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犁头

刺犁头

被子植物门
禾本目
中文学名 刺犁头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性状:本品为蓼科蓼属贯叶蓼,其逆向的尖刺可以抵御。

别名:刺犁头、刺荖,老虎(月利)(潮汕)、刺白饭(汕头)、雷公藤、刺犁头、河白草、蛇倒退(南澳)、刺荖(潮安)、三角符(海丰)、猫风车(梅县)、蛇不过(海南)、花麦(勒)(翁源)、蛇倒退(惠阳)、老虎(月利)(广州)、贯叶蓼、犁头刺、老虎(月利)、蛇倒退(湛江)、有刺三角延酸(龙溪)、有刺犁头藤(厦门、同安、福州、莆田、福清、仙游)、老虎舌(龙岩)、串心草(泉州)。

生长环境

本草生于田坎、沟边及草坡上,全草全年可采。

分布范围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分布於中国大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台湾。日本、韩国、西伯利亚及东南亚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性味:本品酸、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蛇咬伤等。

单方验方

1、治百日咳:刺犁头30克,炒后加糖适量,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2、治小儿急性水肿:刺犁头120克,水煎熏浴,每日3次。

3、治风气痛:刺犁头浸酒服。

4、治坐板疮:刺犁头、乌贼骨各15克,共研细末撒疮面,或调菜油外敷。

5、治带状疱疹、湿疹:刺犁头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或绞汁搽患处。

6、治湿疹、天泡疮、脓泡疮:刺犁头、带藤苦楝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7、治毒蛇咬伤:刺犁头120克,捣烂取汁,冲酒适量饮,渣敷伤口周围。

本品内服常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