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芦管

听芦管

作品名称 听芦管
创作年代 唐代
拼音 tingluguan
目录导航

原文

《听芦管》

白居易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但白居易又是一位艺术造诣颇深的音乐家,恐怕就鲜认为知了。

白居易不仅有着超人的作诗才能,而切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能弹得一手好琵琶,所以,他自命为:“爱琴爱酒爱诗客”,称琴为他的“益友”。他在《北窗三友》这首诗中曾这样写的:“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就罢则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己时 ”。

白居易又是一位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他非常喜欢别人的弹唱。在他的诗中,直接以 “听”字命名的诗词就有不少,如《最后听唱桂华曲》、《听李士良琵琶》、《听芦管 》、《听夜筝有感》和《听田顺儿歌》等。而切在他的笔下所描写的音乐,总是以具体的事物予以状比,刻划入微,形象生动,声韵感人,既如临其境,又如闻其声,在这方面他的诗《琵琶行》最具代表性。    

     据史料记载,白居易不仅会弹琵琶,而且有熟悉琴、筝等乐器;在《筝》这首诗中,对一位技艺高超的女筝演奏者的精彩表演,也作了生动的描绘。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人们所熟悉的,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音乐诗。作者借一位沦落天涯琵琶女的演奏,真实的表达了诗人当时个人遭遇和对时代的愤懑,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白居易对琵琶演奏的精通。诗中一串串譬喻如“急雨”、“秋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和“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等琵琶乐声的描写,表达深刻,形象逼真。

  在音乐理论即美学方面,白居易也有着十分精辟和独到见解,他在《与九元春》和《记礼乐》中,曾明确提出: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与情,情者系与政”),主张歌曲应该去表达人民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的弊病(“唯歌生民病”。在《向杨琼》一诗中,还对当时社会上一些浅薄的歌手,那种缺乏情感的演唱大家批评,并深刻指出:歌唱既要有完美的声音,又要有真实的思想感情。

    纵览我国历史,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的名家并不算少,但像白居易那样对音乐如此酷爱与精通,而且又创作出数量很多的优美音乐诗篇的人确实少见。据了解,仅收集在《全唐诗中的音乐资料》中,就有八九十首之多,所以,称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