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人刺客

十三人刺客

类别: 剧情
主演: 山田孝之
目录导航

简介

十三人刺客图册十三人刺客图册(4)nbsp;

1963年的《十三刺客》是名垂日本影史的杰作,讲述了十三名武士接受密令暗杀暴虐藩主的故事。影片最后十三刺客对五十多人马队的武打场面长达三十分钟,占整部电影的四分之一,为时代剧作品之最。曾经拍过英语对白日式西部片《寿喜烧西部片》的三池导演此番收起了玩心,表示将拍一部正统的时代剧,他还说:“让观众有点疲倦的长度是必要的”,声明旧版的集体决斗高潮戏将会在新版中重现。

相关资料

《十三人刺客》(日本) 导演:三池崇史

主演:役所广司、山田孝之、伊势谷友介、松方弘树、伊原刚志、泽村一树、古田新太、高冈苍甫、六角精儿、波冈一喜、稻垣吾郎、内野圣阳、松本幸四郎、谷村美月、吹石一惠

类型:古装、动作

剧情

 

《十三刺客》的故事背景被置于弘化元年。明石藩主松平斉韶任性妄为,无视纲纪,暴行累累,以至藩内家老间宫図书切腹上书,希望幕府一正风纪,维护明石藩声名;但因斉韶乃将军同父异母兄弟,事件最后不了了之。执掌朝纪的老中土井大炊头虽然不敢违逆将军之意,暗地里却安排心腹——旗本武士岛田新左卫门暗杀斉韶。得到密令后,岛田新左卫门聚拢起一众武士,在松平斉韶参勤交代后回藩的路上展开刺杀行动……

导演介绍

 

作为上世纪日本时代剧的大师,工藤荣一直淹没在黑泽明、小林正树、五社英雄、冈本喜八等人之中,直到近些工藤荣一的“刺客三部曲”重新发行之后,影迷们才开始关注这位大师,本片正是翻拍自工藤荣一的同名代表作。近新世纪以来,虽然有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黑土三男的《蝉时雨》与淹田洋二郎的《壬生义士传》等时代剧佳作,但因为导演能力的不足,使得近几年来日本时代的整体水平江河日下。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三池似乎接下了复兴时代剧这个重担,从三池以往的电影可以看出来,三池拥有对于大场面的调动能力,而他的时代剧功底在《SABU》中便显现出来。一部时代剧在拥有优秀的故事时,成败在于两点,一是对于动作战面的控制,二是一种时代存在感,而三池这二者兼备。从他所选的演员可以看出来,他十分尊重原版,但相信以三池的性格,他必定会在影片中加以创新。是否可以通过这部大制片的影片来实现整个日本时代剧的复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影响

 

1963年12月,工藤荣一导演的《十三刺客》(十三人の刺客)正式公映,后来与此前7月上映的《十七忍者》(十七人の忍者,长谷川安人导演)一起被视为东映“集団抗争时代剧”的形成,但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东映时代剧”并未因此延续辉煌,而是很快就被“东映任侠映画”取代。换而言之,“集団抗争时代剧”是东映制片方针调整期或者过渡时期的副产物,是在一段短时期内制作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类型电影,这其中以工藤荣一的“集団抗争三部曲”最为知名(另两部分别是1964年的《大杀阵》、1967年的《十一武士》),大约也可以视作“东映时代剧”颓势里的回光返照。

影评

 

《十三刺客》的批判主题得以一现。岛田虽然领命行事,但刺杀对象却是体制内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将军家一员,刺杀是典型的反叛行为。这一行为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武士之道,变成对武士道精神的冲击与质疑,进而可视作对体制的质疑。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发生后,结局必然以粉饰太平而结束。这也是尾声里交待松平斉韶死于疾病的含义,即通过所谓“正史”与“真相”之间的鸿沟,来批判政治的虚伪与虚幻之处。这一手法在六十年代的许多武士电影中都有体现,例如冈本喜八的《侍》、小林正树的《切腹》等等。在本片中,这种虚伪还体现在土井大炊头身上,他决定刺杀松平斉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松平斉韶即将出任老中,未来必将成为他最大的政治对手,秉持武士道的武士们因此也成为大人物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岛田新左卫门最后的行为表明他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 在表现手法上,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构图。在相当一部分场景里,工藤荣一都采用了极其对称的构图,尤其值得一提的,在这种构图的内部,工藤荣一用了垂直相交的轴线来突出空间。通常场景里的人物与摄影机处于平行的位置,在这条横向的平行线上,工藤荣一有效的利用了宽银幕画幅来表现场景内的众多元素,从而营造出宽阔的视觉效果。在纵向空间上,工藤荣一区别于一般以斜线或者斜向构图营造纵深,而是用了近乎完全垂直的轴线。这两条轴线垂直相交,有效拓展了场景空间,赋予情境以一丝严谨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为故事营造出庄重、稳定、同时又包含着压抑的基调氛围,与内容里的悲情色调相得益彰。

全片的高潮是最后的一场杀阵戏,时间长达三十多分钟,这在时代剧中应该算是一个记录了。这种长度最大的意义可能并不在动作戏的娱乐性上,而是类似《正午》中的试验性,故事时间与银幕时间的持平达成了叙事上的某种实时性。整体来说,这场杀阵戏激烈有余、精彩不足,这其中编导显然有意将焦点放置在整体而非个体之上,因此对于个体间的打斗并无太多着墨。这跟人物塑造上的个性不足差不多具有同样的性质,工藤荣一在其中显然还能做得更好一些。这其中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是任务达成后,可能是片中第一高手的平山松懈下来,居然被一路追砍,与徒弟平藏一起丧生对手刀下,这对所谓剑道显然是一个嘲讽。这场戏中有少量的手提摄影,叙事上的效果几乎微不足道,但对于工藤荣一其后的作品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