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联络线(connecting lines)是指在铁路枢纽范围内,连通两个车站、两条铁路线或车站与铁路线的线路。其主要功能为:使无改编作业的货物列车不进入枢纽,消除折角车流的多余走行距离。其平面纵断面设计标准,应根据所负担的任务、性质、行车量和当地条件来确定。
枢纽车流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的安排各类车流在枢纽内的作业地点、输送办法和走行径路,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的重复解编和往返走行,以达到加速车辆周转、经济合理地利用各项铁路运输设备的目的。枢纽内的联络线应保证枢纽内的交通组织顺利的进行。因此其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联络线设置地点应由铁路网络规划统筹确定,其设置位置,应根据工程简单、施工干扰小、拆迁量少等原则选择。与路网规划相协调,与枢纽相协调,能满足远期的运能要求。
②为大修车辆运送设置的联络线,要尽可能的设置在最短路径的位置上,同时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能性。
③联络线尽量在车站端部出岔,便于管理和维修,困难情况下也可在区间出岔,但应注意避免造成敌对进路。
④联络线的设置应考虑运营组织的方式,要注意信号制式及限界的兼容性。
⑤联络线与车站的停车线或折返线统一布置时,会增强运营组织的灵活性。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络线宜结合其他辅助线一并设置。
⑥满足《技规》、《线规》中的关于线路的设置要求与原则。
⑦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配合城市建设和综合运输发展的规划。
⑧与自然环境想协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减少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线路设计的运量参数主要有与货运量相关的指标和与客运相关的指标。联络线虽然没有像普通铁路和客运专线那样直接参与客货运输,但是作为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在铁路枢纽的正常周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联络线设计的运量参数确定,也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与货运量相关的指标和客运量相关的指标。并运用此指标,对既有联络线评价其是否能满足需求以决定是否需要改进,对新建联络线进行预测,评价其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远期的需求和与枢纽的适应性。
铁路的建设工程耗资巨大,牵涉面广,工种甚多,一条铁路的铺设可能会经过城市、河流、农村、山脉以及工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修建路基,铺设轨道,修建桥梁、隧道和车站等设备,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和运营因素。联络线路的设置影响因素主要从运输成本与运送时间节省的效益,工程投资、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运输效果、预留工程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考虑与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线路设置方案。
1.联络线设置的经济效益和运营要求的影响
(1)联络线设置的运输成本与时间节省的效益
运输成本体现在工料消耗费用的减少,运送时间的节省。尽管单一的联络线并不是很长,但联络线在铁路枢纽中的作用和地位却是很重要的,联络线改建完成后可促进枢纽的运行效率。一方面吸引原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货流转而选择铁路运输,即形成转移客货运量;另一方面使原来经其它线路运输的客货运量改由运输效率高的铁路线路运输,这部分客货运量称作分流客货运量。转移和分流的客货运量的节省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的节省的效益是联络线设置的影响因素。
(2)联络线设置的工程费用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与一般的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相比有工期长,投资大;工程呈流线型,施工流动性大;工程类别多,施工协作性高;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在联络线的设置前期必须做好工程的概预算费用分析。修建联络线前要考虑的工程费用也成为影响联络线设置的影响因素,在进行联络线的规划与设计的前期必须考虑进去,以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引进一些社会的少量投入,如保持生态平衡的费用、环境保护的治理的费用等方面的间接费用。
2.联络线设置中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1)联络线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线路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标准主要有十种标准。涉及到枢纽内的联络线的建设的限制因素,应主要从线路等级、线路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同时考虑限界等六方面对联络线进行工程标准的研究分析。
(2)联络线设置的施工条件的影响因素
在联络线建设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到主要工程和控制工程中的施工条件、土方石调配情况、弃渣场地、电气化铁路对沿线有关设施、施工中的粉尘,噪声以及污染对环境、石方爆破对沿线工矿企业及居民区域营业线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
3.联络线设置中的环境的影响
联络线的设置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对枢纽运输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着服务于枢纽地方经济的原则,为充分吸引旅客和货物运输,联络线的设置又应该与地方规划相结合,并尽量减少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联络线选线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充分考虑与既有交通运输设施的关联,减少对土地的分割,应绕过铁矿区、坍塌区、采空区等矿区;同时要注意与调蓄生态的功能区、重点文物、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型的工矿企业的关系。
4.联络线设置中的枢纽设备的影响
由于联络线在枢纽内所起的作用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标准不同。联络线连接的是在路网中起到骨干作用,并且以直达运输为主的铁路线路的时候,其设置应保证减少列车的运行时间及路程,保证路网运输的通畅性。在客货运量大的设备的之间的联络线,其宜选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使联络线具有较大的列车重量、较高的运行速度、较大的通过能力,来提高运营的指标,改善运营条件,降低客货运输的成本。如果联络线连接的铁路设备的客运量比较大,在建设的联络线上面又必须建设曲线,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选用较大功率和制动力较强的机车,以减小客货列车的速度差;如果其是为地区经济服务、客货运输量不大,则联络线的建设应选择更能适应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坡度和较小的曲线半径,来减少工程投资。若联络线连接的是轻重车流显著不均衡,且预计将来这种情况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地形条件又能与轻重车流方向的坡度相适应的时候,则可考虑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以节省工程投资。
5.联络线设置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联络线的设置的各项影响因素外,在进行联络线设置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性,促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共同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
联络线的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促进铁路枢纽的能力的发挥等。联络线的设置影响因素有国家政治、经济、国防上的影响,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以及铁路网中的地位的影响,设计线的客运货运量、枢纽内各车站的装卸量的影响,技术资料的影响,经济的影响等。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合理的选择技术标准,使得联络线的建设过程顺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