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婆子传》。明代中期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阿娜的女子,情窦初开之际,对于男女之事心向往之,于是向“善于风情”的邻家少妇请教;这少妇便向她详细讲述了男女之间的大部分知识,包括性器官的不同、生育的奥秘、男女交合的基本内容和动作要领,当然,主要的方面在于交合时候的性感受以及如何体味到性的愉悦。应当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性启蒙讲座。在彼时,出现这样一位性知识丰富的少妇,确实令人惊奇;而阿娜能够遇到这样高明的老师,也是她的幸运。两性的肉体愉悦既然可以如此美好诱人,阿娜顿时就有了“欲得一人以少试”的渴望。她先是和到她家里做客的表弟初试云雨,尝得个中滋味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起来,寻找新的性爱对象成为她生活里的主要内容。到她39岁之前,她先后与包括其丈夫在内的13位男子发生了性关系,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她采取了主动挑逗对方的姿态;阿娜对于情欲的热爱和追求大胆疯狂,毫不隐晦自己在性活动中的各种细节和心理感受,很难让人想到她曾经是一个独守闺阁的淑女。实际上,类似于阿娜这样的女性在明清小说里并不少见。许多年轻的寡妇本来打算在平静中度过漫长的余生,但是在偶然的一次春游或者祷告活动中,却被一个貌美英俊的风流秀才或者一位惯会风月的和尚所勾引,她采取了拒绝的姿态却无济于事,最终失身于对方;她不免感伤于自己的贞节付诸东流,但同时也在带有暴力气味的肉体逐欢中感受到异常的喜悦;曾经的戒备之心便迅速转化为热烈的迎合和大胆的追求。她在肉欲的狂欢里放纵不羁,寡廉鲜耻。另一些温文尔雅的少女没有春色久旷的遭遇,但是当春花烂漫之际,也难免白昼漫长、夜晚寂寞的情怀;她更重郎才女貌的浪漫气味,只是因为对于风月懵懂无知,而一旦初尝个中滋味,则往往比寡妇更加疯狂。于是,道德上的约束在无边春色里脆弱不堪,感官的狂欢令她们如醉如痴。相较于今天的情欲生活,这些女性显得更为疯狂,因为她们的社交范围非常有限,所以在道德上容易出现更大的风险。比如阿娜,其性伴侣大部分都是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她丈夫的哥哥、弟弟和父亲,她的表弟,以及她家里的男性佣人等等。而少女和表哥表弟偷情的故事往往是一般小说里固定的模式。
本书又名《痴妇说情传》,有写春园丛书本、石印本及各种抄本流传。又有日本京都圣华房刊本。题“情痴子批校、芙蓉夫人辑”,分上下两卷。卷端有目录33则。正文中没有回目标题。书前有序,署“乾隆甲申岁挑浪月书于自治书院”;末有短跋,作“明治辛卯春木规子题”。半叶十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框高21.6公分,宽14.3公分。题「芙蓉主人辑;情痴子批校」。前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挑浪月序。为日本木活字印本。讹字甚多,如「钟」误为「钟」、「蓉」误为「荅」。日本皮纸印。计二十九叶。封面有签条,印「痴婆子传 完」。第二十九页末有「洛阳耳口王艸化户方寿延年植字」一行。查《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未收。
日刻本(3)据著录,各种古代小说辞典、百科全书、提要、总目,多云此书有乾隆二十九年刻本。按,乾隆二十九年挑浪月序中未言刻书之事,此外也无任何根据证明为乾隆间所刻。故原作「乾隆刻本」者,似应改作「清刻本」为妥。
又有日本刻本,书名为「痴婆子传」,作者项题「情痴子批校;芙蓉主人辑」,行款同此本。据《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载书影,似为另一日本木活字印本。日本藏本闻有明治四年(1871)木规子跋。
宣统二年(1910)上海新新小说社铅印本。封面题《新痴婆子传》,卷端题《痴婆子传》。《总论》谓“迷信只有害处,没有益处,关于世道人心大有影响。愿普天下兄弟妹妹取而读之,豁然有悟,则著者之功不虚也夫。”2000年,台湾大英百科出版《痴婆子传》ISBN: 9789578592421。
上卷 | 倾谈往事 |
少妇谈情 | |
属意少艾 | |
情挟慧哥 | |
妹恚逐慧 | |
迁慧就传 | |
目挑俊仆 | |
昏暮佳会 | |
于归欒氏 | |
盈郎奉命 | |
花下传情 | |
陡遇大徒 | |
曲栏遇伯 | |
下卷 | 翁私沙氏 |
探姆遇翁 | |
乐幸双美 | |
克饕探意 | |
子貌不肖 | |
出闺私费 | |
盈郎立遇 | |
二媳称觞 | |
礼聘香蟾 | |
旧好相接 | |
延师课子 | |
青莲私谷 | |
西楼称快 | |
谢绝旧好 | |
众人遗恨 | |
詈逐慧哥 | |
事败见逐 | |
还归母氏 | |
皈依三宝 |
上卷 | 倾谈往事 |
少妇谈情 | |
属意少艾 | |
情挟慧哥 | |
妹恚逐慧 | |
迁慧就传 | |
目挑俊仆 | |
昏暮佳会 | |
于归欒氏 | |
盈郎奉命 | |
花下传情 | |
陡遇大徒 | |
曲栏遇伯 | |
下卷 | 翁私沙氏 |
探姆遇翁 | |
乐幸双美 | |
克饕探意 | |
子貌不肖 | |
出闺私费 | |
盈郎立遇 | |
二媳称觞 | |
礼聘香蟾 | |
旧好相接 | |
延师课子 | |
青莲私谷 | |
西楼称快 | |
谢绝旧好 | |
众人遗恨 | |
詈逐慧哥 | |
事败见逐 | |
还归母氏 | |
皈依三宝 |
芙蓉主人,其名及履历不可考。以《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西两晋志传》中雉衡山人(明杨尔曾)序内有“而后之作《金瓶梅》、《痴婆子》等传者”句。明末清初李渔作的《肉蒲团》和三徐堂复明本《东西晋演义》无名氏序和康熙间刘廷玑《在园杂志》引及此书,故为明人所作无疑。
胡令毅先生在《〈痴婆子传〉的作者问题》一文中主张《痴婆子传》的作者为一女性。
《痴婆子传》在叙事上却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小说在语言上相当的流畅自然,情节铺排上也颇为讲究。最重要的是,它是以女性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这应当算得上中国传统小说里的异类;中国传统小说里的叙述者绝大部分都是男人,不管如何的怜香惜玉,总免不了有欣赏和猎艳的窥探气息,《痴婆子传》中的叙述要温和细腻得多。还有,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在讲述具有非常私人的性体验和性心理过程中,第一人称显然比别的要真实得多。这种叙述视角,在传统小说里可谓是凤毛麟角。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开篇,本书的作者遇到一个70岁的老妇人,她沧桑的气度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于是就和她交谈起来;老妇人也认为作者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于是就开始讲述起她39岁以前的风流历史。等到她的故事讲完,她便对自己放浪荒唐的人生表达了悔恨之意,这显然是明清小说里的一贯套路。但是从结构上而言,这样就完成了小说的叙述功能。很多学者曾经认为像倒叙的手法应该是近代西方文学里的产物,《痴婆子传》则对此做了有力的反驳。
从来情者性之动也。性发为情,情由于性,而性实具于心者也。心不正则偏,偏则无拘无束,随其心之所欲发而为情,未有不流于痴矣。矧闺门衽席间,尤情之易痴者乎。尝观多情女子,当其始也,不过一念之偶偏,迨其继也,遂至欲心之难遏。甚且情有独钟,不论亲疏,不分长幼,不别尊卑,不问僧俗,惟知云雨绸缪,罔顾纲常廉耻,岂非情之痴也乎哉。一旦色衰爱弛,回想当时之谬,未有不深自痛恨耳。嗟嗟!与其悔悟于既后,孰若保守于从前。与其贪众人之欢,以玷名节,孰若成夫妇之乐,以全家声乎。是在为少艾时先有以制其心,而不使用情之偏,则心正而情不流于痴矣。何自来痴婆子之诮耶。
时乾隆甲申岁挑浪月书于自治书院
曾读觉后禅,知有痴婆子传。后得此传,快读一过,仍知彼书亦自这里出。觉迷一噱。噫痴婆子不痴。
明治辛卯春日 木规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