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虫”并不是佛教用语,而是古人对生物的认识,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即羽虫(禽类)、毛虫(兽类)、介虫(后多称甲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贝类、 螃蟹、龟等>)、鳞虫(鱼类及蜥蜴、蛇等具鳞的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倮虫(也作蠃虫,倮通裸,即无毛覆盖的意思,指蛙、 蚯蚓等),合称"五虫"。见《 大戴礼记.易本命》。
林纾 《译序 》:“如 张明镜于 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 涵涤清光而出。”
五虫:蠃、鳞、毛、羽、昆
蠃虫指的是裸虫(也即是无毛无甲等类,例如螺、蚯蚓、蛙等), 鳞虫指的是 水族、蛇等有鳞动物(龙为鳞虫之长),毛虫指的是 走兽(麒麟为毛虫之首),羽虫指的是 飞禽(凤凰为飞禽之首),昆虫就是昆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