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翅顶角多呈钩状突出,胫节无距。触角双栉齿状。前翅R脉,5条基部共柄,后翅无翅缰,Sc+R1脉与中室由1横脉相连。无喙。幼虫尾角型,有尾角,体躯每节只分2-3环式或无环。
蚕蛾科(5)蚕蛾科(Arthropoda)、(Mandibulata)、(Insecta)、(Pterygota)、(Pterygota)、蚕蛾总科( Bombycoidea)的1科。通称蚕蛾。
蚕蛾
蚕蛾科昆虫(5)该科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区和东洋区。在中国已知10多种。
桑蚕科昆虫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一年内自然发生的世代数称化性,一年发生1代的称一化性,发生2代的称二化性,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热带地区还有终年不滞育的多化性品种。发育的温度范围随发育时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间,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
蚕蛾科翅脉
家蚕(Bombyx mori L.)是世界著名的丝蚕,原产中国,现已传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驯化为家饲,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各地已育种分化为许多品种,丝色有白有黄。寄主为桑。
钩翅藏蚕蛾 Mustllla sphingiformis Moore
钩翅藏蚕蛾 Mustllla sphingiformis Moore
体长21mm左右,翅展52mm左右。体翅赭黄色,头小,隐于前胸背下,复眼黑色,圆形;头顶赭色,触角赭棕色,背面黄色、栉状。端部细长,肩板黄色,胸背面具浅色纹,胸腹之间棕色,杂有灰白色毛;前端顶角显著外突呈钩状,顶角下方外缘中间内凹陷,前缘中间具一棕褐色斑块。自翅顶角至后缘中部有一明显的斜线,斜线外侧色深,内侧则浅,内线弯曲,中室端有一棕黑色斑纹,后翅前缘区色淡黄,中间有2条赭色横带,后缘色稍深,中室一棕黑色斑纹,腹部毛较长。
分布:西藏(扎木2750m、林芝3000m)、福建。
野蚕蛾 Theuphila mandarina moore
体长20mm左右,翅展39mm左右。体翅暗褐色;前翅的外缘顶角下方向内凹陷,内线及外线色稍浓、棕褐色,各由2条线组成,亚端线棕褐色较细,下方微向内倾斜,顶角下方至外缘中部有较大深棕色斑;后翅色略深,中部有较深色的横带,后翅中央有1新月形棕黑色斑,外围白色;雄蛾比雌蛾色深,身上各线及斑均较明显,中室有肾纹。
寄主:桑树。
分布:西藏(波密3050m)、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朝鲜、日本。
大黑点白蚕蛾 Ocinara lida walker
体长14m左右,翅展30mm左右。体翅灰白色,雄蛾翅上鳞片较薄,触角黄褐色,栉状背面色稍淡,前翅前缘近上方及外线部位有暗灰黑色斑点。各横线土黄色不甚明显;外缘线灰色,亚外缘线部分有黄色横带,翅反面有蓝色光泽,翅脉灰褐色,后翅外缘中部有褐色斑。
寄主:桑科植物。
分布:西藏、云南(景东、景谷)。
幼虫
长圆筒形,由头、胸、腹3部分构成。头部外包灰褐色骨质头壳,胸部3个环节各有1对胸足;腹部10个环节有4对腹足和1对尾足,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1个尾角;第1胸节和第1至第8腹节体侧各有1对气门。刚孵化的幼虫,遍体着生黑褐色刚毛,体躯细小似蚂蚁,称蚁蚕。蚁蚕借摄食桑叶而迅速长大,体色逐渐转成青白。其体壁的表皮要发生多次脱换,这种现象称蜕皮,是蚕体内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与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蜕皮前,幼虫停止食桑,吐丝于蚕座上,用腹足和尾足固定蚕体,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体重和体积随龄期增进而显著增大。蜕皮次数的特性称眠性,受遗传控制,但生活条件的影响也能使眠性发生变化。桑蚕的眠性有三眠、四眠、五眠等;生产上常用的蚕品种是四眠5龄蚕。幼虫生长到5龄第2~3日,可按特征鉴别雌雄:雌蚕在第8和第9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圆点,称石渡氏腺;雄蚕在第9腹节腹面前缘中央有一乳白色囊状体,称赫氏腺。5龄生长至极度时,体重约比蚁蚕增加1万倍。此后逐渐减少食桑量以至停食。至前半身呈透明时,称熟蚕,即开始吐丝结茧。结茧过程约需2~3日。幼虫期的长短因蚕品种和饲育条件而异,一般春蚕在24~25℃下约为24~26日,夏秋蚕在26~28℃下约为21~23日。
蛹
熟蚕吐丝毕,体躯缩小略呈纺锤形,静止不动,这时称潜蛹(预蛹)。潜蛹是真皮层与旧幼虫表皮分离并形成蛹表皮的时期,约需2日。化蛹蜕皮是蜕皮激素作用的结果。刚蜕皮的蛹呈纺锤形,乳白色,后转深褐色。蛹体分头、胸、腹3部分。雌蛹腹部大而末端钝圆,第8腹节腹面正中线上有1条纵线;雄蛹腹部小而末端尖,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1褐色小点。一般蛹体重1.5~2.5克。蛹期体内剧烈地进行着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成虫组织器官的发生、形成,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等生理过程。化蛹后约14日左右完成成虫发育,这时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贮存在咽侧体内的羽化激素,因光的刺激而分泌至血液中,约40分钟后蛹便羽化。
成虫(蛾)
蛹羽化后的成虫,吐出碱性肠液,以湿润和松解头端茧层,并用胸足拨开茧丝,从茧内钻出。翅初柔软褶叠,随蛾体干燥而展开。全身被覆白色鳞片,头部两侧有1对复眼和1对具触觉和嗅觉的双栉状触角,口器已退化。胸部前、中、后3个胸节腹面各有1对胸足,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1对翅。腹部雌蛾7节,雄蛾8节。雄蛾外生殖器由幼虫的第9、10腹节变成,雌蛾的外生殖器由第8、9、10腹节变成。交配时雌蛾伸出产卵器,由诱惑腺释放出性信息激素(桑蚕醇和桑蚕醛)引诱雄蛾,交配1.5~2小时即可产受精卵。一头雌蛾约产卵400~700粒,其中绝大多数在羽化当日产下,至第3日结束。成虫不摄食,交配产卵后约经10日左右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