速度缓慢且不可逆,称为稳定型HbA1c。
(1)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含量呈线性关系,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血糖不断波动,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逐渐生成的,短暂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不会受到进餐等情况的影响;
(3)糖化血红蛋白一旦生成不易分解。人体内的红细胞平均寿命是120天,在红细胞死亡之前,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含量
(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现在国内还没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标准,都是采用国外两大技术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NGSP)国际临床与实验室标准(IFCC)
相关技术指标对比:
方法学:阳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法国际上大多数厂商采用此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两大标准组织也是采用此方法来进行溯源认证的。
采用阳离子交换液相色谱原理,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带电性质不同吸附在层析柱上,然后经过改变洗脱液的PH值来达到分离糖化血红蛋白的目的,分离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经过光学检测器得到血样浓度的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经过软件数学模型拟合和处理,得到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最后由打印机打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