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1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清晨,妈妈去上班。她把九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你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佩佳想再睡一会儿,妈妈上班的时候睡觉才香呢!当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
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阴如盖的桑树下,心想:"我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
可是后来他跑到果园里去,吃了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了约莫半个小时,而后又在桑树下坐了下来。
合并图册(2)傍晚,妈妈回来了,她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你要知道,我的孩子,今天,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
拉机手干的活。”
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建筑工人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着面包香甜的气味。
“这是面包房。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一开来,面包就运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后还回来的,而且他们又借走了同样多的书。”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1]
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用大量的事实使佩佳醒悟,明白了自己失去的是无法弥补的一天。文章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他觉得时间很充足,任务可以明天再完成。妈妈为了让佩佳知道时间的珍贵,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真正懂得了自己失去了一天,懂得了光阴一去不复返,懂得了失去的这一天无法在弥补回来了。[2]
本文的写作方法是篇末点题。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人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呼应点题,这种结尾的方法叫篇末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