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地光也叫地震光,是强地震前后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地光闪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轰隆隆的地声。[3]
一、是低空大气发光;
二、在一定地形结构条件下的电晕发光;
三、是与地下溢出物质流有关的发光----其中以第一类发光最为常见。地光还有颜色和形态上的不同,但却不是绝对的,而且有时地光还会随时变换颜色。
地光地光形形色色的形态,有时以笼罩大地的形式,范围很广地出现,归结起来可分为闪电状、朦胧弥漫状(片状)、条带状、柱状、探照灯状、散射状和火球状等等。就光的颜色来说,有红、橙、黄、绿、蓝等,但以蓝色和红色较多,黄色次之。一般地说,片状光、带状光,以蓝色居多;而火球、火团、火焰、火柱多为红色、红黄色和白色。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地光的颜色还随时间变化,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在夜间,即使离地光出现地点较远的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表现形式因地震类型和地点不同,在空中的几何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条带状在空中出现,有的以圆弧状出现,也有的以火柱状出现,还有的以一连串火球状出现,形似信号弹升向天空。
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只有那些比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现象。
地光地光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如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而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还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生高电压;更有人认为,火球式的地光是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近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
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
“有人认为地光可能是在地震发生时,岩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摩擦生热而发光,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出现在半空中的地光,还有人认为地光是岩石中的石英受压,释放出的大量电荷的结果,可是石英大多是杂乱分布的,产生发光,除非岩石中石英是做定向有规律的排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地震时常有以氡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质从地光伴到大气中去,这将使大气中的分子离子化,成为带电粒子,近而诱发地光,这一理论不仅解释地光的成因,而且还解释了人们观测到地震时日光灯自动闪亮的情况,但是地光的形式多种多样,虽然大气离子化,是地光形成的原因之一,却未必是所有地光的成因。地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题,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
地光(3)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形”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是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
尽管这一假说成为当今的主流说法,但是,地面的岩石是不会受到他所说的那么大压力的,这种“压电效应”不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的空气怎么会被电离呢?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谜”呢?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目前有几种解释:①大地震前地磁、地电场急剧地变化与大气中电离层相互影响而产生;②地下天然气等物质沿地面裂缝冒出,突然自燃而产生的;③由于岩石在大地震前发生急剧破坏,断裂破坏的岩块沿着断裂面互相摩擦,产生热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1.带石英岩石所产生的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ity)引致火花和气体离子化
2.摩擦热
3.外激电子发射
4.声致发光
5.摩擦发光
6.蕴藏的天然气产生并燃烧易燃气体
7.电流体动力学作用引致气体离子化或其他电力效果
8.岩石的电洞分离使其在短时间内变成P型半导体
9.HAARP美国阿拉斯加加科纳的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激发部分的电离层
10.空气强烈震荡
地光(3)
一旦发现了地光,必须采取防震避震措施。地光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放射性物质的射气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因而发光。尽管原因还没有彻底清楚,但由于地光有时出现在大震之前,因此它是临震前的一种前兆现象,可以用来进行临震预报。
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该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争分夺秒,立即采取防避措施,减免生命财产的伤亡损失。
应当指出,有时雷电和施工现场在夜间常常会造成电弧光现象,因此,不能盲目地把一切“闪光”现象都归结为地光,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慌乱,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地光在日本古代的一首诗歌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地球温柔地对大山说到,震动吧并发出光照耀天空。”历史上,有很多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前几天或地震期间看到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
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叮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大量从泥土中钻出来的蚯蚓。其他几次地震的前兆是天空出现强烈的闪电,人们注意到动物都表现出惊恐不安。”
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间,就留下难得的地光照片。1966年苏联塔什干发生地震,一位工程师“听到左方传来发动机隆隆的响声,同时闪现出耀眼的白光,晃得睁不开眼,持续了4.4秒种,接着地震来了,差点把他摔倒在地上。地震过后,光也就暗下来了。”
1968年,在日本松代发生一系列地震期间,在垣冈地震观察站的野水裕拍摄到第一批“地震光”照片。有些显示天空出现红色条纹,就像低悬的北极光;有些看上去像远处低垂的蓝色曙光。1995年日本的神户大地震前,也有居民报告说,他们看到了一团橘黄色的闪光。
2017年9月8日,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塔帕丘拉附近发生8.2级地震后,墨西哥城上空惊现蓝绿色交织的神秘光。[4]
地光
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中国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出现时间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历史上记载的1652年3月23日安徽霍山地震提到“丑时地震,自西南起,红光遍地,人畜皆惊”。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中,人们也看到了顶部如圆弧形的地光。在黑夜中照亮了一大片地区的现象,有的地区持续了几十秒钟。还有的地光是以条带状的形式划过长空,如1804年11月1日五更天的时候,湖南沅陵的居民看到“红光为匹练,自西而东,没于地”,随后就发生了地震。
中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震前的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1975年2月4日中国海城、营口地震。
1975年2月4日中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东自岫岩,西到绵县,北起辽中,南到新金,当时震区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看到了地光,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到红、黄、蓝、白、紫的闪光。此外,还有人看到从地裂缝内直接射出的兰白色光,以及从地面喷口中冒出粉红色火球,光球像信号弹一样升起十几公尺到几十公尺后消失。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两次强震。
地光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2时在云南的龙陵、潞西一带发生7.5级与7.6级两次强烈地震时,负责地震值班的同志观察到震区上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便当机立断,拉响了警报器,疏散人员,避免了重大伤亡。
1976年7月28日河北的唐山、丰南大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河北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震,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满载着1400多名旅客于3点41分正经过地震中心唐山市附近的古冶车站,这时司机发现前方夜空像雷电似的闪现出三道耀眼的光束,他果断沉着地使用了非常制动闸,进行了紧急刹车,紧接着大地震发生了,列车却稳稳地停驶下来,避免了脱轨和翻车的危险,保证了列车和广大旅客的安全。
地光现象
这些形态中与UFO最为近似的是火球现象。中国的黄录基、邓汉增在研究火球时认为应区分两种类型:A型火球,通常在地震前不久和震时发生。它们主要出现在震中区,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也看不到来自地下的通道,总是突然出现在空中。球体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二三十厘米,红色居多,间有蓝色、白色,移动迅速,有时带有响声,同时可见到其他形态的地光。B型火球,是信号弹式或流星式的球状光体,发震前后都有,出现的范围也较广,但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及地理条件有关,常直接从地面裂缝、冒水孔、河沟等处升起。上升高度一般为一二十米。球体大小较悬殊,小如鸡蛋,大如脸盆。颜色以红色居多,绿色次之,再次是白色或蓝白色。它们的移动速度较A型为快。有时随风飘忽不定,也常伴有响声,并往往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如硫磺味等。严重时,可灼伤人畜。可见,火球具有随风摇曳和只能上升、无磁场干扰的特征,它与UFO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它的发光现象及有硫磺味产生等一些特征又与人们遭遇的UFO有相同之处。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地光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近代,它更是地震工作者苦心研究的对象。
早在1961年,日本学者安井丰等在研究地光时,就注意到了大气电场的问题,后来他陆续研究了日本、美国等地的地震发光现象,于1972年提出了“地光现象是地震时剧烈的低层大气振荡”的看法。他认为:在地震区常会有以氧为主要成份的放射性物质,被从地里“抖”到大气中。特别在含有较多放射性物质当中、酸性岩石分布区和断层附近,大气中的氡含量将有显著提高(这一点已为实测结果证明),这也将使大气离子化增强,导电率增加。如果这时地面存在一个天然电场(这个电场可以由压电效应产生),那么就会发生向空中的大规模放电,使地光闪烁起来。大面积放电和氡蜕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有可能激发荧光,使日光灯管闪亮。
另外,也有人用压电效应理论来解释地光。物理学的实验发现,许多晶体在受到挤压拉伸时,会在两个平面上产生相反的电荷,称为“压电效应”。压电石英就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如果沿着石英晶体的垂直轴切制一个薄片,并沿薄片厚度的方向施加一定压力,这时薄片的两个受压面将产生不同的电荷,且电荷的密度与压力成正比。
美国的科学工作者为揭开地光之谜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报道,他们在实验室里对圆柱的花岗岩、玄武岩、煤、大理石等多种试样进行压缩破裂实验时发现,当压力足够大时,这些试样会爆炸性地碎裂,并在几毫秒内释放出一股电子流。正是这股电子流,激发周围的气体分子,使它们发出微弱的光亮。芬克尔斯坦和波威尔认为,当石英在地壳岩层中作有规律排列时,如果沿长轴排列的石英晶体的总长度,相当于地震波的波长时,就会产生地震等压电效应。若地震压力的压强为30-300帕,就有可能产生500-50000伏/平方厘米的平均电场,这个电场足以引起闪电那样的低空放电现象,产生地光。
众所周知,石英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这些地光乃至“佛灯”和“鬼火”是否都与石英释放的电子流有关,以及这些地光是石英受压后释放的电子流,还是其他原因使其抛射电子流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地震前兆
地光的外观形态,有的呈片状大面积分布在震区上空,天地红光一片,类似火烧云;有如带状横穿天空,似彩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在峨山县城附近出现了高3`4米的红色柱状光;还有球状和无规则状等。地光发生时常伴有低沉的“呜呜”声。
地震前夕产生地光的原因是地下深处的岩石中含有氦、氩、氖、氙等气体,地震即将来临时,地下岩石受力变形并产生了许多的小裂缝,这些挥发性气体便从地下逸出。同时,岩石破裂时产生漫射电子将这些气体点燃,于是便形成了地光。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出现的时间大多与地震同时,但也有在震前几小时和震后短时间内看到的。其形状有带状光、闪光、柱状光、片状光等。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低空大气中出现的片状光、弧状光和带状光等多为青白色,地面上冒出的火球、火团则多为红色。关于地光的成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生高电压。
神秘地光
这些奇怪的发光体经常被飞碟爱好者当作UFO来研究,但更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发光体与地震息息相关,每当某地频频报告发现UFO后不久,该地就会发生地震。
在中国唐山,1976年的一个夜晚,一位护士值夜班,由于闷热,到屋外乘凉,天本是阴沉沉的,突然出现一片奇形怪状的云,说红不红,说紫不紫,刚回头又看到西北方的天特别亮,像失了火;郊区一农民在野外看到一个大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中才灭;另外几个看瓜的农民,也同样看到距离他们约200米远的天空,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地面发白,西瓜地中的瓜叶、瓜蔓都清晰可。而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火花。就在这些奇怪现象不断发生的时候,第二天凌晨,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有关这些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有关吗?或者只是惊恐的民众编造的谣言?
1999年的一天夜里,在土耳其的伊茨米特市上空出现了一个漂浮的球状的发光体。就在第二天,一场剧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城市,有1.5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不管是否神秘,人们多次看到地震光,证实地震光是存在的。每当地震发生前的几个月,地球深处的岩石受挤压,会产生一种圆球状的发光体,并窜出地面升到空中。它们大的如房屋,小的如篮球,前进路线飘忽不定,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在1915至1952年间曾多次出现UFO,此后不到二年,该地区就连续发生4至5级地震;而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前几个月,该地区上空也多次出现UFO。实际上这些UFO均为“地震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