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镇

三道堰镇

人口 1.92万(2011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别名 古蜀水乡
下辖地区 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
城镇缩影 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
中文名称 三道堰镇
政府驻地 郫县三道堰镇汀沙街69号
外文名称 Sandaoyan
邮政区码 611741
殊荣 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
目录导航

简介

  从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出发,沿着沙西线一直向西,驱车只需15分钟,一座大型仿古牌坊便跃然眼前。这里,便是有着古蜀水乡之称的――三道堰镇。全镇幅员面积18.62平方公里,人口1.92万,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三道堰镇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9月被成都市政府确定为“成都市小城镇建设特色镇”,2007年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为全市60个优先发展新市镇之一,至今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古蜀水乡休闲旅游新市镇。 三道堰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 为主题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镇内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顶,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青石河栏傍河护佑,卵石小道逶迤弯曲,尽显的是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丰富多变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区位优势

  三道堰镇位于成都市近郊,东与郫县团结镇毗邻,西与郫县唐元镇、新民场镇接壤,南与郫县红光镇相连,北与彭州市、新都区相邻。距成都市区19公里、15分钟车程,距郫县县城6公里,距绕城高速公路8公里。境内有国家级二级公路郫彭路纵贯南北,沙西线横跨全镇,以及连接沙西线和三道堰城区的水乡大道,中心位置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商贸活跃,对周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的辐射作用。

  三道堰镇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两条河流纵贯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其得名因古望帝和从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来。地处成都市母亲河府河上游,岷江的两大支流――徐堰河、柏条河并行穿越镇域而过,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亲水性好,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古蜀水乡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镇域内无工业污染企业,镇内的柏条河和徐堰河两大河流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提供地,承担着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历史文化

  古镇静静地躺在百里长河,千年流水带着岷水的情感梳理着古镇秀美的容颜。只因有这一河好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古镇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着悠长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城镇建筑以亲水性为主题,临水而筑,以灰瓦白墙、小青瓦屋顶、高低错落的风火山墙、挑梁等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结合,是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镇域内有堰桥、堰桥文化广场、“三道堰”休闲公园、桥头花园、“三道堰古镇”大牌坊、“水乡坊”、“滨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于1923年的永定桥、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县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望江楼、闻水阁等特色景点,反映水乡图语的墙体画耐人寻味。正逐步恢复建于明朝的“五省会馆”(湖广馆、广东馆、福建馆、江西馆、陕西馆)、词库等特色景点。三道堰镇也是登山英雄彭仲穆的家乡。

基础设施

  三道堰镇首座交通“红绿灯”在镇环城路与郫彭路交叉口建成投入使用,为过往群众的通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三道堰镇党委、政府也将以此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的水乡休闲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环城路、滨河旅游快速通道、新团路三道堰镇段和镇文化活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交通:离成都19公里,仅20分钟车程,距县城仅6公里,郫彭路横贯南北,沙西线从镇东北穿过,沙三线连接沙西线和城区,村村通路。

  水:镇内目前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每日生活供水量100万吨。解决成都市区80%的供水,城市基础设施第一个BOT供水项目已并网供水。

  电:三道堰电力资源丰富,有装机容量3750千瓦的罗家桥水力发电厂;新建成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入运营。

  气:镇内有日供气3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配气站。

  通讯:光纤电视、通讯已实现村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在境内设有基站,实现通讯无盲区。

发展优势

  素以“古蜀水乡”著称的三道堰镇,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名镇。

  三道堰镇淋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通讯、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生态保护区”和“四川省小城镇试点镇”等多项殊荣。已有望阳阁、和境山庄、阅江楼、西港码头等星级农家乐,“堰上”生态休闲住宅正在建设中,多家企业相继汇集在这片热土上投资置业。

  在新的世纪里,三道堰镇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面对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第一要务,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动力,坚持培育产业、聚集人气、改善环境、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思路,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培育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积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道堰镇正在按“一城两河三线”的发展思路,重点以培育亲水休闲、运动休闲等旅游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古蜀水乡旅游特色镇。

人文景观

  1996年实施旧城改造以来,城镇规划以建设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主线,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路。将建设风格定为“川西民居、水乡特色”。通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形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小桥、流水穿插其间,显现出一幅安定、详和的风情画卷。

建筑特色

  三道堰镇建筑特色以“亲水性”为主题,沿柏条河两岸的吊脚楼、吟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围绕在永定桥周围,遥相呼应。微风拂过,碧幽的水面波光鳞鳞,置身其中顿感境深意长,让人留连忘返。

  城镇建筑总体部局通过对层数的控制和建筑平面的布置,显现出错落有致的小青瓦坡屋顶、高低错落的封火山墙、伸出檐的桃廊、有规律凹凸的阳台、平台与坡顶的交错,再现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

  城镇区域内的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绿树红花、青石河栏、卵石小道逶迤其中,在生态花园的映衬下,使小镇在古朴中充满芬芳气息,实现传统与现代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每年五月端午节的“龙舟会”,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直至2006年,已成功举办了51届。一年一度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文体活动为内容。加上物资交流大会,吸引了周边众多客人前来赶集观光,繁荣了市场,聚集了人气,提升了三道堰镇的对外知名度。

饮食文化

  三道堰镇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黄辣丁”、“炒大虾”、“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扬千里,招徕八方美食家纷至沓来。河畔的休闲港、饮食楼、水上人家更是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在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的秀水河畔,让人产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详的情怀。

旅游特色

  三道堰镇实施旧城改造以来,城镇规划以建设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主线,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路;建筑特色以“亲水性”为主题,建筑风格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古蜀民居、水乡特色”、滨河而居的人文环境。沿柏条河两岸的川西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再现了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绿树红花、青石河栏、卵石小道宛延曲折,使小镇在古朴中充满灵气和趣味,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优质的水资源,这里盛产天然黄辣丁、沙网鱼、红豆鱼等野生河鱼,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黄辣丁”、“炒大虾”、“戴大肉”等特色菜名声在外,八方美食家纷至沓来。境内和境山庄、望阳阁、阅江楼、尚水、河坝苑等餐饮企业,傍河而建、环境优美,已形成每日接待6000人次的休闲餐饮接待能力。这里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马术俱乐部——和境山庄马术俱乐部,内有荷兰皇家弗里斯兰母马三匹、荷兰温血马、俄罗斯系马驹、大量纯血马、纯血种公马、阿拉伯种公马及纯血母马等共9个品种;周末闲来骑马运动,不失为一种高尚健康的休闲方式。此外,倍受国家体育总局和业内人士关注,并多次获国家嘉奖的北京飞人俱乐部,开辟了运用三角翼、动力伞、轮式双人动力伞等飞行器进行编队表演、特技表演、拉烟表演、晚间烟花表演、条幅展示表演、三角翼跳伞表演、航拍服务、体验服务等飞行表演和体验项目,得到了服务对象和游客的高度赞扬。镇域特色景点、特色体验活动与丰富的水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特色餐饮,造就了三道堰镇独具特色的滨河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

工业

  镇内有西南地区最大、保障成都市90%饮用水的成都市自来水六水、城市基础设施第一个BOT供水项目及配套的助冽净水剂公司和泰克电器、嘉兴精密铸钢等规模以上企业及鑫鸿望食品、名匠木业等食品、制造工业项目。

农业

  勤劳的三道堰人民,依托传统农业,开展了水稻制种、川芎和蔬菜种植,是国家级丰粮工程基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汀沙大葱无公害蔬菜基地正

紧锣密鼓的建设。

  三道堰镇有二十余年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是全县重要的制种基地。县种子公司,省农科院等单位在该地的制种总面积约7000亩,品种以岗优、岗多、汕优系列为主,年总产量1500吨左右。该镇蔬菜种植规模较大,种类品种齐全。常年蔬菜面积2000亩,秋、冬蔬菜种植面积6000余亩,拥有大葱、大蒜、洋芋等特色蔬菜基地,分别布局在汀沙村,程家船村、界龙村。全镇种植大葱面积500余亩,年产量约3800吨,其中常年葱200亩,春、夏季产量在1800吨以上。秋洋芋900亩,产量540吨;春洋芋1000亩,产量600吨。大蒜1500亩,总产量约1500吨。还有大中棚蔬菜200余亩,以生产苦瓜、茄子、番茄为主,主要分布在程家船、青塔、炮通等村。 

  三道堰镇盛产樟州柚,全镇利用林盘地栽种樟州柚近500亩,年生产量已达75吨,于每年10月中旬开始上市。还有一定规模的川芎、花木种植。全镇川芎面积1100亩,总产量约200吨,主要分布于青杠树,界龙、炮通等村。花木约50亩,有黄桷兰、雪松、桂花、女贞、月季、塔柏,铁树等5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八步桥,汀沙、程家船等村。全镇小家禽养殖年出栏25万只,以蛋鸡、土鸡、土鸭、肉鸭、商品兔养殖为主,每年可提供各类禽蛋共1000余吨。并有种鹅规模20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3户,年生产种蛋共约5万个;美蛙养殖场1个,规模5亩,年产量达1万斤以上。

城镇建设

  该镇聘请专家进一步完善了三道堰城镇规划修编。集中精力对城镇文昌宫片区、汀沙农民新居、八步桥农民安置小区、罗家桥等6个片区进行了拆迁改造,共完成拆迁面积6.9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0.3万平方米,推动了300余户1000余农民向城镇集中。该镇城区面积已由改造前的0.2平方公里发展到0.5平方公里;针对镇财政资金馈乏的现状,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沙三线已全面建成通车;水乡大道、文昌宫路、水井坎街和永定街南延段等“三纵三横”城镇道路骨架建设基本完成;文昌宫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八步桥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景观廊桥建设已全面完工;景观索桥已完成地堪、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注重城镇配套

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汀沙花园、桥头花园和顺堰上街休闲花园。规范了城镇的门牌、指路牌、标牌等。设置了“三道古堰”遗址牌和三道堰镇的名人介绍牌,增添了城镇的文化内涵;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将城镇管理延伸至秦家庙段和八步桥段,将城区清扫保洁推向市场,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先后投入资金70余万元完成了3.5万平方米的郫彭路三道堰段临路建筑风貌改造和部分光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城区段路灯进行了改造;加大力度对柏条河和徐堰河城区段环境和排污管理,严格按水源管理和河道管理要求清淘、疏理,坚决制止直接排污行为,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发展战略

  “一城”重点要规划好城镇功能、规模配套设施以及建筑特色,达到“处处皆景观”的效果;

  “两河”即徐堰河、柏条河两条河流。根据河流的位置和水流的特点,把两条河规划成不同功能的休闲旅游区。柏条河重点以入驻亲水休闲项目为主,徐堰河重点以入驻不上运动休闲项目为主;

  “三线”即沙西线、沙三线和郫彭路。根据郫县沙西线休闲旅游的总体规划,制定沙西线三道堰段和沙三线休闲旅游规划。

社会事业发展

  三道堰镇将以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为目标,促进社会持续进步。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程序,完善机制,扩大党委会、党代会向群众开放,积极推进村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质量,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通过多种载体大力推进文明镇、村、社区创建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全民普法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不懈地“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弘扬社会正气。多渠道地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大精神文明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抓队伍、抓活动、出作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三是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加强科技推广与服务,在全镇培育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的良好氛围。继续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撤并校工作,提高初升高水平,为三道堰的孩子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四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把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扶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险工作,探索建立保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长效机制。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帮贫助学、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生产帮助、法律援助等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低保对象及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六是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由保稳定向创稳定的转变。七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八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发展

和境山庄

  和境山庄名曰山庄,实为园林。设计者匠心独具地将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川西民宅与日本园林的风格和它们各自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成为这一地区不可多得的合壁式园林。和境山庄体现的文化主题是“天人和一”的思想。“和”即是“与天、与地、与人相和谐”,“境”则意指凝重的文化品格,卓然超世的人生境界。因而山庄继承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神韵,艺术地提炼了自然山水的构成要素,以水(江水、湖水、瀑布之水)为脉,石(岩石、卵石、青石)为骨,草木(川西特有植物)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塑和展现大自然之景象。

  同时,和境吸取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经典作法,从美学角度考虑园内各物的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使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和境在主园中布局的一处“枯山水”庭园景即十分典型。这种常出现在禅宗庭内,以树木、岩石、天空、砂石勾勒,寥寥数笔即成的园林景致蕴涵着极深寓意。它是禅宗修行者眼里的“精神园林”。和境将其拿来我用,无非助喧哗尘世中之现代人找回本真写宁静。可见,设计者之用心之至善。和境注重文化气质的表现,衬托写意山水园的质朴与秀雅。即使一本、一石、一架藤蔓也以楹联匾额,书画诗对,深化着园林文化的品味。

  园内设有风味独具的“风”“花”“雪”“月”宴坊,并辅以自制的“十二花神陈酿”,形成和境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时至夏日,清风徐来,湖中荷香与四下飘逸,给人不饮亦醉的奇妙感受。行于和境,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春日于和境,观莺飞燕舞,鸟语花香;夏日于和境,听岷江之水,浩浩荡荡;秋日于和境,赏莲叶田菡萏妖娆;冬日于和境,感梅香沁人暖阳斜照。

望阳阁

  相传,二千年前鳖灵治理岷江,望帝亲临鹃城以北十余里的柏条河(岷江支流)督查,鳖灵临河修望帝寝宫,曰“望阳阁”。古堰大功告成,又建永定桥,意即长治久安。堰桥造福子民,粮桑丰盈、商贾云集,形成三道堰古镇,繁荣至今。古望阳阁虽毁,所幸锦城杨程先生在原址重建,既念先帝,又待游人。

  望阳阁乡村酒店居有古式阁楼客房十余间;娱有垂钓鱼、漂流、歌舞、棋牌;游有名花小径、竹木庭院、古式长廊和数百米亲水绿廊,与河水相印成趣。入夜更有篝火烧烤、音乐晚会、夜啤酒等,华光闪烁、波光粼粼,令人流忘返。

  古镇、古堰、古桥、古阁是我们与昨天对话的纽带;

  水车、水牛、水溪、水景是人与自然交融的灵物。

尚水

  尚水位于三道堰景观廊桥——堰桥以及文化广场旁边,依柏条河而建,在城区内,占地10余亩,接待能力350人。此地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是玩水、休闲好去处,会所以人为本,以生态定位,以品质立足,以特色服务为宗旨,是一座集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现代化度假村,是团体会议、朋友小聚、家人休闲的理想场所。内有多功能厅一个,豪华包间5个,每个豪包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园林设计独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住宿:标间8个,120元/间。会所主营特色菜:野生石爬子、土甲鱼、蛇、人工养殖娃娃鱼、梅花鹿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