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小鸊鷉指名亚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时间】Pallas, 1764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小鸊鷉
小鸊鷉指名亚种是小鸊鷉的亚种之一。全长25-29厘米,体重100-200克。体形矮胖,尾羽退化。夏季(繁殖羽)头颈、背部黑褐色,胸、腹部淡褐色。喉及前颈偏红,具明显黄色嘴斑。冬季(非繁殖羽)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颊、耳羽和颈侧淡棕色,喉白色。虹膜黄色;嘴黑色;瓣蹼足,蓝灰色,趾尖浅色。
栖息于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泽地带,也见于水流缓慢的江河和沿海芦苇沼泽中。多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3-5只或10余的小群。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亦能行走,但行动迟缓而笨拙。飞行力弱,在水面起飞吋需要在水面涉水助跑一段距离才能飞起。在陆地上则根本不能起飞。飞行距离短而且飞得不高。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拖于尾后,两翅鼓动较快。性活跃。活动时频频潜水取食。休息时常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遇到危险则游入水草丛中或潜入水下隐藏,不时又在附近露出水面。有时它又沉入水中,仅留嘴和眼在水面。
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水追捕。食物主要为各种小型鱼类。也吃虾、蜻蜓幼虫、蝌蚪、甲壳类、软休动物和蛙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水草等少量水生植物。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有水生植物的湖泊和水塘岸边浅水处水草丛中。巢属于浮巢。通常咬断芦苇作巢基,置巢于芦苇丛之间,飘浮于水面上,能随水的涨落而起落。形状呈一圆台状,好似一截顶圆锥体,上窄下宽。巢全由芦苇和水草构成,内垫以苔藓或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4-7枚,但也有2-10枚的。卵刚产出时为白色或灰白色,随后变为污白色或污褐色。卵的形状为椭圆形、梨形和葫芦形三种形状。雌雄鸟轮流孵卵。离巢时亲鸟用巢边的水草将卵盖住。孵化期23-28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的第2天即能下水游泳。
分布于欧洲东部到乌拉尔和非洲西北部。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