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洸镇

浛洸镇

人口 常住人口8万人,流动人口5000人
中文名 浛洸镇
别名 含洭
地理位置 英德市西部、连江下游
方言 粤语、客家话、潮州话
邮政编码 513036
国家/地区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英西中学英西中学(5)浛洸地区建制始建于西汉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汉高祖在英德之地置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和翁源县,以及新丰县、佛冈县部分地方)2县,含洭县县治在今浛洸镇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省阳山县入含洭县。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含洭县桃乡复置阳山县。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分湘州、广州2州置衡州,并同时置阳山郡,衡州、阳山郡治所均在今浛洸镇区。

陈天嘉年间,改衡州为西衡州,州治所在今浛洸镇区。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洭州,贞阳、含洭2县属之,治所在今浛洸镇区。唐贞观元年(627年),含洭县改为浛洭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因浛洭县名之“洭”字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匡”字同音,改浛洭县为浛洸县。

元延祐元年(1314年),废浛洸县并入英德州(明初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英德州为英德县)。至此结束浛洸1500多年的县级以上建制史。元代浛洸置厢都。

明初置浛洸巡检司。清初顺治年间置浛洸市,乾隆年间置浛洸总埠,后先后置洸口司、浛洸巡检署、司前署。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今浛洸之地设浛洸属浛洸都司前图、观塘图,甘下都鹤子山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司前乡、观塘乡、鹤子乡。

民国25年(1936年)设浛洸镇、司前乡、观塘乡、鹤子乡。民国34年(1945年)设浛洸乡、观塘乡、鹤子乡。

浛洸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浛洸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鹤子乡改称三江乡,与浛洸乡、观塘乡属英西区管辖。1952年4月为第六区,1956年8月改称浛洸区。1957年11月设浛洸乡、三江乡。1958年4月设浛洸镇、浛洸乡;同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石牯塘、西牛、美村等地同属称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县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其名称以地方名称命名,成立浛洸人民公社。1977年7月析出张陂、三江等9个大队成立张陂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设张陂区,1987年4月撤区设张陂镇)。1983年撤社设浛洸区,1987年4月撤区设浛洸镇。2002年1月,张陂镇并入浛洸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浛洸镇位于英德市西部、连江下游,距市区35公里。东与石灰铺镇相接,南与西牛镇相邻,西与大湾镇、黄花镇毗邻,北与石牯塘镇接壤。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省道347线与清连一级公路(国道107线)连接,水路沿连江上达阳山、连州,下通广州。

水文

浛洸镇地处连江下游平原,连江流经境内23公里。

地形地貌

浛洸镇主要是河谷平原、阶地和台地地貌,东北部、东南沿线是高丘陵,西南部为半丘陵半石灰岩山区。四面环山,恰似丘陵山腹中的一块盆地。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土质

浛洸镇因地处连江下游,土质多为酸性黄红壤地,土地肥沃。

气候

浛洸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70毫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浛洸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花生、果蔗、玉米、蔬菜、柑果、蚕桑等,是英德市粮、油、菜、果大型农业产品基地。

矿产资源

浛洸镇矿产资源有铁、煤、硫铁,还有铅、锌、钾、长石、方解石、铝矾土、金、石英、硅、硫、大理石、石灰石。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环境逐步得以改善。为改善浛洸镇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镇政府在1998年投资近千万元,修建拓宽浛石、浛张、英龙等8条通往邻镇的公路,并完善镇区主要街道的路灯、下水道等设施,使浛洸镇初步呈现出绿树成荫、灯火辉煌、高楼林立的新面貌,为实现英德市次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该镇正加大力度,按英德市府批准的《总体规划》实施镇区建设,首期的重点建设项目有:扩宽鹿城路、完善世花园、保民路生活小区的配套工程、新建日供水量达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等。同时加大镇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改善浛洸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状况

浛洸镇人民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他们充分利用本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形成支柱产业。2002年,浛洸镇GDP为58061万元,比上年增长 0.75%。其中农业生产总产值2415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0.10%;工业总产值23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浛洸镇的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纳税占全镇税收总额近40%,尤其是以私营制衣厂为主,现全镇有私营制衣厂52间。

2002年私营制衣厂年产值1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40%。“一业兴百业旺”制衣业有效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2年全镇第三产业产值达1066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8.40%。

浛洸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府部门通过一系列的专项严打斗争,有效地打击各种严重犯罪活动,保证了浛洸的社会稳定,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法制的保证。

浛洸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

第三产业尤为发达,程控电话、移动通信遍及城乡,信息、物流方便快捷,全镇餐饮、旅业享用方便,近年内将建成两座四星级以上标准的旅游酒店。

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其中蚕桑面积达3万亩,蔬菜面积达2.5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镇村组三级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2006年全镇农业产值为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3.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46元,较2005年增长了8.1%。农业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浛洸境内有缫丝厂2间(年产500吨生丝),蔬菜流通大户5家,日榨2千吨的糖厂一间,拟投资5亿元扩建为日榨6千吨的甘化总厂。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蚕桑业,拟引资4亿元发展丝绸业。

在稳步推进制衣业(现浛洸有58家制衣厂)发展的基础上,浛洸镇立足自身找优势,立足自身找突破,围绕工业兴镇目标,狠抓招商引资。2002年以来,浛洸共引进利用外资16.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涉及水电、水泥、蚕桑、笋竹、城镇开发与建设等不同行业。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84万元。

现有工业为制衣企业58家,熟练工人7000多人,缫丝厂2家,年产生丝350吨;日榨甘蔗2000吨的糖厂1家及其它轻工企业。目前,我镇工业企业正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地发展壮大。

交通通讯

浛洸镇水陆交通运输极其方便。连江(又名小北江)流经浛洸镇,常年水位在27.8米以上,通航能力可容100吨级的船只上航至阳山、连县,下航至清远、广州等地。省道1911线、1952线贯穿全镇,东行35公里可与京广铁路、银英公路沟通,南行60公里可接107国道,可通广州、湖南等地,西通“三连一阳”。

浛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25分钟到英德市区,120分钟到广州市中心,100分钟到广州新白云机场,150分钟到南沙港,已融入珠三角“150分钟经济圈”范围。

公路——省道S347、S348线呈“T”字形贯穿全境,沿S347线经英德到广州仅有2小时车程,沿S348线经九龙连接省道107线和清连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汕昆高速公路途经浛洸并设有一出口。拟建的樟贺高速(广东省“五横九纵”的第一横)从浛洸北端经过(呈东西走向),及京珠高速复线(又叫广乐高速)从浛洸东边经过(呈南北走向),复线分流线从浛洸镇区经过(东西向),该线通车后,到白云国际新机场70分钟。南距清连高速(现正由一级改高速)28KM(车时30分钟)。镇内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铁路——东距武广客运专线28KM,车时20分钟(武广建成后,从英德站上车到武汉210分钟),距离在建的冬瓜铺铁路石化物流中心(年发货能力达800万吨)50KM。

水运——水路上航直达阳山、连州等地,下航可达清远、广州、珠三角地区。在连江之滨,拟建年吞吐量150万吨的港口,航道全年可通航300吨货船,现已开通珠三角的货运航线。

资源状况

浛洸镇水电资资源丰富。全镇有水力发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4250千瓦,常年发电正常,电力自给有余。设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确保全镇范围内,架设高压线路,做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

浛洸镇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铅、锌、石英石、钾长石、方介石、铝凡土等矿产遍布全镇境内,储量大,开发前景好。鱼产坑、罗迳、七里峡、黄茅山、荷木洞、白米庄等地的铁矿正在开采中。铅、锌、钾长石、石英石、铝凡土等矿产还有待于开发。

浛洸镇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7度,年降雨量1870毫米,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全镇共有耕地面积586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27400亩,旱地31200亩;山地总面积72164亩,其中石山面积9214亩,宜林山地面积62950亩;鱼塘放养面积7773亩。浛洸盛产水稻、花生、果蔗、玉米、蔬菜、柑果等,是英德市的粮、油、菜、果大型农业产品基地。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浛洸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把它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着力发展农村经济。1996年间,镇党委、政府引进台商在坪塘村委会办起了4000多亩的笋竹基地,这位台商又准备在河江渡投资400万元办笋竹加工厂;引进台商在麻坜、丰收一带种植8000多亩丰产林。现在全镇已办起了龙眼场、荸荠基地、蔬菜基地,冬佛山地区科技人员在浛洸观朗茶亭办起了“秋光”绿色生态实验场,种植台湾的优良果种。1998年,浛洸农业总产值达2.16亿元,农村人均收入2578元。

辖区内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资源丰富,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供水,浛洸用水一来自浛洸自来水厂,该水取自地下水日供水可达2万M;目前水厂只发挥60%的效能,已满足整个镇区需要。二来自连江,到旱季,最小流量达300米/秒,且水质清洁,污染少。三、拟建新自来水厂,水源取自广东省石门自然保护区内的锦潭水库,库容2.5亿立方米。

供电,浛洸北部1KM处有110KW变电站一座,3.5万伏和1万伏高压从浛洸横空而过;周边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装机2.2万KW的架桥石电站和广东省第一高坝(123.5M)装机5.4万KW的锦潭水电站。电力足够供应当地使用,并有余电力;可提供1600~2000KV用电量;在此之前10年内不论是夏天,还是其他季节都未要求工厂停电;电费价格,工业用电根据用电量为0.51~0.53元/度,变电器容量10.KVA.月。

通讯,已具备先进的光纤和数字传输通讯网络,信号覆盖全园区,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与世界各地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系。

人力,随着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45分钟车程内有45万户籍人口,富余劳力8万多人。

消防,该镇有专职消防中队(队员均为武警消防警察),队员受过职业的训练和实践,接警5~10分钟可达现场处理突发案件。

土地,全镇耕地面积3440公顷,林地面积1.1万公顷。土地没有受到污染,基本上保持原生态。土地的使用期限:工业类40年,商住类50年,住宅70年。浛洸工业园项目区是英德市六大工业园之一,且有符合清远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的浛洸镇总体规划,可开发面积达3000多亩,已纳入国土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

污水处理厂,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但已有规划,当前对工厂的环保要求为:-、日常生活污水、经三级沉淀及发酵(即化粪池)后排到市政管网;二、工业废水要达到国家标准后,排到市政管网。

治安环境,我镇有警察60人(含交通警察、治安警察、森林警察和消防警察)及辅警30人,实行全天候执勤巡逻,治安稳定,秩序优良,真正使投资者经营上有获利感,生活上有舒适感,人身财产上有安全感。

生活配套,浛洸距英德市区仅32KM,市区拥有三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酒店1家。我镇配套有全清远市镇级最好的小学浛洸二小(城镇区内有小学二所,小学生3000多人),有粤北镇级最好的医院(浛洸医院,2003年评为二级综合医院),有最具特色的高中(学生1500人)——英西中学(以艺术类领跑清远市),有初中浛洸初级中学,有20000M的文化广场和12000 M的农贸综合市场,每天有300多车次公共汽车往返于广州、清远、英德和周边地区,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备,以满足各方之需。镇区有商业路段6处,商户944户,镇内程控电话、银信、移动通信、工商、国税、地税、餐饮、旅业遍及城乡,信息、物流方便快捷,商贸发展活力倍增。

旅游休闲,我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公元前110年已是城邑所在地,有1520年县级以上建制史。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曾任县尉,文化历史可谓俯拾皆是。在园区40分钟范围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宝晶宫,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台,刺激精彩“暗河漂”——黄花漂流,“天苍苍,野茫茫”的江南唯一大草原——波罗百鸟堂,雄伟壮观广东第一高坝(123.5M)——“高峡出平湖”的锦潭水库,休闲养生温泉——梅仙湖温泉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可为客商繁忙之余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

历史文化

浛洸镇历史文化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始建于唐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浛洸故城遗址、古墓葬群、始建于唐代的五婆城、始建于明代的万岁桥、始建成于清代的广州会馆、重修于清代乾隆50年的城楼和观音堂,还有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军民合作站,以及现存的百年以上的古街道、20多间老字号的古商铺等,都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都有待于修饰利用,充分开发。

浛洸镇自古就是文化重镇。现在浛洸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福利事业建设成绩喜人。全镇建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两所,完全小学25所,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10566人。自1990年以来,共投资2000多万元,改建了镇上的中小学校29间,建起教学楼40多幢,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楼30多幢,并在世花园小区建起了80多套房的教师新村。浛洸镇的医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和购置。浛洸医院是英德市的中心医院,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创“一甲”上“等级”的活动中,被评为“一甲”医院,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的称号,是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之一。

该镇还大力发展电视广播事业,全镇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达2000多户,用户可收看十多套不同的电视节目。此外,该镇还经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浛洸镇多次被市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市领导曾先后多次到浛洸视察指导。

浛洸镇是英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千年古镇,经济基础较好,各方面配套设施齐全。1996年7月,浛洸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为做好试点工作,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发展战略,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行政服务、优惠的扶持政策,同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设可投资项目,如兴建中的英龙公路、浛洸第二大桥、活性生物有机复合肥、土地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投资商感兴趣的其它投资项目。本镇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制订出优惠的政策:一是允许多种形式的投资;二是简化投资申报手续,随报随办;三是优惠提供厂房用地,照顾用水用电;四是为经营者提供各方面的社会服务。

2002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中心镇;2003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村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2月,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定为“全国重点镇”;2006年,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浛洸基地”和被广东省评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鹤子村名谣过去鹤子的村民,为了易记鹤子54个自然村村名,把其编成村民谣如下:

先算三江上一路,丹竹坑过莲塘下。

锅耳楼边大蓝屋,塘尾两园数无差①。

黄狗坑村多杂姓,计计埋埋几十家。

又算三江下一路,陈卢谢姓住楼下②。

钟屋梁屋并赵屋,斋堂又有张王爷。

行下杂地深坑口,蕉园林姓数十家。

九牛陂上有一寨,林顼祖父看管它。

麻竹坑过蔡刘张,细迳脚下堑子下。

刘黄谢姓山边住,单角牛地围绕它。

增塘一落系横榔,亚婆园过烂坑塘。

新村正坑有何李,何排水上新屋场。

彭江两姓张同卜,田寮石下过浮江。

界板山中来马洞,木排湾过石头塘。

蒲芦山上黄牛洞,黄泥塘下利市塘。

红朗鹅头石脚下,张陂鹤子山双社③。

矮肚何陂过冲下,稍田背后春龙塘。

独江门塘近朱江,金钗岭过灌草塘。

坑尾岭背榄树下,蒲芦迳脚牛角塘。

莲塘洋坑山麻迳,大路下村是姓张。

注:

①两园。含塘尾、松树园。

②指陈屋、谢屋、楼下三个村庄。

③“双社”指社江、社边两个村子。

浛洭故城遗址

古城位于浛洸镇西约500米处的台地上。台地明显高出四周数米,其东北角约800米是舍利塔;西南约1000米是架桥石大桥,南临约200米为连江(古洭水),西侧有一个叫“城仔”(原古时监狱)的村庄,东、西、北三面有宽约10米的护城河,南面是万岁桥街(原叫狱前街),由一座石拱桥过“东护城河”通往街市,是个水路交通方便,土地平宽秀丽的地方。

浛洭故城又叫白鹿城,说是晋时咸康中郡人张鲂作令十年,实施惠政,感动一群白鹿到此游览,因取一鹿而献故名。

城址座北向南,呈长方形,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60米,其中东、西、北三面有一道6—8米宽的护城河(现已垦为农田和水塘),城墙及城内建筑均毁,现仅存清代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的南门,门呈拱形,高3米,宽2.2米,原墙厚1.75米(现存1.41米)。城门有三个时期的建筑:门内左侧下角有一段长1.8米,高1.4米夯土筑造的残墙,内夹砾石、砖块、瓦片,另在城门右侧4米处,有一截长1.3米、高0.6米、厚1米残墙,有不少36×19.5×5.5厘米的绳纹砖,可见古城年代久远;城门地面至2.1米高处用32×17×8厘米青砖,灰浆砌筑,从质料分析考证,此期属明代建筑;从2.1米起至拱顶用27×11.5×5.5厘米青砖砌筑,拱门上方镶嵌一横匾,长1.5米、宽0.5米,匾上阴刻楷体“古浛洭南门”五个大字,字迹清淅可见。

根据采访“城仔”老人的反映,城内是官老爷住的地方,故叫“城府”,城外老百姓是小字号,所住的地方就叫“城仔”,这一称谓沿袭至今。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城内旧址建有“华帝城隍古庙”一座,(庙匾现存广州会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庙现已毁,仅存残墙断壁。六十年代初,英德县人民政府在古城遗址上兴建浛洸小学(现为中心小学)。清理地基时,距地面约1米深的地下挖出大量绳纹砖和布纹瓦等遗物。

据《广东通志》记载:“浛洸故城本汉含洭县也”。浛洸建县于西汉与古浈阳齐名,曾隶属于桂阳、南平、始兴、宋安、阳山、南海等郡,又属西衡州、洭州、广州、英州、连州统辖,明初废县制并入英德县,至今不变。

浛洸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文物,古城址只是其众遗迹中的一个。随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古城也失去和改变其历史作用,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置身其中,怀古惜今,亦不失为一处很好的乡土教材。

古浛洸的八寺、八庙和八景

古浛洸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境内有八寺、八庙和八景。

古八寺

蓬莱寺:在现浛洸镇人民路供电所位置。

开元寺:在现在的浛洸街大树脚居民委员会办公室。

东华寺:在距离浛洸街不远的黎头墩村庄附近。

净元寺:在距浛洸街不远的鱼咀附近的旗龙山中。

镇洭寺:在浛洸街对面的镇南管理区附近。

古佛寺:在浛洸街附近的西走马坪白米庄。

兴隆寺:在距离鱼咀管理区不远的鱼产坑。

西华寺:在今麻坜村附近。

古八庙

关帝庙:在今浛洸汽车小。

北帝城隍古庙:在今浛洸中心小学。

娘娘庙:在今半边街拖拉机站。

天后庙:在今浛洸姑婆湾。

赵公古庙:在今浛洸赵公街。

观音庙:在今浛洸街下围。

鲁班庙:在今浛洸半边街。

隆兴古庙:在今浛洸和平路电影院。

古八景

鹤子朝霞:在今张陂鹤子山。

桃水渔歌:在今河江渡。

古佛松林:在今走马坪古佛寺。

开元晓钟:在今浛洸居民委员会。

白石洞天:在今鱼咀墟虎岩。

峨嵋月夜:在今镇南峨嵋山。

平原古塔:在今浛洸街“舍利塔”。

南湖秋泛:待查,据英德旧志“康熙版”称:浛洸市形势,崇山峻岭,绵延三百里,界能“南湖”,接壤西粤……

古人吟咏浛洸八景诗

浛洭故县自西汉高祖刘邦年间始(公元前206年)设置县治至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废止,经历了1520年的县治历史,民户殷繁,地域绵延200余里,前临洭水,后枕岑山,山川形势,堪称壮丽,就其连江,上可达连阳,下可通清佛,商贾往来频繁,舟楫络绎不绝,风景宜人,美不胜收,无数诗人吟咏诗句,抒发浛洸八景之情。

鹤子朝霞

缥缈朝霞向日升,群峰拥翠自开来。

何年老鹤乘云去,鹤子空遗伴草莱。

——释德清

放鹤何年鹤未归,红衣几欲点霞衣。

代徊不作朝阳梦,徒抱丹心向日飞。

——邹衍中

桃水渔歌

流水桃花不可知,居人应似武陵时。

横舟渡日无人问,唯听渔郎唱竹枝。

——释德清

三月桃花照水明,一枝云似碧山情。

渔人也惜春花去,长日溪边唱渭城。

——邹衍中

古佛松林

松荫幕幕净无尘,山色云光自法身。

日夜风涛广寒舌,不知听乇是何人。

——释德清

白云飞过树天生,无漏争内古佛前。

输与岭南四首座,松风谡谡老婆禅。

——邹衍中

开元晓钟

明河清浅澹疏星,古寺灵禅宿百灵。

一击晓钟惊大梦,不知谁最独称醒。

——释德清

疏钟原自佛分身,点点慈悲为醒尘。

试问开元至今日,不知曾度几何人。

——邹衍中

白石洞天

高土修仙石作皮,云中鹤犬亦幽栖。

下临尘界三千尺,遥指银河一字低。

——释德清

白石山人懒下山,丹成点化石头顽。

几回欲向云中去,只恐群仙不放还。

——邹衍中

鹤子望

千山万水脚下过,红鹅朗头石敢当。

马鞍遐照倾福泽,担水涟漪溢芳芳。

客谣一声驰回壁,古榕嵘嵘倒盦鑊。

黄牛拍水载黎曦,多少鹤子霞光去。

——卢粤仁

峨嵋月夜

远山黄黛露峨嵋,夜月催开宝镜时。

风送白云千万里,不知何处寄相思。

——释德清

亭亭午夜两蝉媚,一立峰头一雾边。

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

——邹衍中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拥诸天,传是隋朝大业年。

苍鲜剥封残碣尽,平原荒草布金田。

——释德清

南湖秋泛

水入湖天也恋秋,布帆无恙足安流。

鱼归静浪闲依藻,山送遥青暗点头。

——释德清

爽籁清风水面浮,人同烟景上扁舟。

凭谁倩得王摩诘,写出南湖片片秋。

——邹衍中

附:诗人简介:

释德清,明代高僧,居浛洸净元寺,常与邹衍中居士吟诗作对。他俩为浛洸古八景唱和,流传至今。

邹衍中,明砺人,字布虞,别号云岩居士,拔贡生,能诗文,有声誉,为德清诗友,挫名用晦布衣,蔬食自如也。郡邑高其行恒云:“力田可以养亲,读书可以阅岁。不以豆区易萝薜也”。邹自幼“有出尘志”,神味道自如至终,岁子居无展异,衲僧,隐白石洞天,经年面壁,以此自终。

浛洸开元寺与黄巢一事

唐明皇初,全国各地建寺奉佛之风甚盛。因唐明皇这纪年号称“开元”,故当时各地寺名以“开元”之称者很多。古浛洭县城“开元”寺是其中之一间。但各地之“开元”寺因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绝大多数被毁,浛洸“开元”寺因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绝大多数被毁,浛洸“开元”寺同样不例外。但屡废屡修。浛洸“开元”寺在清代咸丰和光绪两朝重修过两次,建国后前幢门面拆毁改建为现在浛洸镇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现仅存楼一座,厢房几间。

浛洸“开元”寺与黄巢又有什么瓜葛呢?据现浛洸镇居民委员会办公室二楼保存“重修开元寺记”的石碑上,就刻有黄巢奔广州,途经浛洸时入寺杀僧之事。

重修开元寺碑记全文

盖闻寺之名何自昉也,世传黄巢奔广州时,入寺叱僧曰:“惜寺乎?惜命乎?”僧曰:“惜寺”。遂杀之,无血,但见光喷顶上如莲花,殿柱有剑散形,巢乃舍去。

郡志载:其寺则唐旧物,其名开元者,当建于明皇初,亦犹太白摩诘所题之,开元寺因以纪年耶。寺故丛林,浛洸又古洭邑,为中州入粤一大门户,想见风砜上下梵音达于水土,般棹而听者相环也。元明之交圯于兵,有张氏者、掘得古钟其铭为开元晓钟,遂复建焉。

国朝(清朝)以来,屡兴屡废,咸丰间仅存四楹,伽蓝多两立,郑军门心泉与司权施君为之醵修,今始廓而大之,橐桷黝噩崭然新,称精舍矣夫。

佛法入中国昌于齐梁,衍于唐。造像舍宅者如恒河沙数。自陵谷变迁,求南朝四百八寺之遗址,则昆明劫灰不可复拾矣。而斯寺历数千百年犹岿然而独存,谓非即惜寺之僧之精诚有以呵护于其间可乎?以此见志行高洁者之留贻,固如是其人且远也,是役也,费缗有厅倡之者。雷春霖协戎之众檀越也,因为之记,俾勒名捐户姓氏左(碑左)。

湖北翰林院邓卓堂颉撰

飞来寺知客敏持 敬书

大清光绪十七年立

浛洸赋雄矣!朱雀神骏,旗山耸立,玄武清朗,尧山巍峨,逶迤洭水,奔腾不息。水火相济,金木相乘,沃土乃成,福地生焉,吾浛洸是也。

浛洸,源远流长,俊才云集。汉代县,南朝郡,粤北第一州。西汉何丹,忤逆王莽,松滋不忘;晋代张鲂,惠政于民,群鹿朝贺;石痴米癫,皱瘦漏透,宝藏墨池;莫雄大哥,助我中央,邦我红军,何其伟哉!

浛洸,秉承地理,民丰物阜。舍利塔,五婆城,八庙八寺盛。虾肉云吞,杜祥记正,好食又靓;锣鼓八音,新祥超英,悦耳温馨;八景吟颂,大师憨山,意蕴深长;广州会馆,云集商贾,散集百货,何其旺哉!

浛洸,而今迈步,从头标举。农业稳,工业兴,第三产业升。自强不息,奋斗拼搏,我之精神;脚踏实地,做事成事,我之作风;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富康人民。浛洸发展,我不待时,先不予人,何其壮哉!

今逢良辰,广场落成,娱之舞之,其乐无穷。同心同德,安居乐业,和谐共进,于斯为盛。

无以为识,谨此为记,幸矣幸矣。

——浛洸镇镇长 陈亦康

姓氏特色浛洸历来是开放包容的商埠,据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在浛洸的常住人口中共有216种姓氏。在浛洸的216种姓氏中,除了陈、张、李、曾、卢、朱、梁等大姓氏外,还有决、涂、巢、禤、司徒、农、敬、尹、佐、但、盘、零、青、神、琉、宝葵、伦、麻等稀有姓氏。

落籍浛洸的稀有姓氏中,有经商而来的,有打工而来的,有避难而来的,有逃荒而来的,有卖艺而来的,有外嫁而来的,还有民国政府安置的归侨等等。如:落籍浛洸的佐姓,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南海九江到浛洸燕石帮人打工,之后在此地繁衍,五十年代又有一部分人搬迁至浛洸五星生活,直至现在。巢姓原籍广东省从化人,太上祖搬迁至大湾镇之后因工作落户浛洸。神性原籍阳山县青莲镇人,生活于水上,搞货船运输,上世纪四十年代落户浛洸。农姓主要从广西到浛洸打工和外嫁到浛洸而落户。

历史名人

米芾(1050—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北宋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北宋熙宁年间,因其母侍奉宣、仁的恩泽补浛洸县尉。为人风韵潇洒,志趣高洁,游题几秋遍尽山水胜地。在任两年,政事简举,德教风行。浛洸人民为了纪念他的政绩,在他居住地址,建祠(已不存在)祀奉,以示崇敬。

莫雄(1891—1988)字志昂,又名莫寅,祖籍英德望埠莨新。其祖辈于光绪初离乡别井,迁居浛洸谋生,出身贫苦,以泥水编织为业。其父与浛洸江氏女结婚,1891年生莫雄。6岁丧母。其父续弦,取浛洸卢氏女为继室。英9岁入私塾,12岁便给人放牛割草,当学徒做杂工。13风度时便远离浛洸父母到广州石室教堂当小伙夫,16岁加入同盟会,深受孙中山思想和人格感召,17岁当兵,跟随孙中山闹革命。在民国期间的数十年戎马生洭中,转战宁、泸、赣、闽、滇、黔、粤各地,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从士兵到将军,历任连、营、团、旅、保安司令、师长等职。1925年8月任粤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中将师长。莫雄曾经把国民党高层军官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的绝密情报送给中共中央;他在贵州毕节任专员时曾掩护长征途中的红军二、六军团顺利通过毕节,因此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嫌关押在南京军法处监狱,幸得杨永泰、陈诚、张发奎等人营救出狱。莫还不止一次冒着风险掩护中共党员的地下活动,释放了数百名关押在南雄监狱的进步人士和中共党员。尽管莫雄要担当很大的风险,但由于他在国民党上层结交深广,才多次得以化险为夷。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得知莫雄寓居香港时,便立即派李学林持亲笔信赴香港邀请莫雄回广州工作。建国后,莫雄历任广东省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省参事室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务委员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2月12日,莫雄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广州去世,终年89岁。主要著作《莫雄回忆录》。

邝达(1914—1942),原名邝育民,又名广村太郎,祖籍广东开平县单口,出生在浛洸会馆巷。1934年,考入东北鹰庸大学(该校后迁北平,改名为东北大学)。大学期间去日本学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秋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0月,为了配合做好莫雄的统战工作,被派回英德。1939年夏任中共西乡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英德县委宣传统战部长。1939年底,通过其父与莫雄的世交关系进入国民党北江挺进纵队,任少校政治大队长。在浛洸、西牛、水边、连江口、黎溪一带开展抗日宣传。1940年10月,撤出“北挺”,任南(海)、三(水)、番(禺)沦陷区工作委员会武装委员。1941年秋,被派往东江部队,因交通联系未搞好,与巫大杰暂到新兴县勒竹山区一所小学教书。1942年暑假被害,时年28岁。

张经机(1878—1943),字蔚周,科兆村人。世袭豪门,在连江有势力,在豪绅中有威望。中共组织的统战对象。1940年初,莫雄组建北江挺进纵队,总部设在英德浛洸。张任副司令,接受进步思想。其女儿张翠珍(中共党员)利用其父亲的关系,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李学林(1923—1988),祖籍清远新洲,出生于浛洸鱼咀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利用其叔叔李韶光(国民党“挺二”第一大队长)的关系,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莫雄出资在浛洸鱼咀开设义和店,其任经理。义和店实质是中共北江组织的机关,为革命筹措大量的活动经费。后到东江纵队。解放战争后期在英西地区活动。1949年11月初,中共华南分局派其带着分局书记叶剑英的亲笔信和黄松坚、何俊才、林名勋、黄桐华等人的亲笔信赴香港邀请莫雄回内地工作。历任韶关市贸易公司经理、广州市工商建设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广州市工商联副秘书长等职。著有《我党的老朋友莫雄先生》、《为我党服务的“义和店”和“昌兴公司”》等。

熊水新(1979—1990),先锋村委会洋坑村人。生前是新联小学三年级学生、少先队员。1990年6月8日因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年仅11岁。同年6月15日共青团英德县委、县教育局追认他为“英雄少年”;同年8月10日中共英德县委、县人民政府,9月16日中共清远市委分别追认他为“赖宁式的好少年”;1991年9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92年6月8日,中共英德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用汉白玉雕刻的熊水新半身像安放在新联小学校园,供人们瞻仰。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浛洸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