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保罗·奥利克(Dr.Paul Ehrlich)在一个实验中发现了这个屏障。奥利克当时是位微生物学家,他当时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在于使微形生物结构能被看见。这些染色剂中,尤其苯胺在当时,常被使用。当将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会被染,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当时,奥利克将此现象归咎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若干年后,奥利克的学生,Edwin Goldmann将苯胺直接注入脊髓中,这时脑细胞被染了,但是身体其他地方却没有被染。这个现象,明显展现出脑和身体其他组织有一层屏障,当时由于找不到“屏障”,因此血管被认为是那层屏障。直到1960年代,扫描电子显微镜被用于医学研究的时候,这层神秘的屏障才被发现。
脑血管障壁的结构主要有三层,由管内开始算起:
第一层: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衔接得十分紧密,不象其他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那样有较大的缝隙
第二层: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外有个基底膜,这个膜是连续的
第三层:脑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的85%都被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所包围。
脑血管障壁几乎不让所有的物质通过,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药和蛋白质由于分子结构过大,一般无法通过。与其他组织,譬如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比较,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很微弱。因此,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来说,借胞饮作用转运物质(大分子和电解质)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就更加强了脑毛细血管壁的屏障功能。
脑血管障壁的另一个功能是避免脑受到化学传导物质的影响。由于身体很多功能都由脑经由荷尔蒙的分泌来控制,如果让化学传导物质在脑里自由流动,可能会造成反馈现象。因此,欲要一个正常的操作,脑血管障壁的存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脑血管障壁的存在也使脑不受到病菌的感染。
脑血管障壁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就是说它的病变位于脑部或脊髓。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但是,当一个人突然病发时,用磁共振影像扫描却发现部份的脑或脊椎的脑血管障壁受到破坏,使T细胞能够进入,并破坏髓鞘。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脱髓鞘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貭脑病总是发生于细胞免疫反应缺陷的病人。通常能在艾滋病病患者见到。